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国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数学学科特征与学生独特性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高效吸收大量有用知识,同时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促使其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科学性与高效性 情境 生活 成才
长期以来,受升学率、传统模式、教學条件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经常处于“师授生受”的状态,并往往呈现出这几种现象:(1)“撞天钟”现象,相当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是家长和老师逼迫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混沌沌度过,学没学到无所谓;(2)“过山车”现象,当前多个地方采用了题海战术和高压政策,虽短期内成绩提升显著,但过早耗尽学生精力,影响长期学习效果;(3)“书呆子”现象,部分学生学习方法始终存在误区,靠硬记和强推来学习解题,没有深入思考和融会贯通,屡屡在活题上吃亏挨批;(4)“脱节”现象,部分中等生、特困生与优等生相比,思维反应跟不上节奏,缺乏关心关爱和互动交流,更缺少表现机会,学习状态消沉。为解决上述困局,我们要从根本上重视起课堂教学的情境营造、素材选取以及教学的创新改进,有针对地加以引导、帮助和关心,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培养出发展全面和成绩优异的学生。
一、以情境为基础,抓住兴趣和注意力两个重点,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课堂教与学的高效性
俗话说“我们只能牵马到水边,但不能保证它一定饮水”,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饮水”,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1.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元素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年龄特征进行优化设计。就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寓言故事直观讲解,如讲授阴历农历时间计算时,可采取口诀、儿歌和谚语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掌握数学知识。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问题情境,如引入纸牌24点游戏、演示切分蛋糕水果等,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创新设疑问难,促使思考探讨。讲授新知识、新概念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难度的问题,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地讲解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完成简单联系后,通过改变算式小数点符号和参数,或用结果反向倒问初始数据条件等,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能有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对疑难问题强烈的探索意向,从而催生学生对学习探索的兴趣。
3.注重引导鼓励,增添信心动力。“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气”。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依据学生个性差别创设不同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滋味。如让学习较为困难学生解决一些基本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问题。特别注意的是,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点滴成功,如能够准确、精练地回答问题时,能够发表新颖独特见解时,能够提出有价值质疑时等,我们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并让其他学生共享成功的欢乐和学习的喜悦感。
4.突出潮流信息,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想我们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学生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社会信息、时事信息,因此在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中应该创设一些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主动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如讲授百分数的应用时,创设类似奥运会举办、世界杯赛事等情境,在黑板上画出得票图、金牌图或进球图等,让学生们根据统计图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以生活为素材,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把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全面提升教与学的实用性
我认为,数学教学应瞄准学生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最佳切入点,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学生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能力。
1.从所见所闻入手,突出关联,引导学生探索。小学生有着好奇心强、疑问多、思维活等年龄特征,我们数学教师应抓住并加以利用,尽量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见闻引出学习内容,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抽丝剥茧引导学生探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智力,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如将数学课与手工课结合,组织学生通过折纸、画图等,来讲授点、线、面、多边形等几何知识及其特征;再如要求学生每人定制个人“作息表”,吃睡玩学行均精确到分秒,教会学生时分秒进制算法的同时,教导学生珍惜时间,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2.从简单实例着手,由简入繁,引发学生深思。滚滚而来的教改浪潮中,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我想应该是对数学思考,启迪思维、发展智能。我们不仅要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外在活动,更要关注他们通过观察、分类、抽象、概括和推理等思维环节实现“外显”与“内隐”的结合。如复杂而又吸引的年龄题,在掌握一般算法后,我们适当加大难度:同一班上的小明、小丽、小华是好朋友,小明的年龄乘以5/4,小丽年龄乘以5/6,小华年龄乘以2/3,如此算三个小伙伴年龄就一样大了。”表面看很有难度,但学生一旦抓住“算出来的三个年龄一样大”关键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3.与实践应用结合,注重实效,增长学生认知。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感性经验支持,贴近生活的实例,既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也使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从生活中领悟数学的奥妙,促使学生对数学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固化自身所学知识。如讲授公约数、公倍数时,在课堂上组织买卖活动,学生分别扮演买家、卖家,在消费额度固定前提下,探讨如何收益最大化;再如结合秋天拾棉花劳动,讲授计数和统计知识,安排学生逐日、逐人统计拾花斤数,在掌握杆秤和电子秤称重方法同时,学会四舍五入计数,同时学会用统计知识分析出劳动能力持续优异的同学和单日最高纪录的同学。
三、以成才为目的,抓好情感内容形式三条主线,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手段,持续提高教与学的科学化水平
1.创新教学情感。一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不讲民主的“一言堂”,会将原本可以很多学生参与进来的局面被一句话否决和框死,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反,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学模式是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来维持的,在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潜能和默契同时,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可能会随之诞生。二是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过于紧张的课堂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散,此时学生思考的不是“想问题、大问题”,而是守规(转下页)(接上页)矩,反之,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优质土壤,也必将会点燃师生之间的创造火花。
2.创新教学内容。一是注意知识发生的过程。“死记硬背,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为时代所摈弃。现如今,必须要准确把握知识发生过程,在深入钻研教材内在实质基础上,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找准小学生和小学数学的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和感知,找到真金和快乐。二是加强知识横向联系。事实证明,小学数学教师也需要丰富的综合知识来武装自己头脑,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地渗透其它学科知识,或是借助其它学科知识开展数学教学,继而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同时,也可发挥数学“工具性”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工具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中锻炼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创新教学方式。一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给教学带来无穷的魅力,使学生开阔视野,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其很快发现问题本质,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二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离开主体,就等同无源之水。我认为,课堂有效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技能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发展思维、转化智能,而且可以增添乐趣,激发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积极性。因此,数学课堂必须尽可能地开展主体性学习活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现和探索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创新。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性和高效性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切实树立起现代的教学观和育才观,其实就是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想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培養学生发散思维和学以致用能力,使学生会学;要善于运用各种创新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最终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以学定教”,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