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自福
【关键词】 数学;兴趣;预习;听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2—0055—01
七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对整个中学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七年级课堂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如何上好七年级的数学课,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做到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给学生进行学法的正确指导,尽可能地帮助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比较短,学习的兴趣时有时无,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可塑性强。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认真研究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教学画面尽可能新颖,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以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教师设问力求低起点,让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能有话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要打击,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样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刚上初中的学生一般不会学习,他们在小学时的学习主要靠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上了初中后他们一时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么,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哪些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呢,笔者以为有效的学习不外乎抓住以下几个重要的学习环节。
1. 善于预习。大部分学生没有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不会预习,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也不善于预习。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预习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是学好数学必备的步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善于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粗读,先粗读下一节课所学课程的内容,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什么;二是细读,对书上的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要仔细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暂时不太理解的内容标上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要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的预习做到有的放矢。
2. 学会听课。听课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最直接的途径,学生能否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关键在于听课的效果。有的学生不会听课,或者听课效果不佳,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好的听课方法,没有理顺“听”、“思”、“记”的关系。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记”是“听”和“思”的辅助,因此,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得到优化,切实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 及时复习、巩固、学以致用。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只重视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却忽视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作业简单模仿、死搬硬套,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作业前必须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总之,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为学服务,学是核心。教师只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