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2016-05-30 12:35:36魏晓伟
大东方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多元文化大学生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想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转化人、发展人与完善人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它为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出了基本原则、价值取向和目标方向。然而当今社会却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就需重新审视思想道德教育规律与方法,树立新教学理念,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教育内容,科学利用合适的教学载体,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推动社会发展从而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多元文化的界定

(一)多元文化的内涵

多元文化概念是針对传统的单一文化概念而言的。以往的文化发展是在一定区域、地域、社会、群体和阶层中存在着某一种单一文化,而多元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区域、地域、社会、群体和阶层等特定的系统中,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且各自具有独立文化特征的多种文化。

通俗而言,多元文化就是信息流通越来越便捷的情况下,人类社会日益复杂化,文化的更新转型也越来越快,多种多样的文化的发展都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文化层出不穷,传统文化面临抉择。在现在复杂的社会结构下,我们社会的发展必然需要各种不同文化的服务,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会造就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二)多元文化的特征

多元文化空间上具有多样性,时间上具有共时性,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它具有以下相当明显的时代特征:

1.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

多元文化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组成的。不同群体在不同的生存发展条件下,会应运产生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征,各民族长期发展中,通过独特的生产生活过程而逐渐产生自己的文化。人类社会成分的多元化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比如:游牧民族造就游牧文化,农耕地区自然形成农耕文化,现代工业社会也直接产生工业文明,网络社会中理所当然也有属于自己的网络文明。

2.文化的交往性和创生性

尽管不同文化主要由不同的群体所创造的,但不同群体间是相互交往而存在的,多元文化也是相互交往而存在的。在系统结构中,这些文化是相互联系的,时时刻刻进行碰撞和融合,从而产生更新的文化,它们之间的交流交往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多元文化形成的基础。

3.文化的内聚性

在同一性质的群体内,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文化更新、创造、变革的内在机制也不同。同一性质的文化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区域、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历史时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从而形成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文化之所以能共存于一个共同体内,其原因在于各种文化不仅承认了彼此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它们也发现了彼此间的共性,即各种文化间存在相互借鉴的可能和共同创造新文化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元文化并非一味排挤不同文化,其实质目的不是要突出某一种文化,而是提供处理两种以上文化间相互关系的态度和方法。

(三)多元文化的功能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的功能是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把我国建设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具体来说,首先是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其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最后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传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现实和历史趋势,影响着文化届研究的内容、方式、方法,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文化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景。因此文化多元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民族文化带来冲击,但总体来说多元文化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二、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一)文化多元化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

1.文化多元化彰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多元文化意识是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学生要做到文化自觉,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文化现象,在当下多元文化持续不断地冲击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随波逐流,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和谐共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和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加强教育过程中对文化多元化的阐释和宣传,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共生的时代。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多元化无疑为这项工作指明了一个方向。这项工作并非短时间就会一蹴而就,在长时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首先不能回避文化多元化这一现实,相反,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要教导学生尊重多元不同文化,尽可能减少冲突,求同存异,促进各种文化和谐共存,以获得可持续发展。

2.文化多元化充实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在文化多元化社会中存在着多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对其思想观念有影响的信息内容远远超出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所要求的内容,这无疑会对现行教学大纲中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提出挑战。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择业观和创业观教育等前提下,增强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努力促进大学生自觉形成多元文化意识,不断完善大学生个体精神,使大学生能够辩证的认识多元文化;在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尊重遗址文化,树立尊重多民族不同文化的观念,对各种文化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进而引导大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奉和信仰,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真正促进自我与社会的发展与完善。

3.文化多元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大学思想道德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互联网新潮流,掌握最新媒体技术,通过微平台与学生接触,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加师生的共鸣和认同,推进多媒体、网络的应用,探索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网络课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从而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时代性和预见性。

(二)文化多元化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

1.加剧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文化多元化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提出挑战,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全球化逐渐突破经济领域,向文化领域扩张。我国的传统文化被注入了新的元素,文化的发展趋势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多种多样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甚至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容易导致社会成员思想混乱、理想信念的荒芜、价值观念扭曲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着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2.引起了大学生价值观方面的冲突

在多元文化社会现实状况之中,大学生价值选择日益多样化,是非不辨的情况常有发生,这种情况在学生政治信仰情况调查报告中显而易见。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坚持并推崇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还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在对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过程中暴露的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上欠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信息网络化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但是随着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价值观也在经受着考验。

3.造成了大学生信仰危机感情淡漠

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青年一代接触了许多西方的思想文化,其中很多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爱追求时尚,寻求刺激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更愿意花费时间去学习。相反,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却不屑一顾,认为它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属于被淘汰的一列。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面对真假难辨的各种网络信息,会使一些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缺乏自制力和分辨力的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信仰淡化甚至动摇。文化多元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蚀对目前的和谐文化建设是一个不小的障碍,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解决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重要举措。

4.暴露了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弊端

高校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对受教育者灌输、说服,逐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方式针对性强,反馈及时,能情感互动,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弱点同样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受限制、教育对象有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而在文化多元化、信息化校园中,开放性的校园环境和网络信息使每个学生在任何闲暇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取信息。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5.多元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化态势提出挑战

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开展的,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无论在知识的传播上还是在道德教育上都充当者权威的角色,学生则是在无条件、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权威。而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们获得的信息途径多、手段多、形式多,显然对教师的权威地位带来冲击,对教师的权威角色产生了质疑,甚至逆反心理,很难较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

(一)坚持指导思想一元性

在这种多元文化环境中,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坚持主导型和多样性的统一,如果没有先进的主导意识来领导全局,势必造成学生思想混乱、行为失范、生活无序。坚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导性就是坚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性和方向性,即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坚持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

(二)树立“人本德育”理念

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他们学会选则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多元文化中,只有主体地位的学生确立才能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才能在多元文化中有所适从。学生主动性的加强不但强化了主体地位,而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在校园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力,突显出主体的个性特征,使主体不同与别的主体而存在。

(三)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约束与自主判断能力

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它来指导实践,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是这样,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深化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判断能力。通过引导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为了促进大学生学以致用,教育者可以积极探索思想道德课程模式,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学术和娱乐活动,把德智体美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

(四)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多元文化素养是多元文化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中,要更新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教师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养的教师纳入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还要具有多元文化的理念和素质,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满足不同族群和社会阶层的教育需求。

(五)全面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具体实践方法

多元文化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使命、价值取向决定了其策略与方法。在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将既定的道德取向、道德规范视为开放的系统,而非教条的态度,要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其合理性;允许学生通过自己真实的生活来体现与认识这一系统,通过自己的实践对既定的道德取向、道德规范予以说明、充实或者改造。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教学,要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特点;师生以平等的人格身份进行对话,进而提出允许学生思考与发展的道德目标;在不同观点面前对学生宽容,不苛求学生思想,倾听学生观点,从教师单向传递转化为师生互动。

(六)利用好新型多样的文化传播载体

在长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创造并运用了诸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每一种载体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都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取得实效,用重点把握以下载体。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媒体

课堂教学载体即将课堂教学作为载体,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专业课教育载体两个方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课承担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2.合理利用管理载体

管理载体是指“以管理为载体”,是指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管理为载体,实质上就是将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思想道德教育。

3.積极创造活动载体

活动载体即“以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是指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目的,有意识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开展各种活动,寓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活动载体具有目的性、参与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

4.有效利用网络载体

网络载体,即“以网络为思想道德教育载体之意”,指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之意。网络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有利条件:一是网络上丰富的可共享的信息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可用教育资源。二是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有助于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情绪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增进互相沟通,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三是参与主体平等性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必要在把握并践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大胆创新,解放思想,积极反思现行教育机制体制、观念思想、内容形式以及方法措施等各方面的不足。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改善教育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0.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多元化视阈中的德育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魏晓伟(1989—),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注: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2011Q08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多元文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2:10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创意素描,创造新意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4:08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0:54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9期)2016-05-26 22:07:37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2: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