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
摘 要:历史教育非常重要,学好历史应该从初中抓起。初中历史的教育对学生的求学之路以及成长之路有很大的影响。要让学生喜欢历史,接受历史不能仅仅靠普通的教学方式,情感教育的渗透更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获得学生的青睐。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学习兴趣;个性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成为不少初中教师运用的现代教学方法之一。实施情感教育,一方面将情感因素与认知因素和谐统一;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健全特征的形成,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应从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出发,尊重师生互动性、学生差异性等来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初中生心智处于发展阶段,受外界影响较大,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一方面,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有助于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汲取和消化,在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特征的形成,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对教师的教学考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思路开发和拓展的捷径,是教师和学生的双丰收。
二、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都喜欢“随心而动”,追逐内心所想是人的本性,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才能正确地进行知识点的思考,正确地理解“情感”,因此,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渗透的首要前提就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除学生在理解教材中的情感以及教材辅助的情感的偏差,保证情感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2.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兴趣
情感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情感的交流性,这种交流主要发生在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促进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便是进行沟通互动。教师作为情感教育渗透的主导者,应该充分运用合适的沟通手段进行互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还可以激发或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抗日战争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过哪几个阶段?”还可以放映与抗战有关的短视频以及音乐,让学生朗读与抗战有关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绪引到抗战时期,体会当时的政治格局来寻找答案,最终的答案应该是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得出的。这样的情感教育,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穿越”到久远的指定年代,接受情感的渲染,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3.充分发掘教材之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教育引导
不管是传统式教学还是情感渗透式教学,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想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就应该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分析,借用教材因素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引导。这样既不脱离教材,又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更能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住知识点,理解历史事件。例如,在教学“1966-1976”相关历史内容时,教师通过教材中的文字材料进行分析,再辅之以准备好的具体的文字材料甚至是教师本身或者老一辈教师的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对教材情感因素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4.从学生个性出发,因材施教
学生是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有情感的。初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渴望情感思维的一体化,用情感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而历史教材就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宝库,教师要善于将教材进行整合和挖掘,以融入学生的个性之中。例如,有的学生本身对历史就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予鼓励和指导;有的学生认为历史枯燥无味,那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更应该对此类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用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予鼓励,用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于该学生的提问最后是开放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这样让学生更有信心,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史使人明智。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要在正确指引学生价值观的前提下,加强师生的情感互动,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如此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王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J].赤子:中旬,2014(03):77.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