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婧
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从地理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以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的一种模式[1]。乡土地理知识是展现在学生本乡本土的生动直观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学生通过联系乡土实际并通过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由近及远”和“由已知到未知”地学习其他地理知识。因此,开发乡土教育资源,对新时期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乡土化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一轮课改的课程观认为:“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要给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切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文化进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履历情境”[2]。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试行)》也强调指出,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环境,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中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而且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学习活动能力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高中生都能自然地达到这个水平,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或自身的影响,学习活动水平表现得很低。
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诸如设计问题、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地理和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地理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不仅培养了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及尝试着与他人合作和交往。所以说,乡土化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发展方向
2、鄉土化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在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充分发掘与利用,并通过构建研究主题模块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本乡本土问题,构建地理学习内容体系。
2.1 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
乡土地理即本乡本土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是广义上的概念。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体系,包括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人口状况、风俗习惯和经济基础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乡土资源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因素和教育因素。
乡土资源的开发可以从自然领域、人文领域两个方面进行。自然领域是对当地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水资源、能源、环境等)的研究,人文社会领域涉及社会文化(如风土人情的考察与探讨)、社会经济问题(如特色产品、产业结构与研究)等内容。
2.2 构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模块
主题模块是指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程整体方案时,设置一些研究主题,从而引导学生的选题方向,让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一些课题,使课程内容相对集中。
学校可以根据周边的乡土地理资源结合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研究主题模块。主题模块的设置,内容上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范围上要适当放宽,使学生有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如以晋江的乡土内容为例,可以根据晋江市的服装、鞋、雨伞等的轻工业,结合课本的工业区位的学习,让学生去研究晋江工业地域;也可以根据晋江外来工多的特点,开展关于晋江市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等等。
2.3 研究课题的立体设计
选择好恰当的研究课题,对于地理研究性学习来说十分重要。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后,围绕主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口进行设计。同一主题切入口不同,研究的内容也就不同。如:在“乡风民俗”的主题模块下,可以选择研究生产生活习俗、饮食习俗;可以研究地方方言等。学生在进行课题设计时,可以将主题模块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子课题再分为若干次子课题。这样,主题模块通过分解细化,层层相嵌,呈现立体结构。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研究思路不仅比较清晰,而且乡土地理也得以多角度、深层次地挖掘和开发,逐渐形成主题研究系列。
3、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和设计课题时,还要遵循四条原则:
3.1 现实性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课题时,应该要学生所选课题符合学校层次,根据自身能力的实际去选择课题。
3.2 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选课题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他们乐于去钻研的;
3.3 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不要是纯理论的,要避免大而全,可选择乡土地理的一个侧面进行研究;
3.4 可依托性原则
课题尽量与乡土地理结合,与地理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题的学习相结合,从中寻得理论和实践的支撑[3]。
乡土化作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其内容对学生来说更加具有亲切感。乡土地理资源在学生生活的社区中俯拾皆是,便于收集整理,甚至可以涉及一些尚未开发的资源[4]。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意义。
4、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4.1 乡土资源与学校地理教育相结合原则
学校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主阵地。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应在学校统一安排下进行。
4.2 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原则
在开发乡土地理资源是,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贴近自然,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搞社会调查,从实践中获得地理知识。
4.3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参与及指导,重视与校外公共文化教育机构、社区企事业单位、科研团体的联系及校外指导教师队伍的建立,使乡土资源的开发获得更多的支持,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4.4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
由于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内容多样,形式灵活,不同基础不同爱好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某一课题,这就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5]。
参考文献
[1]陆希舜主编.中学地理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王民主编.地理新课程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方伟君.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4]陈胜庆主编.乡土地理教育新论.测绘出版社,1992
[5]李涵畅等主编.地理教育学.大连海运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