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浩玲 陶晓芳
【摘 要】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古诗文是我国古代历史的独特的文体,在文学史上绽放出令人炫目的光彩,直至今天,我们依旧陶醉在古诗所营造的意境中,沉浸在诗人的感情世界不能自拔。
【关键词】古诗;方式;感悟;诗意;阅读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古诗以其精炼含蓄的语言,变化无穷的押韵,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刻画了一缕缕缠绵的情感,千百年来在文学史上岿然不倒。古诗文是我国古代历史的独特的文体,在文学史上绽放出令人炫目的光彩,直至今天,我们依旧陶醉在古诗所营造的意境中,沉浸在诗人的感情世界不能自拔。语文教材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在他们单纯的世界里构建起一片古诗文的世界呢?
一、转变方式,尝试自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新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我在教学古诗《江雪》时,由于 这首诗内涵丰富,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每一部分我都是放手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是先让他们自学后再教。充分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很高。由于学前有目标,因此,课前学生都能上网收集有关的资料,然后作好笔记。有的把找到的资料绘成图画形象生动,有的把有关的内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好让同学们欣赏。由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课堂上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发言,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机会 ,把自己搜到的资料“秀”给同学们看。从而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说明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何况他们已学过不少的古诗,并非“白纸一张”,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学。而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们已有的积累,加以引导激活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潜力估计太低,处处不放心,实在是没有必要的。要想让学生情绪高涨、乐于自学,老师就要让学生从古诗词教学中领悟到一些语言文字的规律,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就如《江雪》这首诗来说,老师就应该把“虚指”与“倒置”作为古诗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使教材的教育价值得到更深的发掘。
二、自主感悟,多元解读
前人早就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一首诗是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的。一首好诗正因为可以作多种的理解,才让人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有不同的解释。如在感悟《江雪》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老师注意启发学生多元解读: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要在江上钓鱼呢?然后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通过上网找查各种资料,找查作者的背景等,与同学讨论,与同学交流等,充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样不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老师注意尊重学生的见解,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呢?学生会有那么多的答案:有的说是独享清福;有的说捕鱼为生;有的说排解忧伤;有的说喜爱钓鱼;有的说心中孤单;有的说诗人想钓两条鱼改善生活;有的说是养家糊口之需等等。此时,老师不能简单地全部肯定,也不能妄下对错的结论,宜另加以引导分析,显然对于“养家糊口”的解释不仅缺乏诗意,也有悖诗人的本意。那么,诗人究竟为什么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个人在江面上钓鱼?他究竟在钓什么呢?此时老师就有必要将诗人的生平事迹向大家作一个介绍。(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也让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同学们。而学生听后,看后会有全新的理解。此时再问:诗人真的是在钓鱼吗?那么他究竟是在钓什么?再充分让学生讨论,而此时学生的回答就有了新的突破。有的说:他藐视着冰天雪地带来的严寒和寂寞,把它当成一次意志的磨练,因为天寒地冷正是可以锻炼人;他想承受常人承受不了的压力,品尝常人不愿品尝的孤独;高傲的诗人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他是在钓春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作者在艰难的环境下,没有放弃政治希望,他一直充满信心,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与世俗进行坚决斗争。这样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文本,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深度。
三、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这就表明,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有位哲人说: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教师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在诗意理解上要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如《泊船瓜洲》中的“一水”“只隔”“又绿”“何时还”等,都表达了一种浓烈的思乡情,学生通过品读理解,进一步体会到诗人思乡心切的心情,此时,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与诗人产生共鸣,这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则是古诗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才能使学生领略到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感染。
四、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的结果要让学生自主梳理。每学完一首诗词,我都要学生进行自我小结,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如学完《江雪》后,在小结的基础上,再出示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地感悟到作品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上网找出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进行吟读,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当学生已水到渠成之时,启示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绝句佳词赏析会、写读书笔记、点评诗文,进行研究性学习,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种生命的快乐。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语文大课堂,这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悠远,首首脍炙人口、蕴涵哲理。作为语文老师要多想办法,在新理念指导下,教学方法要呈现多样化,力戒刻板,张扬创新,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找准激情点,摆正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位置,从而既有效又灵活地把古诗词教学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