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野下的贫困农村经济发展

2016-05-30 18:25:34冯帅钦
中国经贸 2016年13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村经济发展

冯帅钦

【摘要】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开展的重要机制为精准扶贫,怎样让驻村精准扶贫得到进一步推动,把扶贫的资源准确的用到贫困户和贫困村,将贫困户与贫困村的内在潜力进一步激发出来,把贫困人口比例降低无疑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精准扶贫;贫困村;经济发展

作为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的重要机制,精准扶贫要求对不同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运用“三合”对扶贫对象给予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的重点为“外扶激活内源”,以提高技能经验和扩大信息知识以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切入点,将贫困户与贫困村的内在发展潜力激活出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实现大部分贫困户早日脱贫的目标。

一、农村实行精准扶贫的难点

对未来农村减贫来说,精准扶贫意义重大。现阶段,农村的精准扶贫重点表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和精准考核三个地方。就精准识别来说,国家已出文进行规定,贫困家庭和人口的标准为年收入低于2736元。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年收入低于2736元的人员总计8249万人,而这就是日后精准扶贫项目中的重点对象。

从精准识别层面来说,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怎么将农户的收入进行一个精准的统计。一般来说,精准识别都是由专业机构进行认定的,但是对于基层政府来说,进行统计缺乏足够的资金。在缺少对家庭收入准备的识别之下,基层政府对贫困家庭建档立卡和人口识别的工作一般都是在规定名额的控制下,根据基层民主的评议模式进行识别。这些名额都是通过调查数据完成统计的,在名额数量上允许一定的幅度,这样的方式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识别出现偏差。

从精准扶持层面来说,目前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传统的扶贫项目对于贫困人口的精准性不够,贫困人口无法在有效的扶贫中得到益处。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应该是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为较为富裕的农户提供更多的利益。另外,还有一部分较好的项目因为贫困户无法担负配套资金的共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超出贫困户的承受能力范围而失败。除此之外,产业扶持的政策在能力、观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做到贫困户的全覆盖。同时,在一些金融扶贫项目中,出现了扶贫基金与扶贫项目打包的情况,灵活性不够。大部分扶贫项目在一些规定上较为合理,但是因为贫困户在素养、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多方面出现瓶颈。

从精准考核层面来说,因为精准识别还存在较多问题,连锁反应,精准考核也会因为对贫困户的考核不到位,具体效果不突出,用收入标准进行精准考核肯定会影响精准贫困的效果,这个问题是目前精准考核存在的最大困境。

二、怎样做好农村的精准扶贫

1.完善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一是要有全局性与针对性的规划。在进行产业扶贫开发过程中不能只选择见效快、取得经营成效较快的地方,同时以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待不具备产业开发条件的贫困村。针对部分劳动力与优势产业开发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在发展经济时应展开统筹规划,积极探索致富之道。二是要将区域间“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整体规划工作落到实处,全局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空间布局以及旅游精品路线设计在内的多个方面,促进产业之间融合互动与资源整合的提高。三是在经济规划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加强生产合作社、生产基地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四是对以解决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机制进行完善。在经济发展规划中,要对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优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让农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除此之外,还要继续将提升贫困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与转移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探索完善土地制度改革,内容包括有利于促进贫困村产业开发的农村土地流转、租赁与抵押等方面。第二,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管理机制,以市场化促进农业建设用地、宅基地以及集体土地等的流转使用。第三,对农民通过集体用地、宅基地获得资产性收益的土地制度改革展开积极探索与完善。第四,探索完善包括宅基地基本制度、可行的农民限制房屋回收利用与多占宅基地整改制度。

3.完善政府配套服务体系

首先,政府应检验目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的协调性与实效性,对精准扶贫的顶层制度建设予以不断完善。其次,政府在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上应加大力度。再次,继续加强相关配套服务,内容涉及移民搬迁、保障扶贫、教育扶贫以及医疗扶贫等。最后,政府应加大对诸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保险体系构建等与扶贫工作紧密相关的制度机制予以完善。

三、结语

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便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这对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条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在扶贫开发工作上不断加强,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体制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扶贫新开发与扶贫成效巩固。顺利实施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扶贫纲要”,更让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断下降的农村地区贫困人口与贫困发生率,提升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也基本解决了农村居民生存与温饱问题。新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开展不但可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小康社会的建成来说也是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02:56-59.

[2]郑瑞强,王英.精准扶贫政策初探[J].财政研究,2016,02:17-24.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贫困村经济发展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06
“崖窑”之战——一个深度贫困村的“突围”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6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0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4:45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0:33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5:55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