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实践探索

2016-05-30 16:38马宝军
甘肃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积累作文教学情感

马宝军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感;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2—0095—01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在哪里?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农村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优势,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在浓浓的“乡村气息”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小学生学会积累素材,这样他们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多种方式表情达意,写出流露出“乡村气息”的文章来。

一、给“磁力”——激发情感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地揣摩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轨迹,努力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够引发学生良好情感的手段,发掘他们潜在的情感,将学生的习作情感调动至最佳状态。

农村的自然景观、乡情民俗和文化生活都是十分丰富的。平时笔者总是把适合表现农村生活的习作题材先向学生做一番口头描述,或展示相关图片,或放一段录像等,以激发学生表达热爱家乡的情感。如,一次作文要求“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不少学生认为,他们生活在农村,既没有公园又无古迹,哪有稀奇的景物可写。是呀,都是农村的孩子,在他们眼中的景物只有乡土罢了。如果教师不做指导,学生内心无表达欲望,强行让学生练笔,习作多半是抄录型或是改写型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习作课上,展示自己用摄像机拍的几幅描绘家乡风土人情的彩照,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大家饶有兴致地欣赏着散发出浓浓乡土气息的照片:有的被“鱼塘秋色”逗乐,有的被“蠕动的蚕宝宝”吸引,有的为“猪棚鸡舍”激动,有的双手捧着“丰收乐”要嗅出那香澄澄的稻谷的清香……学生们在啧啧的赞美声中深深感受到他们熟视无睹的这些家乡景物似乎胜过了名胜古迹,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乡村里也有写不完的素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小学生没有情感的激荡,笔下的文字便是硬挤出来的,当然干涩、呆板、平淡,读之也就索然无味了。因此,要给小学生创造更多投入农村体验生活的机会,更多地利用农村生活环境来设计作文教学,更好地让学生在农村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作文讲评中的“赏识”也是激发写作情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一颗童心善待每一位学生,或婉言商榷,或妙语点化,尽可能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每次作文讲评,除了评“小鲁迅”或“小冰心”,笔者还要请学生评出“作文进步奖”,让他们在老师热情的赏识、同学真诚的掌声中获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

二、给“钥匙”——学会积累

1. 阅读中积累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同时,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摘抄优美段落,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从而为习作奠定基础。

2. 背诵个性语言。教师应遵循小学生记忆占优势和善于模仿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细读课文、揣摩课文、读活课文,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需要积极背诵具有特色的词、句、段、篇甚至全文,并安排适当时间进行交流背诵,让他们从中学习各种语言风格,在积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

3. 学习表达方法。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从阅读中学到的习作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学到“大家”表达语言的运用技巧,进而主动、创造性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4. 开展“1+1”读书练笔活动。即在课内学习完一篇文章,课后再要求学生进行一次以课文内容为主的延伸性习作训练。让学生带着模仿的心理去阅读,渴望创造的动机便在有效的指导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读中学写,读中悟写,以读导写,在仿照中学会作文的多种技能和方法。

5. 开展“每日记录”和“循环观察日记”活动。农村生活丰富多彩,笔者尝试在学生中开展“每日记录”和“循环观察日记”活动,每周让两名学生把自己身边的新鲜事、新奇的见闻、发现的新道理写出来,分类贴到“习作园地”中“我的发现”栏目中,然后再组织集体评议、修改、赏析。这样,学生读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积累作文教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