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英
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文化”,在其学习过程中具有很深的数学韵味,让很多的老师,学生为之而倍感兴趣。而面对当前新课程探究下如何有效的进行数学文化运用,成为了当前新课程探究下的又一难题。于是老师们不断的学习,实践,探索……
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文化情境,恰时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文化充满趣味,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相机、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会使得课堂更生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悟到了数学文化的魅力。比如西师版一年级上册的“你知道吗?”中的“0的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景:在数字王国里有好多数字宝宝,1,2,3,4……这天它们在花园里玩得正开心。突然,0来了,大家都不喜欢它,嚼嘟着嘴,用轻蔑的眼神看着0,9说:“0表示什么都没有,要你来干什么呢?”于是其他的数学宝宝就离它远远的。0特别的伤心,忙跑到数学家那里倾诉自己的不快,觉得自己很没用。这时数学家告诉0说:“每个数学宝宝都有自己的作用,别伤心,去和他们交朋友吧!”很快0与1玩在了一起,组成了10,大家觉得0真的很有用,又和2,3,4……组成了更多的数字宝宝,看来只要团结,就能组成更多的数,交更多的朋友。教师精心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兴趣
二、再现知识形成过程,探寻数学知识起源
数学文化的渗透不仅仅是介绍外在“附着”的文化因素,更应该注重探尋数学知识背后的思维内核,如此才更富有启迪意义和发展的张力。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数学文化“圆,一中同长也。”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真正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再现过程:师:我们认识了圆,圆有圆心,有半径。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我们的祖先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课件展示)师:一中,指的是什么?生:圆心。师:同长又是指的什么呢?生:就是指在同一个圆里,圆的所有的半径长度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相等。师:难道只有圆有这个特征吗?(若有所思地)其他平面图形有这个特征吗?(出示等边三角形),它不也是“一中同长”吗?
三、介绍数学发展历史,丰富数学文化底蕴
著名数学家霍格本曾经说过:“数学史是与人类的各种发明与发现、人类经济结构的演变、以及人类的信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你知道吗?”的教材资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数学史料的材料,并自己组织编写数学史阅读资料,如“小数点的作用”,“负数的认识”……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数学宝库中中外各国数学家令人神往的成就,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