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兵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实践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属性。本文主要讲了高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提出了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是指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认识、探索学科现象和规律,为掌握知识、技术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践等必要的试探性和验证性活动,也包括为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工作。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要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智慧、精神、品格。因此,实践教学贯穿创新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要点
1.艺术设计教育改革首先是对传统的教学冠冕进行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教与学,学更加重要,作为当代的高等本科院校要求学生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知道却不代表可以运用,如果可以使学生知道以后再运用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很重要的,但相对而言,教师在专业的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起到指导、辅导的作用。由于不同国家的国情不同,设计教育既要符合国际标准,同时也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发挥其自身优秀传统、工业、文化和人才的优势,发挥本地区的优势,根据本学校的教学特色和教学特点,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目前,艺术设计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技术教育,技术培训课程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与此同时,人文和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等学科所占的时间很少,并且,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对史论教学和理论学习仍然缺乏重视。
2.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穿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对美学作品具有鉴赏能力以及具有设计构想的能力。因此扎实的文字功底、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素养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学生设计修养和整体知识结构的提高,则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尽可能的扩大教学范围,以多看、多讲、多练的方法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其他的相关课程进行结合。并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启发学生对相关学科进行研究学习,将艺术思想与市场需要结合起来。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首先是课堂以讲授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正在于其实践性,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后必须参加设计实践活动,在设计实战中迅速掌握该专业技能。但是很多高校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却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只安排一小部分,甚至没有实践课时安排,无法满足该专业实践性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只能面对黑板纸上谈兵,不能把设计活动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来。
2.教学模式无创新。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艺术类专业原有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体系偏向于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对人文、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对于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独立学院必须建立一个解决“通才”与“专才”矛盾的科学的价值观念,要具有合理的教学形式、科学的教学手段、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3.缺乏实践教学条件。一些本科学院对于艺术类实践教学条件贫乏。艺术类专业需要大量的现场动手实践,这就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和大量的设施以及原材料的投资,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和学校的教学成本。虽然很多学校积极拓展校外的实训基地,但由于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配套,学生数量多,校外实习。
三、加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进的策略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如若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引领下,探索尝试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应突出专业学生在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引导并发展学生的兴趣,让兴趣成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老师,让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中发展专业特长,提高专业能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还应结合专业学生特点与学生文化素质不高的现状,贯彻落实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教学方针,关注专业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尊重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个性、教育引导学生的兴趣特长的发展。
2.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课堂内实践教学力度。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高校课堂教学要着重地围绕既要提高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设计,以地区经济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为切人点,构建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制课程教学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理论一实践一设计”的教学模式. 把企业真实的的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中,让实践实训贯穿于整个课堂。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提炼教学内容,严把教学过程质量关,抓好教学过程评价,通过实践项目教学,将理论学习和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以课内项目实践引领课堂教学,以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引领课堂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民办高院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上,要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性课程的比重,由重视作业结果转变为重视课堂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本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和创新的设计方法。在完成课堂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探究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协作精神,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原则,构建“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根据学生能力划分的一种教学模式,即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和技术综合层次三大模块构建。基础技能层次重点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层次重点是培养学生专业设计的应用能力;技术综合层次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设计、创意的能力。
4.加强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目前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专业及专业人才实用性强。这就要求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这个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专业的校内集中专业技能训练、校外的观摩、岗位体验与顶岗实习。其次,要在专业的教学计划,尤其是具体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中明确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及具体组织实施步骤。强化实践教学不是口号和形成书面的文字性方案,关键在落实。这需要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探索校企合作的切实路径,更需要高校提升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将校内实践教学各环节做实。唯有如此,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才能够真正的落地生根,才能够有所突破,才能够推进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的水平,才能够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5.加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培养。建立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社会实践制度,建立具有“教学技能”与“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师准入制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支持教师在学术上的深造,支持教师在行业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吸引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的设计专家、设计人员来校为学生上课;调整分配标准,建立合理的师资结构和激励制度,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6.加强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与推动。这是基于专业实践操作而言的,建立社会的教学实践环节,是我们教学中较为繁琐的一件事情,也是比较难操作的事情,所以很多院校一直以来在这一模块几乎是空白”首先,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各种途径联系社会上的公司或是企业,签订教学实践协议,每年可免费向公司企业输送专业实习学生,这是双方互赢的一种合作关系,一方面学生在公司企业实际运营中学习到了经验与知识,公司在用人方面也得到了实惠”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学校应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并加强教学上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实践环节”其次,要阴确学校与企业的职责,可以这么说,在此环节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企业负责,当然对学生也有管理与领导的权利,学校及教师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双方有效的配合使得这一环节有效的开展下去”综上,艺术实践教学只有通过校内与社会双重的教学实践环节,才可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模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黄志华,谢小凤.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
[2] 郑翠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J]. 大舞台. 2013.
课题项目:湘外经院教字【2014】61号,《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