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卓越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5-30 09:13张睿
亚太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应用型

张睿

摘 要:翻译专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它强调的是它的实用性。尽管作为一个专业项目它还未被纳入到国家“卓越计划”的范畴,但在具体的实施教育过程中凸显出它的应用性与实用性价值却是关键的战略思想。这就意味着在每个教育环节中都应遵循这样一种培养目标,将它作为行动导向,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创建翻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计划;应用型;翻译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21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性越发凸显,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部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随着全国范围内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行,创建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被全面贯彻落实了下来。由此通过应用型卓越培养模式的启动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向社会角色的转型提供了最好的契机,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翻译专业是语言层面上的求真,也是具体操作层面上的务实。作为一种陌生语种的表达转换方式,翻译是在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提炼、加工,突出语言或文字符号的表达性,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也就是说,它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更为注重它的实用性与实效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工作、跨国交流已经成为当下并不罕见的潮流趋势。因此,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院校更应注重它的应用性。而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提出,为学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提供了很好的时机。在这样一种教育理念下,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将翻译专业的功能性进行最大的扩展,具体举措为:

一、“卓越计划”对应用型翻译专业的要求

应用型“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是以它的实用性为基本形式,以培养卓越翻译人才作为出发点,在应用型“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下,由教师根据学校发展和自身特点,再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卓越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学生应用型培养较差这块短板。于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定标准,这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中的通用标准,并且还包含翻译行业标准,以此来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与适时应变及创新能力四点。只有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再结合运用“卓越计划”的教育理念,以教促变,以变促研,以研促训,讲究它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及实践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为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的卓越的翻译人才和自主创业者。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在翻译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所侧重,各种对口交流观摩研讨、交流互动也时有进行。相较于以往传统模式下对学术性人才、应试型人才培养的注重,应用型翻译人才更多地需要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侧重的是更为开放互动的翻译实践性操作。这样一种培训模式尽管不是万能的,但在具体的革新中,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从事单位适应能力和具体的实践就业能力都将有很大的提高,充分体现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应变能力,自主决断能力、适应能力的增强。

二、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各大高校为建立应用型“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都进行了有计划、有目标的统筹规划,尽管如此,问题也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主动实践是应用型“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的关键。然而学校教育毕竟有学校教育的特点,它仍要以学科为中心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要的课程模式。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寻找到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的参与,挖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却依旧不能很好的来实践。实践基地的缺失、实践性模拟环节的弱化,让翻译教学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显现出了弱化形态。而在学校教育的具体考试环节中,仍然是要以课本知识为主,而以实践型应用能力为辅,显现出了对于实践教学重视上的不够。

(二)课程设置较少考虑学科交叉融合

翻译应用型“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不仅要求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较为全面的学科知识与文化知识,并且在口译与笔译方面都要较为突出。因此,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就要注重它的综合性培养。而当今的学校培养模式仍然较为单一的只注重书写翻译能力,口译环节已然相对薄弱,综合性的文化知识更是匮乏。而其中比较显现的原因就是对于学科交叉融合考虑上的欠缺,使得培养的学生知识层面单一、专科能力单一,不能满足于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创建应用型卓越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建原则

第一,多元化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专业知识模块教育实践策略的多元化,与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所采取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点多元化,及翻译角色模拟训练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化等方面。

第二,融合化原则。洞悉行业发展,深入了解翻译行业缺失,融合多种学科发展知识,让翻译基础知识与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相互交叉、将课上学习与课外能力实践相融合。

第三,实践性原则。为强调专业性与实用性,使理论教学与应用型教学更好的结合,翻译专业教育应鼓励学生更多的思考自己的专业走向,提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提早的去社会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知行业技能,在探知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开放性原则。面对多样化的社会市场需求,学校教育如果要得到持续的发展,就要在发展过程中勇于变革,勇于学习,用开放的眼光来分析与借鉴好的经验,让翻译专业教育必须走出封闭,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的同时,多多向校外学习,向单位学习,向国内其它院校学习。学习合理可行之处,谋得更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

要真正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就要符合卓越计划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方面要依附于理论教学,体现出高校自身的特色与学科专业知识的侧重,达到学校普通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与应用中让学生掌握不同内容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在学科知识能力方面形成过硬的知识素养,具备学校教育所制定的学科专业能力,在学习中发挥主体能动性。这是按照卓越计划通用标准所制定的最基本的目标,在这一目标中更为侧重于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其次,就是培养目标的升级版,也是对基本目标的深化与细化操作。在基本目标完成后的条件下,更为突出专业知识的细化与实践性应用。在专业知识方面也将融入其它学科知识,形成一种交叉性学习应用。此外为更好的让学生获得应变能力,与社会和谐发展,在教学目标中要延伸出新的教学目标,将课程体系安排的更为合理些,并要注重于社会实践的需要能力培养,充分发挥出开放型思维,扩展学校教育模块,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制定合作政策的同时,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以实现双赢。

四、结语

根据“卓越计划”及翻译专业的特点,作为学校教育要对学生与教师进行双向性培养,从而促进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早日实现。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的同时,也要加强培训基地、培训设施的完备,与此同时,对于教师的培养同样要加强。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准,无论作为校方、教师还是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创造,为培养出应用型卓越翻译人才而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4)

[2]李茂国.中国工程教育全球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6)

[3]徐达奇.工程应用型人才“融入式”培养模式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培养模式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