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实录:幼小衔接中“幼小双向互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5-30 22:48陈萍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学老师幼小双向

陈萍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幼儿的身心面临着极大的变化和发展,幼儿所处的环境和其中各种因素的关联对其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幼小教育问题的凸显及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小衔接”问题变得更加倍受关注。

一、教研背景

我园已开展了7年的幼小衔接活动,曾经在一些教研活动中看到小学老师和幼儿园老师有这样一些对话:

小学老师说:幼儿园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

幼儿园老师说:在幼儿园,我们的教学设计以游戏化为主,孩子们对教学活动很感兴趣。小学低段应该增加游戏和操作的部分,向幼儿园靠拢。

小学老师说:孩子们应该有这样一些习惯:走路排队时一个个对整齐;在幼儿园不能讲话;上课规规矩矩地坐好。

幼儿园老师说:过度的整齐划一会禁锢孩子的发展,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容易在长时间的整齐划一中提前疲倦,产生对学习的倦怠……

虽然这些对话只代表教师个人的观点,不能以点代面,但却反映了幼儿园与小学老师在思想上各自为政,在行动上,却是顺应小学的要求,主动向小学靠拢,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此我们决定进行本次教研活动,激发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互动。

二、教研目的

(一)通过头脑风暴、世界咖啡等教研形式,在深度对话、思维碰撞中探寻幼小双向互动的问题与对策。

(二)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激发教师的参研积极性,推动教研组不同层级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通过系列教研活动促进我园幼小衔接活动向纵深推进。

三、教研过程

(一)参研成员介绍

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师,有两位特约嘉宾,是来自小学的有着多年幼小衔接经验的年级组长、区级骨干教师吴老师和周老师,还有我园19位一线教师。

(二)概念陈述:什么是幼小双向互动

教师自由讨论“什么是幼小双向互动”。通过交流,统一认识:幼小阶段的科学衔接,倡导幼儿园和小学的双主体作用,幼儿园与小学要共同提高认识,实现双向互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条件。

(三)头脑风暴:结合经验从教师、幼儿、活动方案谈“幼小双向互动”中的问题

头脑风暴碰撞,教师们归纳出的问题有:

1.思想上有共识,行动上有偏差,双方教师还未达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换。

2.知识内容衔接上缺乏系统性: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对对方年龄段儿童的教育教学目标、方法及儿童发展需求缺乏相应的、切合实际的了解。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认为有必要了解对方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课程改革趋势,实际情况却是双方教师对对方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得仍比较肤浅,缺乏系统性。

3.衔接的策略上不够务实:幼儿园与小学存在衔接交流期过短及衔接过程形式化等问题。

4.缺少系统的衔接操作方案:从研究上看,幼儿园与小学对幼小衔接的研究深度不够,还浮于表层,未研讨出适应儿童发展的幼小衔接系列活动方案,双方教师对儿童发展的方向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统一。

(四)梳理提炼,寻找对策

教师们谈到的问题,更多指向为教师、儿童以及方案设计三方面的问题,也与我们之前预设的话题不谋而合。因此,接下来,针对这三个话题展开讨论梳理对策。

问题一:如何发挥教师在“幼小双向互动”中的作用?

问题二:如何通过幼小生生互动,提升幼儿入学准备经验?

问题三:幼小双向互动中有效衔接活动方案设计。

这三个是前期预设的话题,在研讨过程中特别是在互动交流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新想法,因此各小桌研讨时,可以做一些调整或改变。本环节教研形式为:世界咖啡。参研教师分成三小桌,分别针对三个问题进行深度会谈。

教师们按照落座时拿到的颜色记录卡,找到相同颜色的小桌分组讨论,本环节研讨时间为50分钟,有音乐提醒教师们换桌研讨。

(五)各桌桌长研讨成果呈现

第一桌讨论主题:如何发挥教师在“幼小双向互动”中的作用?

1.上层引领 机制保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互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发挥教师在幼小双向互动中的作用时,可以制定幼小衔接操作手册;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加强监督和管理;开展幼小教师交流培训,针对参与幼小衔接的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教育行政相关部门搭建幼、小教师教研平台。

2.观念融合 师师互动。

幼小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配合,制定幼小衔接方案,小学配合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方案并提供课例供幼儿园教师观摩,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幼儿园活动。现状多是幼儿园与小学低段沟通衔接具体事务。因此需加强:走进课堂,互相观摩教学活动,了解幼小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增加教学趣味性;互相交流了解幼小教育教学的特点;拓宽沟通合作面,丰富幼小衔接交流方式。让参与幼小衔接的一线老师都参与到方案制定和教研交流活动中来。如建立幼小衔接QQ群;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幼小衔接讲座或沙龙研讨活动;在教学中寻找“中间目标”。幼儿园教师要了解小学课标,对即将入学的幼儿适当提高要求;小学教师要了解《纲要》、《指南》等幼教文件的精神,对初入小学儿童适度降低要求。在入小学初期,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和一日生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宜小学的缓冲过渡期。

3.游戏教学 幼小贯通。

幼儿园坚持开展游戏化教学,积极开展区角活动,并把区角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小学低段可呈现出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和分组学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采用直观、具象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置学习区角,丰富学生学习形式,体现趣味性。

4.和谐环境 情感衔接。

创设适宜的环境,幼小教师参观交流班级环境布置,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例如:墙面布置,桌椅摆放);关注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力的持续性和发展;一致要求,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幼小教师交流沟通一些常规要求及标准,以及训练口令(例如:举手发言、静息等常规要求;常规口令的规范统一);建立学生档案,科学评价学生。幼儿园为幼儿建立学习档案,以便小学老师熟悉孩子的状况,小学老师则要进行追踪评价,并作出发展性的评价,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幼儿园里有保育员负责关注幼儿生活,在小学初期,需要教师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

第二桌讨论主题:如何通过幼小生生互动提升幼儿入学准备经验?

1.你做我看 我说你评。

“你”代表小学生,“我”代表幼儿。通过参观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观摩小学课间操、眼保健操及放学环节,感知了解小学生活;“大手拉小手”深入一年级的课堂,与小学生同上一节课,体验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学生来到幼儿园,提问幼儿参观小学后的感受,幼儿根据参观的内容回答。小学生担任评委检验幼儿眼中的小学,并进行补充完善,以此加深幼儿对小学校园的印象。

2.你说我听 我问你答。

邀请小学生走进幼儿园谈自己做小学生的感受,听哥哥姐姐谈小学生活。开展“我当小记者”的活动,组织幼儿园孩子走进小学采访哥哥姐姐,问问小学生自己想知道的事情。采访哥哥姐姐“几点上学?几点放学?中午在哪里吃饭?”等等问题。聊聊关心的话题,让幼儿对小学从了解到向往。

3.你教我学 自我内化。

小学生教幼儿园孩子认识学习用具;示范读写姿势;学习书包整理的方法;幼儿每天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具是否完好无损。每天放学前自己整理书包,不懂的地方及时问,不会的内容及时学。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模仿小学生每天回家及时向家长转述老师的要求,养成好习惯。

4.与你并肩 快速成长。

生生互动锻炼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活动“与哥哥姐姐比赛整理床铺、”“计划我的一天”、“安排我的课间十分钟”、“我是班级小主人”、“生活活动区投放红领巾”,让幼儿从“我尝试”到“我能做”,从而快速成长。

第三桌研讨主题:探寻幼小互动中入学后的适应对策。

幼小衔接活动方案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以及入学后的衔接。前期的衔接已经做了很多,结合后续追踪调查以及小学老师反馈情况,后续的衔接相对重要。因此本桌将原问题“幼小双向互动中有效衔接方案设计”更改为“探寻幼小互动中入学后的适应对策”,围绕入学后的适应方案进行了讨论,设计了“小学一年级的适应月课程计划”,力争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小学。

计划以主题为中心组织各科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过程。主题主要包括“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三个,具体如下:

小学一年级适应月课程计划

幼小衔接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这两个教育机构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两者之间必须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教育者应对这两个相邻教育阶段的阶段性、连续性等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势必有利于幼小衔接的良性运行,使衔接工作开展得更务实、更有效。

“当一粒种子被移植到另一片土壤的时候,这粒种子可能会长得更加茂盛,也可能会枯萎。辛勤的园丁会寻求最好的方法让它重新焕发生命,而不是遭受挫折。”每粒种子移植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幼小衔接的生动比喻,希望我们的种子移植后,能够茁壮成长,这也就是幼小衔接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小学老师幼小双向
梦想与我同行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创意(二)
基于双向预测的图像去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