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廉洁观及其培养

2016-05-30 06:58卜万红王秀琳
廉政文化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

卜万红 王秀琳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廉洁观状况将会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廉洁观,并实现从科学理念到实际行动的转化。这需要从廉洁观的基本要素入手,着力解决大学生在认知、信念、态度、动机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牢固树立科学的廉洁观,才能坚定他们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帮助他们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才能使他们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响应者、参与者、推动者和践行者,真正成为建设廉洁政治的中流砥柱。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6)01-0068-05

在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这是我们党在对反腐倡廉教育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2005年1月,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共青团组织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2007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要求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明确了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008年9月,中共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要求高校“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队伍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引领作用和学生骨干队伍的示范作用”,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廉洁价值理念深入人心”的战略要求。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廉洁观,这既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

关于廉洁观及其培养,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权力运行方式要坚持公开、透明,权力的正常运行要有成效,这都是现代廉洁观的基本内容。[1]有的认为,廉洁观是一种价值观念,一种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必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清白公正、节俭简约、朴实无华、求真务实的生活看法和生活态度。[2]有的认为它是人们对廉洁从业、清廉为人、廉洁从政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3]有的认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质是特定的就职前“从业腐败风险教育”,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避免腐败风险、提高自律意识、抵御不良诱惑。[4]有学者认为,认知、态度和行为是大学生廉洁观的核心内容。其中,认知是廉洁观的基础,态度是廉洁观的核心,行为是廉洁观的外化。[5]这些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生廉洁观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认为,廉洁观就是社会成员对什么是廉洁以及如何保持廉洁,什么是腐败以及如何防治腐败的基本观点。从结构来看,它包括认知、态度、信心、动机和行为等基本要素。因此,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就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相关知识的教育,着力解决大学生在认知、态度、信心、动机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廉洁观。

一、建立科学的廉洁认知

廉洁观中的认知是社会成员对如何防治腐败、实现廉洁的基本看法,核心是对腐败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条件及其过程的科学认识。它是廉洁观的基础。对腐败的认知状况直接影响到廉洁观中的态度、信心、动机和行为等其他要素。建立正确的认知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廉洁观的起点。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腐败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政治生活的全过程,反对腐败始终是各国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各个时代的社会精英都在努力探究腐败发生的根源及防治策略,并形成了诸多观点。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地揭示了腐败发生的根源,揭示了消除腐败的基本条件和实现廉洁政治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认为,腐败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私有制和国家的伴生物。在私有制条件下,公共权力最容易“激起人们的最卑劣的冲动和情欲,并且以损害人们的其他一切秉赋为代价”[6]来达到目的。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腐败是不可避免的。消灭私有制是防治腐败的重要条件。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同样存在腐败的风险。这表明,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公共权力的伴生物,是人类政治之癌。反对腐败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是一项正义的事业,它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必将取得胜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腐败现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存在,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消灭腐败,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党有信心、有能力领导人民打赢反腐倡廉建设这场持久战。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腐败现象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大学生廉洁观的核心和灵魂。在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的条件下,帮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廉洁认知,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纪观念,既要做到道德自律,也要遵守法纪他律,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让道德和法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树立坚定的廉洁信念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整个心理因素中信心是最核心的部分,是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从一般的意义来讲,信心就是相信,即相信某种事情必定怎么样,一定会怎么样”。它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廉洁观中的信念是指社会成员在看待防治腐败、实现廉洁前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信念是影响人们廉洁观的又一重要因素。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7]137。信念缺失、信仰迷茫必然会导致精神迷失。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廉洁信念就是要帮助他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这种信念应来自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建设形势客观、理性的判断,“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8],反腐败斗争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这种信念应来自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辟,这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它是引导我国反腐倡廉建设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这种信念应来自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日臻完善,这就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这种信念应来自我们党的高度自信和坚强有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我们党坚定的政治立场;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态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是我们党清晰的努力目标;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目标最有力的保证。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是增强大学生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前景自信心的关键。

三、养成正确的廉洁态度

社会心理学认为,“态度是指人依据自己的经验或观点、对特定的事物在内心进行意义估量或凭直觉做出如何对待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尚未表现于外的内心历程或潜在的心理状态”[9]。廉洁观中的态度说到底就是社会成员在一定价值判断基础上形成的带有一定明确指向的持久性的心理倾向。它是廉洁观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廉政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公众能否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反腐倡廉建设。在廉洁社会中,人们公认的对待腐败的正确态度就是“零容忍”。这也是大学生廉洁教育要实现的基本目标。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某一种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客观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一段时间以来,“反腐败亡党,不反腐败亡国”的论调甚嚣尘上,那些被查处的腐败官员级别之高、数量之多、领域之广、情节之恶劣、危害之大,都对人们的腐败认知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形势对公众的态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社会公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乐观倾向。抱有这种倾向的公众认为我们党对待腐败的立场鲜明,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明显,正呈现出总体向好的趋势,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这部分公众是对腐败“零容忍”的中坚力量。二是中间倾向。这部分公众反对腐败的立场坚定,对国家反腐败战略与策略高度认同,但对反腐败斗争的信心明显不足,对腐败表现出明显的彷徨和游移态度。三是悲观倾向。抱有这种倾向的公众对国家反腐败战略与策略缺乏深刻认识,看不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光明前景。这种态度使得他们对腐败的容忍程度相对较高,有的还表现出羡慕腐败的倾向,甚至在“不腐白不腐”思想的支配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践行腐败的行列之中。这种态度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近年来的一些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待腐败问题,持悲观倾向的比例很低,持中间倾向的相对较高,有学者称其为“中间地带”现象,反腐败斗争态度不够坚决是这部分学生最主要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廉洁教育活动时,要将着力点放在持“中间倾向”的学生上,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形势,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态度,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消极悲观,一定要坚持持久作战的思想。

四、激发正面的廉洁动机

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发动和指定行为方向的因素,是引起、维持和促进行动的动力。廉洁观中的动机是激励社会成员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选择某种行为的内部驱动力,是社会成员发动、维持和促进这种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廉洁观中的又一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社会成员的心理动机是其内在需要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成员的心理动机直接影响甚至能决定其行为。根据心理学的这一原理,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面的心理动机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要素,就是将着力点放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外部环境上。这是高校廉洁教育的两个基本策略。满足大学生内在需要的重点就是要满足他们对廉洁知识和拒腐保廉技能的需要。从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心理动机健康向上但尚未成熟定型。这种健康向上突出表现为反对贪污腐化、追求清正廉洁是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这种心理状态为我们开展廉洁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大学生廉洁观尚未成熟定型意味着仍然存在分化和变异的可能。明确前进方向、丰富廉洁知识、提升反腐技能是维持现有心理动机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最终实现廉洁观成熟定型的重要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外部环境的重点是在正确判断反腐倡廉建设形势的基础上,对认识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与策略進行全面、准确地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廉洁教育过程中要教育引导他们深刻认识腐败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阻滞与破坏,正确理解“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的真正内涵,正确认识我们“党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和重典治乱的决心,正确认识“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这一反腐新思路在切实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持久功效,正确认识我们党坚持法纪分开、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作用。这两大策略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其中,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是正向激励,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外部环境是逆向激励。通过双向激励,既可正本清源,又可固本培元,最终实现大学生心理动机的成熟定型。这一目标一旦实现,就会为他们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持久的行动维持力。

五、践行积极的廉洁行为

廉洁观中的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践行的具体行动。它是廉洁价值观内化为社会成员的基本观念,继而又外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是廉洁观的外显部分。帮助大学生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采取正确的行为就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建设,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中流砥柱。实践表明,反腐倡廉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理论问题,需要人们去开展研究,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作为一个实践问题,需要人们将理论认识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人们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实践。从产品属性上看,清正廉洁是一种公共产品,这种产品一旦生产出,就无法实现排他性消费,成为一种公共福利。但这种产品生产一旦失败,腐败必然就会发生。对大多数人而言,在腐败泛滥的社会里,没有谁能置身事外,大家没有受不受损的可能,只有受损程度之别。正所谓“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一句话,反腐倡廉建设成功与否事关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福利的损益。廉洁政治这种产品的特殊属性决定反腐倡廉建设不仅是政党和政府的事情,也是全体公众的事情。因此,反腐倡廉建设是一种集体行动,只有全党动员,全民参与,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10]在反腐败斗争中,当代大学生决不能成为旁观者,也不能成为“搭便车”者,而是要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争做反腐斗士,成为建设廉洁政治的响应者、参与者、推动者和践行者。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认真学习廉洁知识,尤其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畏浮云遮望眼,看清、看透腐败的本质、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7]144,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在实践中积极宣传廉洁价值观,以廉洁自律、诚信做事的实际行动抵制腐败,不断提升拒腐保廉的能力。

大學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廉洁观状况将会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是“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心灵工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希望工程,是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基础工程。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必须紧紧抓住廉洁观培养这个关键,通过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和廉政理论的普及与实践,通过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策略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决大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廉洁观,正确看待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坚定他们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而帮助他们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只有实现从观念到文化的升华,他们才能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和胸襟看待反腐倡廉建设,以更加积极和从容的态度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响应者、参与者、推动者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 张扬金.我国现代廉政观的政治基础与价值要求[J].岭南学刊,2008(4):10-13.

[2] 李玉华,孟鸿.当代大学生廉洁观的塑造与培养[J].社科纵横,2009(9):133-135.

[3] 庞贺峰,胡浩.新时期大学生廉洁观生成机制探析[J].科教文汇旬刊,2012(34):16-17.

[4] 张成福.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J].教学与研究,2009(5):5-11.

[5] 王凌.当代大学生廉洁观调查——基于1799份问卷的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2-139.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7.

[7]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8]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J].求是,2012(22):46-53.

[9] 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89.

[10]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26.

责任编校 陈 瑶

Abstract: Undergraduates are the future and hope of our nation. Their notion of integrity will be extremely important, influencing our nations efforts in combating corruption and promoting integrity. Honesty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s is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in China. The main task is to help them develop a scientific notion of integrity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cientific notions to actual behaviors. This requires starting with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concept of integrity, including cognition, faith, attitud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nly when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integrity is firmly established can they reaffirm their every confidence in the path, theories and system of our?comba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promoting of integrity, can they improve their cultural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i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nd achieve cultural strength, can they sincerely become responders, participants, promot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China's anti-corruption construction, and become pillars of construction of honest politics.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notions of integrity;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