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鼓文化的内涵

2016-05-30 20:34尹航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尹航

[摘要]本文在介绍中国鼓的历史演变、种类结构等的基础上,对中国鼓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鼓文化;文化内涵;中国鼓

1、研究背景

中国陶鼓制作有7000多年历史,先民很早就掌握了鼓的制作工艺和鼓舞乐的运用,乐器按发音质料分为八个种类,所谓“八音”,其中的革,就是指的鼓类乐器。古代的鼓,除了陶制鼓较多外,大都是以中空圆木覆盖上兽皮制成木鼓,从原始陶鼓、土鼓、木鼓、铜鼓、皮鼓等,一直发展到品种类别繁多的现代鼓。目前鼓依材料分为:土鼓、陶鼓、木鼓、玉鼓、石鼓、铁鼓、铜鼓等;依形状分为:圆鼓,大鼓,小鼓,扁鼓等;依命名分为:太平鼓,堂鼓,花盆鼓,排鼓、套鼓,八角鼓,花鼓、腰鼓、抓鼓等。中国鼓的结构简单,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

2、研究内容

2.1民俗聚集地的中国鼓概述

2.1.1羊皮扇鼓。用于神教信仰的羊皮扇鼓,是用羊皮绷在铁框上,框上置一个手柄,铁手柄上又带有上下相连的一个铁环下面套八个活动的小铁环,加起来一共有九个环,制作材料轻薄如团扇,也叫扇鼓,羊皮扇鼓是单面鼓,它携带方便,它是通过喷水或用火烤来调节音量,鼓鞭是采用较细的竹篾捆扎,外面再编裹上一层羊皮。表演时左手握鼓柄,右手拿着鼓鞭,也俗称鼓尺,手敲之,手摇之,边敲边摇,砰砰、呛呛响。

2.1.2黄陵抬鼓。黄陵抬鼓也叫“龙鼓”,形式独特、特点明显,具有典型的地域风格。小抬鼓面直径约45厘米,鼓外形厚度约30厘米,两根木棍横穿鼓梆,在木棍末稍的端头系上两条吊带,表演时两人同抬同打;中抬鼓的面直径约80厘米,鼓的外形厚度约50厘米,表演时两人抬一人打;大抬鼓鼓面直径约100厘米,鼓外形厚度约100厘米,表演时由4至6人抬着三个人击打,豪迈粗犷、淳朴洒脱、刚劲奔放、阵容庞大。

2.1.3黄龙猎鼓。与兽搏斗的黄龙猎鼓。通常使用的鼓为扁平鼓,大鼓的鼓面直径约120厘米,中鼓面直径约100厘米,大中鼓为指挥鼓,小鼓也称表演鼓,鼓面直径为40厘米。鼓手还要头戴“虎、熊、狮、豹”面具,身上穿着象征兽“虎、熊、狮、豹”的衣服和饰以嶓旗等,入场从喊山的三击鼓开始,鼓手踩着散鼓点飞步上场,随着鼓点的变化节奏不断变换队形,出现人与兽、生与死的搏斗场面,最后,击打“喜悦”鼓点,表明战胜逐兽的喜悦心情。

2.1.4壶口斗鼓。壶口斗鼓起源于壶口瀑布旁,流传于宜川县黄河沿岸的高柏乡、壶口乡。演奏中一个主鼓指挥,群鼓齐争威,上百面鼓,共鸣齐奏。有正击、轻击、边击等,击鼓技巧变化也较多。壶口斗鼓的表演形式是秦文化与的晋文化的精妙结合。同时也结合了陕北花鼓文化的博大和晋南威风锣鼓文化的精细,一经擂动,有气势磅礴,有排山倒海之势。

2.1.5咸阳牛拉鼓。牛拉鼓是民间社火中常见的一种大型鼓舞,在户县、咸阳等地广为流传。大鼓高约120厘米,直径约140厘米。鼓身较大,要用牛车运输,鼓手站在牛车上敲击,因此得名牛拉鼓。演出一般使用两面大鼓、六面小鼓等。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2.1.6宜川胸鼓。胸鼓是将类似腰鼓形状的鼓,挂胸前敲击,有地方称为花鼓,流传于宜川、洛川和定边一带的民间鼓舞,舞者各着不同服色,头上扎围着英雄巾,腰系彩色绸,主要动作前弓后箭、踢腿、合腿、软腰、转身等,旁边还有酥铰戏等民间活动助兴。最早男女两人对舞,一人敲小锣,一人击打小鼓;有的一男击打鼓,4至8名女鼓手执金钱棍,彩绸花扇围绕男鼓手旁边敲边舞,鼓手可一个人身背多鼓,运用跑圆场、十字交叉、套八字,双打、围腰打、连环打,击打过程中展现出有如朝天一柱高香、倒挂竖金钟等造型,呈现出自喜气洋洋景象。

2.2中国鼓的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解读

2.2.1宗教信仰与祭祀祭奠的功能。羊皮扇鼓流行于氐羌民族民间活动中,演奏路路相套,边敲边唱。先人们借用它那雄厚的音色给天、地神灵传达人间的信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联系等。羊皮扇鼓的祭祀不属于佛教或者道教,只信奉神教,也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将希望寄于神灵的无奈之举。黄陵抬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将地域文化和黄帝文化也有机地结合与传承。体现了宗教对人的确有一定的精神慰藉的作用,缓解了焦躁心理,从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部分人的精神生活问题。

2.2.2促进生产劳动、庆祝丰收功能。黄龙猎鼓的四个奏章:分别是出巡、兽现、围猎、庆典。展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驱逐猛兽的雄壮场景。黄龙猎鼓粗犷剽悍,深沉豪放,内涵丰富,表演大气,节奏配合生产,祈求平安,祛病辟邪,唤来财运的一种民俗鼓舞。壶口斗鼓表现出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共鸣齐奏时,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大禹征服蛟龙的威风。鼓的打法来自于生活,闹春耕、收割打场、庆祝丰收、生活气息浓郁,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使人更加感受到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2.2.3集会娱乐与举行庆典的功能。过去的人们如遇急难之事,堂鼓一敲,全村的人都能迅速聚拢起来,后来慢慢演变,逢年过节,婚丧庆典,擂鼓三通,气氛浓烈。胸鼓节奏具有明快,活泼、诙谐、风趣,它历史悠久,在表演时,舞者头上扎着英雄巾,男女鼓手左手握硬木槌,右手持牛皮软槌,打起来花而不乱,清脆有力,舞姿优美矫健,整个表演气势磅礴,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咸阳牛拉鼓,场面壮观,气氛热烈,运用腰、臂、手、腕、头、眼神,在舞者动作的起伏转折中,在千变万化的姿态中,形成了和谐自然的表演和威武飘逸的形象美,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庆典艺术形式,成为具有当地浓厚特色的民族庆典文化的一部分。

2.2.4报时警戒与军事防御功能。在旧时部落之争中,击鼓还能传递消息和鼓舞氏族成员们的斗志,民族鼓还是远古音乐的核心。古代乐舞开始都要先击鼓,此为“先鼓以警戒”。现代的民乐和戏曲中都以鼓为指挥,民族鼓在音乐中标示节拍、统一节奏,多种乐器在表演时轻重有度、秩序井然,以表现欢快、沉重、号召等,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3、研究结论

3.1鼓舞是中国民族鼓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陕西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建都的地方,民间的鼓舞就有数十种之多,它是中国民族鼓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秦风汉韻、巴蜀、关中多种文化的交融,不同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沿袭与传承着习惯性行为模型,它具中国民族核心文化价值的导向的功能,以彰显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鼓在打醮还愿、春祈秋报、迎神赛会、送走瘟神、庆祝丰收等方面都诠释出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定期的聚会,民俗活动,就是岁时风俗,潜移默化的民族文化核心价值导向作用。

3.2助长民族志气,彰显民族威风

中国民族鼓舞活动在民俗事象中维护社会秩序,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也是中国民族鼓文化成长出独特异卉奇葩的源头,弘扬民族鼓文化在民俗事象中所蕴含的团结协作、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丰富民族文化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