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我国多民族的国情决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种背景下,由新疆教育厅组织编写、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族大团结》(试用)从2013年起作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方教材,供全疆高中阶段一、二年级使用。这本教材作为对新疆各所高中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有力地增强了各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大团结意识和责任感。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教案和教学参考资料,民族团结教育课教师基本上还处于自我摸索、各自为战的境地,加上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对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把握不到位,教学方法单一,未能完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削弱了《中华民族大团结》这本教材的实效性。
要解决如何更好地增强高中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实效性这个问题,我觉得任课教师必须要弄清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课的国内国际形势及背景,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课的德育育人功能,更好地增强高中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一、全面深刻地了解认识实施民族团结教育课的国内国际形势及背景,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應对措施的重要前提
当前,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好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正在顺利进行,但也不能忽视危害民族团结的潜在因素和国内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以及国际反华势力加紧“分化”的现实危险性的存在。这些复杂情况决定了新疆高中生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特殊性。为此,在进行《中华民族大团结》教学时,必须联系当前的形势背景,对高中生有侧重点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的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明辨是非。
二、以历史为载体,用事实说话,是开展落实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的重要抓手
要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五观”,增强“四个认同”,以历史为载体进行教学,是开展落实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的重要抓手。空洞的说教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才能让学生信服,在进行《中华民族大团结》这本教材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以下史实:
首先,要使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各民族历史与中华民族历史的关系。在学生学习新疆地方史内容时,教师要加入中华民族整体历史知识,将各族人民心向祖国、认同祖国的案例介绍给学生。通过典型史实有力证明,我国各民族之间的血肉亲情关系,各民族人民和平、团结、融治相处,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引导学生联系初中的中国历史内容,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要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史是各民族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新疆的民族发展史是多民族迁徙流动、融合的历史。通过系统讲解新疆民族发展史,使学生明白今天新疆的民族分布格局,是历史上各民族不断迁徙、融合的过程。让学生明确,今天所有的民族都融入了一些古代民族的血液成分,所以不存在纯而又纯的民族。淡化民族纯血统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会消除地方民族主义情绪和狭隘的民族意识。
第三,要使学生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宗教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宗教观。要向学生讲清新疆宗教演变史,历史上世界三大宗教以及古代波斯、中原创立的宗教都先后传播到了新疆,因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认识到今天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历史上曾信仰过多种宗教。在历史发展中,宗教总是不断改变自己的历史形态,适应着不同的历史需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是党和国家提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四,要使学生正确认识新疆多元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是一个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二是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新疆各民族的文化是多元的,同时又是一体的。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风格,形式丰富多彩,是互有区别的。同时,新疆各族人民都积极参与和促进了中华民族整体文化发展与繁荣的过程,并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心系中华,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各展异彩”是新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三、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在班级活动中,可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并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演讲比赛。与此同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做一件民族工艺品等活动,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德育载体功能。
四、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各学校可以依托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进行实地感受;请民族团结模范讲述民族团结感人事迹;深入少数民族居住地体验生活或去少数民族同学家中拜访做客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团结一致、亲如一家的光荣历史传统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现状,增进相互了解。
中学生是2l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接班人。高中的广大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者只有提高认识、抓住重点、突出特色,使各族学生受到系统的党的民族政策教育,逐步树立起科学的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具备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高中的民族团结教育才会取得更大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