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4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导演”的乒乓外交轰动了全世界,随后,基辛格和尼克松相继访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而促成“乒乓外交”的功臣,则是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
与美国队员交谈照片轰动一时
1940年,庄则栋出生于扬州。庄则栋从小身体不好,父亲带他去练习武术,6年后改打乒乓。后来,庄则栋在乒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1961年到1965年的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庄则栋为中国三次捧得象征乒乓球界最高荣誉的“斯韦思林杯”,并三次在男子单打决赛中封王,成为我国首个在世乒赛上荣获“三连冠”的乒乓球运动员。
1971年3月19日到5月6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乒赛开始的第二天下午,美国队员科恩一个人在练习馆练习,看到中国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也来了。中国队开始练习时,他瞅准机会问中国队员梁戈亮,能否和他挥几拍。当年中国男队三大主力之一的梁戈亮同意了,练习大约持续了15分钟。
随后,中国代表团乘车去体育馆,车刚启动时,这个小伙子冲了上来,他留着长长的褐色头发,蓝眼睛。
外国运动员一看车内坐的全是中国人,急忙转过身去。这时他运动服背后印着“U.S.A”(美国)的字样映入中国队员的眼帘,大家都用不安的眼光注视着他。从饭店到体育馆,汽车要走15分钟。10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和他说话。
当时,坐在汽车最后排的庄则栋,心里一直在进行着激烈斗争:领导都有明确的交代,不允许和美国人主动往来。“美帝国主义”在他们的脑子里是根深蒂固的。他又一想,在来日本前,周恩来總理再三提出要执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
庄则栋思考半晌,从手提包里选出一块较大的杭州织锦,和翻译来到美国队员前面。
“你好!欢迎你乘我们的车去体育馆。”
美国队员转过身来说:“谢谢!”
“你叫什么名字?”
“科恩。”
“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美国人民是中国人的朋友,为了表示中国运动员对美国运动员的友谊,我送你一幅中国杭州的织锦留念。”庄则栋说。
正在交谈时,车已到了体育馆。敏锐的日本记者迅速地拍了庄则栋和科恩握手的照片。第二天,日本《朝日新闻》等报刊,都在头版登载了照片。有的还加了横栏标题:《中美接近》,轰动了日本。
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过了几天,美国乒乓球队的拉福德·哈里森,突然主动登门求见。哈里森提了惊人的要求:“你们在世乒赛后,邀请了我们北边的加拿大访问中国,也邀请了我们南面的哥伦比亚,能不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啊?”
中国驻日本联络处的代表赵自瑞先生提醒说:“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见,是一次重要的外交动向,必须向国内报告!”
电报发回国内,国家体委与外交部研究后建议婉拒美国乒乓球队的访华要求。报告送到了毛泽东手里。毛泽东审时度势,经过反复考虑作出历史性的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
美国乒乓球队队员们简直发了狂,他们在驻地狂欢通宵。这个消息很快传到美国,传遍了全世界,成了特大的新闻。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终于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广州、上海到北京,冰封了22年的中美关系开始解冻。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们,周恩来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有人对庄则栋说:“小庄,你真行,这次把乒乓球打到美国去了!”
从这以后,“乒乓外交”响誉世界。
1972年4月12日,美国派一架波音707专机来到加拿大渥太华机场,专程迎接在加拿大结束访问的中国代表团,飞机上用中文写着“友谊飞剪号”,悬挂着中美两国的国旗。这是中美关系被历史割断了22年之后,中国第一个代表团到美国进行友好访问。
破冰之旅由广州开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紧靠香港,很多外国访问代表团到达中国大陆的第一站都选在广州。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大陆,同样从广州开始。
张旭初,时任广东体委主任。他回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是从日本经香港来到中国内地的。“我当时已经是师级干部,有着较高的政治敏锐性,那时我已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分量。因为在此前一两天,乔冠华专门从北京赶来布置各项接待工作,还给我们介绍了美国的情况,细致到纽约的塞车和污染等。”张旭初说。据介绍,当时周恩来还为接待工作提出了“热情友好,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十二字方针。
4月上旬的一个上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到达广州老火车站,入住广东迎宾馆主楼。12时许,张旭初率中方人士陪同美国代表进餐,菜肴中西合并。
张旭初回忆说,按照外交部事先布置的接待规格,席间是不用敬酒的,双方也不致祝酒辞。但美方代表团团长斯廷霍文突然打破规格,首先起身致词。
“客人都先致祝酒词了,我们不致答词,那就不礼貌了。如果致词的话又没有准备,而且当时美方代表团随行的有很多记者,我们讲的每一句话都会被国外媒体报道出去,任何一句说错或者不当的话,都是不允许的。”
张旭初想到了毛泽东在延安“七大”上关于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讲话,想着不管中美关系如何,两国人民之间还是存在着友谊的。为此,张旭初在致答词中说:“你们的来访可以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我相信你们的访问会取得圆满成功。”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在广州待的时间并不长,当天下午就乘飞机去了北京。“在飞机的舷梯上,美国运动员向我们挥手,我发现一个女运动员哭了,用手帕捂着自己的嘴。我当时想,几个小时的相处,她们不至于感动得哭呀。后来我才知道,来之前,她们接受了太多的妖魔化的宣传,有的队员甚至真的以为到中国后,工人、农民会拿锄头、棍棒追打她们,中国人都缺衣少食,面黄肌瘦等等。而事实上她们在中国访问的第一站受到了热烈欢迎,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两者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那是一种震撼。”张旭初说。
“乒乓外交”结束中美隔绝的局面
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协会4位官员和科恩、雷塞克等9位运动员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科恩等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美国运动员。期间周恩来每天都有详尽明确的批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如4月12日11时周在批示中特意指出“可以安排他们去参观故宫”;4月13日晚建议“看样板戏的剧场,既然政协礼堂不太合适,应安排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小礼堂”等。
美国队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了两场比赛。4月14日凌晨,美国、加拿大几名队员突然生病,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与中方翻译发生误会,以为中方有意把美国队员留下不让走。周恩来得知后批示迅速给予治疗,如能参与接见尽量安排,并保证美国队员的人身自由。
当天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上打开了一个新篇章。我相信,我们友谊的这一新开端必将受到我们两国多数人民的支持。”在周恩来发表讲话的几个小时后,尼克松宣布一系列对华开禁措施。访问团还游览了长城,参观了清华大学等地。
作为回报,美国乒乓球队邀请中国乒乓球队访问美国。1972年4月11日,中国乒乓球队回访美国。队员参观了底特律的工业基地,游览了迪斯尼乐园。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轰动了国际舆论,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使中美和解随即取得历史性突破。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发展的道路,并为后来新中国的国际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自《广州日报》刘彦广、柯学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