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2016-05-30 19:32梁龙武陈强钟靖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因素分析

梁龙武 陈强 钟靖

摘要:基于江西省南昌、九江企业实地调研资料,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青睐于第三产业,对收入要求较高,看重工作的稳定程度,青睐就业机会多的地区。而不同年龄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具体行业偏好趋向平均化,对就业地域选择趋于多样化,对就业要求趋于现实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内部因素,我们认识到他们心理抗压能力偏弱,未来规划和职业技能需求不清晰,职业认同感不高。基于此,文章为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提出了三点科学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因素分析;科学建议

2014年,中央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城镇化问题上,提到了“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的‘三个1亿人,即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问题”。这表明中央政府已经高度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生活和就业问题。农民工作为我国人口红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器。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中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与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而且还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但是作为新形势下的农民工的核心,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诸多的就业困境,例如严重的社会性排斥,生活无保障,就业福利差,权益得不到维护,就业机会少,就业培训度不高等问题。本文旨在探寻导致这种困境产生的农民工内在的个人因素,并作出合理性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本文是基于对江西省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个人情况与特征的社会调研,包括群体性特征,就业意愿特征,培训意识情况,职业规划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调研基本情况概述

(一)数据来源

为了了解江西省已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意向,我们深入南昌、九江两地以问卷的调研形式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主要是在南昌市青山湖区联创电子有限公司、九江市湖口县金沙湾工业园区、九江市庐山风景区三个区域展开,并且以餐饮服务行业、工厂制造业、建筑行业、物流等新兴行业、产品零售业等行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展开调研。总计发放问卷240份,经过整理、分析,获得有效问卷225份,有效率达到93.75%。

(二)样本代表性分析

通过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看出,本次调研的样本中,男性劳动力有133人,占到调研总数59.11%;女性劳动力有92人,占到调研总数41.89%。16~23岁有86人,占到调研总数38.22%;23~28岁有97人,占到调研总数43.11%;28岁以上40人,占到调研总数17.78%。而在行业分布上,样本中从事制造业的有88人,占到调研总数的39%;从事建筑业的有33人,占到调研总数的14.5%;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有23人,占到调研总数的10.1%;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有22人,占到调研总数的10%。总体在性别、年龄和行业分布上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意愿现状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就业意愿分布

1. 青睐于第三产业的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青睐于第三产业的就业,在调研其期望行业流向的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希望能够进入第三产业工作。在“您希望从事什么的职业”的调研中,只有26%的受访者表示希望进入第二产业,而选择进入第三产业工作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达到74%。

2. 对收入要求较高

收入是新生代农民工关注的主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不满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其所占比例达到49%,其他不满的原因较为分散:选择“不喜欢这个职业”的占17%,选择“学不到技术”的占15%,选择“升职机会少”的占19%。这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对收入要求较高。

3. 看重工作的稳定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主要的要求是工作的稳定性,所占比例达到47%,同时也十分看重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占比例达到41%。这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对职业的要求方面主要看重职业的稳定性和个人的兴趣爱好。

4. 青睐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在“您想去哪个城市就业”的调研中,43%的受访者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的城市”,28%的受访者选择“自然环境较好,适于居住城市”,23%的受访者表示选择“离家较近,便于照顾家里”,两者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相对就业机会来说对就业区域的选择影响较弱。这普遍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去就业会多的大城市。

(二)不同年龄层次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意愿

1. 对具体行业偏好趋向平均化

新生代农民工随着年龄层次的上升,由原来的普遍偏向于某一类行业过渡到了更加多样化的行业选择。不同年龄层次新生代农民工对具体的行业的选择有差别,23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较为倾向选择住宿和餐饮业,所占比例达到36.00%;23岁至28岁新生代农民工更为倾向选择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所占比例达到30.00%;28岁以上对各个行业的选择的倾向更为平均,且较为偏向的行业为制造业,所占比例达21.88%。

2. 对就业地域选择趋于多样化

新代生农民工随着年龄层次的上升,对就业地域的选择由单一走向多样化。23岁以下新生代农民在就业地域选择的时候选择的因素较为单一,更多集中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城市,所占比例达到46.98%。整体上新生代农民工随着年龄层次的上升,对就业地域的选择,逐渐走向多元平均。28岁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的城市”、“自然环境较好,适于居住的城市”、“离家较近,便于照顾家里”所占的比别为34.38%、34.38%和28.13%。相对23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都已经相对接近,反映年龄层次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地域的选择趋向多样化。

3. 对就业要求趋于现实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年龄随着层次的增加,对职业要求更倾向于现实因素。不同年龄层次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的要求表现出明显的不同。23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要求主要是工作稳定性高,所占比例达到47.61%;要求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占比例达到47.65%;28岁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却突出要求工作的稳定性,所占比例达到了65.63%;而要求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占的比例下降到21.88%。23岁至28岁更多呈现一种过渡状态。这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要求趋向现实性。

三、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内在因素分析

(一)心理抗压能力偏弱

新生代农民工愿意进入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的意愿较低,而服务业等第三行业的进入意愿较高,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更加倾向选择工作压力较小的职业。第三行业相对于第二行业,劳动强度更小,工作环境更好,工作更为轻松。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过传统社会的磨难,一旦遇到现实的不如意,工作的挫折,就容易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当下很多的基层工作岗位都存在着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的特点,这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可能自身无法承受。长久以往,就会产生对工作的厌倦,普遍表现为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职业心理。

(二)未来规划和职业技能需求不清晰

新生代农民工总体上对未来规划不清晰。大多数的新生代农民工都想过职业规划这个问题,选择“没想过这个问题”的人只占到8.44%,这说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都有较强的职业规划意识,希望对自己的未来进行选择和安排。但与之相对的,他们普遍的就业规划意识都不高,对自己对职业长远的规划的只有29.33%。新生代农民工有24.41%需要计算机技术培训,27%的人需要销售培训,但是在相关调研中,我们得出分析,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并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行业,而是盲目跟风。

(三)职业认同感不高

45.78%的新生代农民表示对现在的工作表示满意,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对现在职业的满意度并不高。同时选择“工作稳定性高”所占比例 47%,反映了现实情况中新生代农民就业稳定性不强,频繁换岗的情况,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认同感不高情况。职业认同感不高严重影响工作的积极和主动性,突出表现在怠工,生活态度低,焦虑的不良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对就业能力的提高起到制约作用。

四、对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且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核心与关键。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为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本文基于上述调研分析结果提出了三点科学建议。

(一)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压力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住房问题,户籍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加剧了新生代农民工生活负担,给其造成很大的心理拖累,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从立法上与行政实施力度上同时开展相应的措施,切实将社会保障落实到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建立可行基本生活的保障体系,解决其心理忧虑根源。政府也要鼓励与倡导社区,同乡会,民间组织对农民工的生活问题加以关注,并且为相关民间组织的建立提供相应支持和引导,鼓励农民工之间相互的经验交流和互帮互助,倡导有能力的农民工代表开展正确合理的就业咨询活动。

(二)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培训

政府应当首先推动有关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能力发展的政策法律,同时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保障机制,既要在法律上确认他们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也要在制度上保障他们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其次,政府应该尽可能多地定期组织一些职业培训,除了从业基本技能培训之外,更重要的是择业规划意识培训、未来职业发展状况培训等相关的职业培训。企业应该主动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如职业技能、职业发展等职业培训机会。如在新生代农民工刚进入工作时,给他们提供一定时间和数量的培训,让他们对工作的过程、方法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三)减轻工作强度及工作压力

对于农民工工作的抵触情绪和由此而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的状态,企业应该改变管理模式,加强对农民工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对于农民工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不能一味的追求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同时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基本的是要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区域提供良好的卫生和安全保障,以提高他们对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公会及企业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促进农民工群体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建立,加强群体交流与合作,减少群体间的不和谐和冷淡的态度,促进农民工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严翅君.警惕:新生代农民工成“职业枯竭”早发群体[J].江苏社会科学,2010(01).

[2]高艳,乔志宏,张建英.基于适应性的就业能力研究及启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3]程名望,史清华,顾梦蛟.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05).

[4]刘小兰.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13).

[5]顾梦蛟,程名望,史清华.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研样本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3(12).

[6]陈柳钦.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其应对措施[J].南方农村,2011(02).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因素分析
桥梁抗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