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萍
摘要:阅读感悟能力,就是阅读文章之后内心有所感触而领悟某些事情的能力,它是基于感受之上的更深层次的体会,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感悟”这一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独特的感悟。学生感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能力;培养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无论是识字、写作和阅读,学生的学习一直都是“满堂灌”的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原先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弊端不断显现,它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潜力的发挥。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当以老师的分析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中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有所感悟和理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理解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富含人文精神的学科,在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课堂的改革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以感悟为导向,以生活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摒弃“教师一人讲,学生不停抄”的教学方式,这是新课改所追求的,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我们应当看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关注语文教学内容的正确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獨特的经验和体会。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过程中进行摸索,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培养好语感和对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依据学生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从学生内心出发,使其获得独特的感悟,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是其他学科进步的基础,更是理解生活、热爱生活的基础。
二、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能力的做法
1.学会朗读。语言的韵律、节奏同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豪放激昂的感情,多采用明快紧凑的节奏,所选词语也是清脆响亮的,带有大气之度;深沉婉转的感情,采用平和舒缓的节奏,其音韵柔和。好文章就应该进行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读多了、会背了,对文章的韵律、节奏、形象和感情自然就能体会出。古代一般的私塾先生教学生,首先就要求学生将课文背下来再进行讲解,正是这一道理。朱光潜先生认为,好诗文就应该熟读成诵、反复吟咏和推敲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含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脉络和结构,将其沉浸在自己的心胸和血肉里,等到自己要写文章时,于无意之间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大概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吧。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帮助学生提高其阅读感悟能力。除了注意力集中这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外,每学习一篇文章和引导学生阅读一本好书,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层次、发展路线。通过全文通读,知道文章主旨,还需要进行深层次阅读,划分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文章所讲述的人物和情节,与自身之前的经历相比较,看看可以悟出哪些道理。学生要能把握文章的感情色彩,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了解文章的类型和文体,分析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另外,教师可以点出某些重点语句.
三、小学语文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运用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诗《江雪》,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在白雪皑皑的江上独自垂钓的故事,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孤寂之情。学习本诗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能领悟到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到冬日江雪的壮丽景象,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思想感情,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诗文,自我体会其中的情感。待教师放置好多媒体和写好相关板书后,让学生全体朗读一遍古诗,并纠正朗读的节奏。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江雪图片,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诗化作一幅画,并进行小组交流。交流完毕,可以派出代表当场朗诵,体会情感。
朗诵完毕后,教师开始对古诗进行讲解,先是词再是句,比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一句,“绝”和“灭”二字以及数字的运用效果,冬天里山上没有鸟,路上没有人,本是稀松平常之事。但是,诗人使用“千山”“万径”“绝”“灭”这些词语,将最常见的景象化为不平凡的景象,足以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讲解完毕后,让学生再阅读古诗,抛出问题: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呢?要求学生阅读并小组讨论。最后,可以进行两件事。第一件事,进行诗人的生平普及,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感悟古诗《江雪》的情感。第二件事,教授学生古诗结构中的音韵。诗中“绝”、“灭”和“雪”三字在古音当中读入声,是这首诗的入声韵。选用人声,正与诗人孤独、悲愤的情感相呼应。这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能大大帮助学生对这篇诗文的阅读感悟。
四、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感悟就是一种创造,是对事物和心的发现过程中的创造,是基于感受之上的更深层次的体会,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语言文字的传授和积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独特的感悟力,启发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出语言的情感信息,感悟语文,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用心思考,用心领会,咀嚼文字的魅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认识和顿悟,使语文课堂散发出人文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