孙志学
课文《真情的回报》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叙述了一个虽然寻常但却动人的故事。文章以叙述为主,叙事情节较为平实,文字无激扬之处,似乎找不到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抓手。“无字句处有华章”,其实一篇课文中处处都有一盏灯,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把这盏灯点亮,关注教学的动态生成,它们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在教学《真情的回报》时,笔者就勤于挖掘,善于把握,把挖掘出的散见于文中的小细节串联起来,很好地达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维度。
【案例一】
设计背景:理解好第二自然段结尾的“推荐”一词,让学生感受客户对“我”的回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师:大家能为“推荐”找一些近义词吗?
生:能。推举、推选、举荐。
师:我们平时用过“推荐”这个词吗?
生:用过。
师:什么时候?
生:选班长的时候。
师:你能联系这个情况,用“推荐”造句吗?
生:能,大家都推荐刘余当班长。
师:好,大家推荐刘余当班长,能看出大家对刘余持一种什么态度?
生:信任。
师:说得好,那么能看出文中客户对“我”怎么样吗?
生(异口同声):信任。
简析:该细节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推荐”,通过迁移,感悟“信任”二字,虽只有两个字,却为感受客户对“我”的回报埋下伏笔。
【案例二】
设计背景: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较为平淡朴实,但好好揣摩,联系当今学生们的生活品质,抓住一处施以态度及价值观教育。
师: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我想把一个小细节读出来和大家简要地商讨一下,(读)“我按响第一家门铃,没人开门,走到第二家,也没人……走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没人应门。”(停下)
师:同学们,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你会怎么做?
生1:前面这些人家没人,后面肯定都没人,他们都出去逛街了,我会回去的。
生2:我觉得事情没那么巧,说不定后面人家有人,我还是去看看。
生3:我会坚持走下去的,即使最后一家没人,我也问心无愧。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可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呢?
生:准确予以回答。
师:同学们,生活中或许你们遇过类似的事,有的放弃了,结果一无所获,而有的人坚持到底,结果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将来再遇到类似的事,你们会如何选择?
生:坚持到底。
简析:现实中的孩子们缺乏一种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生活品质,虽是几句不起眼的文字,但通过老师郑重其事地拿出来和大家“商讨”,然后对比两种不同的结果,会对学生的生活态度及价值取向产生健康的影响,同时让学生很好地感受了“我”对待工作的态度。
【案例三】
设计背景:文中的插图描绘了“我”和客户们在一起的情景,旁边还放着一辆自行车,通过想象安排学生们把画面重现一下,主要以“客户们”和“我”的对话为主,但要先让学生准备(可口头准备,也可书面准备)。
“客户”1:孩子,你整天为我们这样奔波,我们真是太感激你了。
“我”:这是我应该做的,能为你们服务,是我的光荣。
“客户”2:这些礼物显得微不足道,你还有什么其他要求吗?我们会满足你的要求的。
“我”:你们对我的关怀已经足够了,我会感激一辈子的。
“客户”3:此时此刻,能说一说你的感想吗?
“我”:我主要想说“谢谢”,感谢你们给了我温暖,这将成为我工作的动力。
“客户”4:你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好的送报人。
“我”:“最好”谈不上,不过我会努力的,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
简析:这个细节可分几个组进行,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才是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这个细节要想演绎成功,学生的准备很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在演的时候读,降低难度,以便在交谈的时候不出现障碍。首先,通过书面准备,可把学生内心最深刻的话挖掘出来,以便在“演”的时候出口成章,耐人寻味,让大家产生情感共鸣。其实,在准备和“演”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在内心独白,感受自己准备的话语所包含的感情。总之,画面重现,通过参与式活动让学生演绎“真情”的一幕,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也是高潮所在。在这一幕中,学生们的感情可谓是得到尽情地挥洒。
【案例四】
设计背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文字简短,但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学好这一段有助于学生再一次感受“真情”,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师:同学们,在第一句话中哪个字让你为“我”高兴。
生:快。
师:为什么会“快”?
生:新的车子就快。
师: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我”得到回报后,工作更有动力了。
师:说得真好,文中有两个“依旧”,两个“依旧”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以前是真诚为客户服务的,以后我还会这样真诚地付出。
师:要想得到难忘的关怀与爱意,有一个诀窍,那就是……
生:付出诚实的劳动。
师:能联系你身边的事实,谈一谈你是怎样得到关怀与爱意的吗?
生1:我每天都帮生活老师整理宿舍,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生2:我最近每天都认真听课,努力学习,成绩提高了一大截,被学校授予了“进步奖”和“优秀少先队员”。
生3:我每次回家后,都帮王奶奶提水、扫地,王奶奶还奖励我糖吃了呢。
……
简析: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引导理解“快”的原因,两个“依旧”及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在理解最后一句话时,要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由彼及己,既加深了对“真情”的认识,又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明白了要想得到回报,必须付出诚实的劳动。让学生在悟意领情中更加坚定自己的态度及价值观,为本文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当然,虽说平凡的文字中能见真情,本文从一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挖掘出了一些小细节,能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维度,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纵观全文,整体把握。在教学该篇课文之初,教者曾经只注重把握课文的发展线索,从开头记流水账式地进入到教学之中,造成提问太多,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的主体地位荡然无存。只有整体把握,让“情感”这条彩带有曲有张,不至于像一条硬邦邦的直线,才能使教学张弛有度,有序中亦无序,无序中亦有序,让学生品味到只言片语皆有情。
第二,“读”不可轻描淡写,本文语言平实,读来通俗易懂,看似无太深的内涵,极易让人忽略“读”,而学生一旦忽略了“读”,就等于失去了感受情感的翅膀,对于诸如“你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好的送报人”“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报纸送进门里”“诚实的劳动,换来难忘的关怀与爱意”之类的句子就感受不到其中的含义。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才能使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浑然天成,水到渠成。
第三,让自主阅读成为贯穿始终的主题。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再“画面重现”,读好“你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好的送报人”等环节上就会闪烁出文本对话带来的思维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