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七大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与保障研究

2016-05-30 09:16张捷陈玉平吴云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建设途径人才资源保障措施

张捷 陈玉平 吴云

摘 要:以恩施州茶叶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与统计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文献研究与验证法、个案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等方法,总结出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资源建设状况吸存在的问题,根据茶叶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发与产业对接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和滚动式的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实现人才的储备与人才队伍的能力提升。借鉴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资源建设途径与保障措施,提出恩施州七大产业的人才资源建设策略建议,创新实践“双基+纽带+团队”产业人才资源建设模式,对推动恩施州七大产业链的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恩施州七大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途径;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140-03

随着恩施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加快。尤其在生产设备运维技术、产品加工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紧缺,现有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普遍有待提高,人才队伍稳定性也有待加强。产业的人才资源缺口严重阻碍恩施州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产业迫切希望解决但自身又难以解决的的现实问题。因此,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研究各类人才资源的建设与保障,成为恩施州经济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重点以恩施州茶叶产业为例,研究人才资源建设的有效途径与保障措施,为其他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提供借鉴,对恩施州七大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队伍现状及需求分析

1.1 恩施州茶叶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恩施是茶叶的故乡,产茶历史源远流长,饮茶、种茶、制茶文字记载已有1 700余年,全州种茶可开发面积140多万亩,目前全州茶叶面积已达XX万亩,产量XX万吨,产值XX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州市之首。茶叶成为恩施州改善民生的富民产业,恩施州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茶产业链建设为全州六大产业链之一,其快速发展对恩施州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恩施州茶叶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队伍也随之提升。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恩施州茶叶产业目前的人才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在人才资源建设和利用方面都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一是恩施州的各茶叶企业发展不均衡,整个茶叶产业的技术人才分布不合理,总量也不足。

二是茶叶产业中,绝大多数技术人才是从学历较低且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起步,靠长期实践来积累知识和技能,等技术相对成熟时年龄已较大,从而导致茶叶产业的人才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成长后劲不足,尤其缺乏较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阻碍了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从茶叶产业角度进行系统性的人才培训较少,且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精加工、营销策划、信息技术应用和设备的高效运维等现代技术方面的培训不足,致使优秀人才队伍的成长较慢,产业的创新力受到影响。

四是人才观念落后,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重用优秀人才的意识和氛围不浓,产业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影响茶叶产业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壮大。

1.3 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從产业链来看,恩施州茶叶产业链包括茶叶种植、初精加工、包装、销售、物流及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条环节。茶叶产业链需要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重点品牌培育、茶文化产业发展、茶叶科技支撑等6个方面加强全州产业链建设。恩施州茶叶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人才是关键!根据恩施州茶叶产业的发展要求,必须建设一支包括茶叶种植型、加工型、经营型、茶艺型、产品开发型、设备运维型、管理型人才且数量足够的人才队伍,以适应服务于恩施州整个茶叶产业链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茶叶产业相关企业的调研,茶叶产业链的人才资源建设必须首先以企业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以产业现状及其发展目标的需求为基础。对接恩施州茶叶产业链相关岗位及职业能力类型分析,见表1。

2 恩施州茶叶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途径与保障措施

地方产业的发展,人才资源支撑是关键。从院校、社会引进人才和产业自身培训人才是产业人才资源建设的主要途径。如何保障产业人才资源建设求实效?充分发挥地方职业教育的功能,校企合作共同促进产业发展是必选路径。在此,结合恩施州茶叶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和地方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探索恩施州茶叶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途径与保障措施。

①以政府重视,政策支持为前提。

②创建恩施州茶叶产业人才培养储备基地。

根据恩施州茶叶产业链的技术应用需求、产业特点与职业标准,地方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进行对接合作:针对茶叶产业基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共同构建与恩施州茶叶产业相对接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开发包括通识能力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和地方产业专门技术能力训练所对应的课程体系,科学优化培养内容;建立校企联合评价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企业、学生互惠互利,有效保障产业人才资源的储备。

③建立恩施州茶叶产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实施滚动式针对性集中培训。以恩施州茶叶产业主管部门为纽带,以地方职业院校为依托,建立恩施州茶叶产业的职工技能培训基地。以产业具体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逻辑起点,科学制定符合培训对象特征的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和培训考核方案,按岗分类培训。充分利用地方高职院校的优势资源,根据产业各自的生产特点,每年滚动式分期集中培训,企业内部建立员工的培训档案,学校和企业一起进行培训考核,学员的培训考核成绩及工资晋级与奖励挂钩。通过这种按岗针对性培训,使恩施州茶叶产业现有技术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增强恩施州茶叶产业的自身造血功能。以恩施州茶叶产业骨干技术人员的培训为例,探索其思路如图1所示。

3 恩施州七大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策略建议

恩施州委六届五次全会以来,恩施州把产业链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以“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为重点,以“绿色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烟草工业、矿产工业、建材工业、医药化工产业”六大工业为支柱产业的格局。把“大健康”产业列为恩施州第七大产业,深入推进“产业兴州”,全力打造恩施经济“升级版”。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恩施州惟一的高职院校,依据恩施州产业发展规划、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加强专业与产业的精准对接,深化专业改革,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资源的新要求,是恩施职院必须履行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神圣职责。借鉴恩施州茶叶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思路与方法,提出恩施州七大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的策略建议。

①充分利用政府重点加强产业链建设的政策和机遇,争取更多的人才资源支持。

②以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为助动力,以产业行业协会为纽带,充分利用地方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保障与人才培养储备。

其一,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下,以产业行业协会为桥梁,促进产业与地方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鉴定校企合作协议,创建恩施州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大健康等产业的人才培养储备基地。

其二,以产业行业协会为纽带,以产业人才培养储备基地为硬件基础,搭建产业与专业的对接与合作平台。

其三,以产业与专业的对接合作平台为依托,校企合作开发产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以学校为主,产业企业参与,进行产业人才需求调研,获得恩施州各产业链的技术人才需求与行业企业职业要求。

其次,根据调研结果和行业企业职业标准要求,地方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合作开发与恩施州各产业链建设相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由通识能力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和地方产业专门技术能力培养所对应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科学制定教学标准,设计教学方案;建立校企联合评价人才质量的评价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协议,保障学校、企业、学生互惠互利,确保产业人才资源的需求储备。

③以恩施州产业主管部门为推手,以产业行业协会为纽带,以地方职业院校为依托,建立恩施州各产业的专门技术人员培训基地(职工培训基地)。

以产业具体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逻辑起点,根据培训对象的特征,科学构建滚动式的按岗分类集中培训的培训体系。在产业相关主管部门的协同下,职业院校与产业合作实施对产业的现有人才队伍进行专门技术的提升培训。

4 结 语

以政府職能部门和产业行业协会为桥梁和纽带,建立各产业的“人才培养储备基地”和“职工培训基地”,建立与各产业相对接的由校内校外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的培养与培训。通过这种“双基+纽带+团队”的产业人才资源建设模式,使恩施州七大产业链人才资源建设与保障落到实处。“双基+纽带+团队”产业人才资源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对恩施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 恩施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2] 恩施州统计年鉴,2015.

[3] 2016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2016.

[4] 徐小江,张强.恩施州茶叶产业现状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4(2):

586-589.

猜你喜欢
建设途径人才资源保障措施
“人才有价”充分释放人才资源市场活力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探索
浅谈数字档案资源与档案信息化建设
基于浙江省港口建设现状的低碳港口建设途径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
国防动员软实力建设途径探析
人才资源开发的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