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璐
摘 要:传统的词汇教学注重对词义的解释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留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常常生搬硬套,词不达意,并不能很好的掌握词与词之间的差异。而语义场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在词义辨析和扩大词汇量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根据汉语词义的系统性和层次性,语义场的成功运用有利于词与词之间建立联系,对辨析同义、反义、上下义、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助于二语学习者学习。本文通过分析已有词汇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进一步阐述语义场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愿能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方面有些许启发。
关键词:语义场;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词汇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96-02
词汇作为一个语言的建筑材料,在掌握一门语言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说过:“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①。不同于其他语素教学,词汇教学贯穿了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的始终。但汉语的词汇量大,同义词多,因此如何辨析同义词、扩大留学生词汇量,解释词义等一直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一、词汇教学现状综述
与其他语言要素相比,早期词汇教学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也一直处于教学环节的附庸地位。词汇教学也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有以下三大流派:(1)“词本位”——以词为主要教学单位。支持“词本位”教学的学者主张由单个或多个语素组合而成的词构成了现代汉语中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在课堂上对词语的释义大多是由语言间的互译或直释法等。在一定的词汇范畴中划分不同的集合,帮助学生识记;(2)“字本位”——以汉字为教学主要单位。“词本位”多是基于西方的研究理论,并且有些理论并未与汉语的特点相结合。汉字作为词的书写单位,通过对其表义性的学习可了解更多的汉语词汇;(3)“语素”——将语素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学者们认为语素法应基于词汇大纲,由语素分析和语素类推来主导教学的进行。虽然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们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一类词或相关的词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而要学生利用汉语词汇的系统性和词义的相关性,一次性掌握更多的词或更好地辨析词义等,则要用到语义场理论。
二、语义场理论的引入
根据词的特点或共性将其归类到特定的语义场,将同类词或非同类词根据不同的语义特征或某种聚合关系进行分类,有助于学习者心理词库的构建。
(一) 理论的形成
人们可以通过事物的各种性质,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共性并加以区分,那么对于词语也是一样,人们把相同、相近、相关、相属的词语进行归类,并说明它们之间的意义关系,这便是语义场。语义场理论最早由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J.Trier)提出,其1931 年出版的《智能义域中的德语词汇》则被人们认为是语义场理论的开篇。他认为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某个系统中,由各种关系的聚合限制并共同构成了词的具体意义。虽然我国很早就意识到了词义之间的联系,如《尔雅》第4-19篇所收的字词就是从意义上分别按“亲、宫、器、乐、天、地、丘、山、水、草、木、虫、鱼、鸟、兽、禽”来分类的②,其中也体现了词的同义、近义、反义和多义的认识,但却未形成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语义场理论才被引进汉语学界。学者们开始用词汇语义学的观点来研究词义,将词义视为完整的系统。符淮青先生把语义场和词汇场统称为“词群”,从字面也可得出是一类词根据一定的关系而形成的聚合;贾彦德先生在《汉语语义学》对语义场下了定义也指出:“若干义位含有表彼此共性的义素和差异的义素,联系在一起,互相规定、制约、作用,那么这些义位就構成一个语义场。”③所以语义场就是相关语义的聚合,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共同特点和关系划分出来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现了语义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二) 语义场的分类
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可以将语义场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组成成分的不同关系,黄伯荣《现代汉语》中分为五类: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和关系义场;贾彦德《汉语语义学》中将其分为十类:分类义场、部分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反义义场、两级义场、部分否定义场、同义义场、枝干义场和描绘义场。
三、语义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词汇教学之所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一是由于词汇总量庞大,二是因为容易造成遗忘。汉语的同音同义词体系庞大,同义词间的细微差别在使用中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偏误。在二语词汇习得中,李爱琴(2013)从认知的角度将词汇习得的心理表征分为三个阶段:形式阶段;母语词目中介阶段;整合阶段。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无法达到二语词汇习得的第三阶段,也就是说在第二阶段发生了词汇石化现象。为了避免石化现象出现,建立与母语类似的二语心理词库的语义网络势在必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汉语语义场来梳理清楚词汇之间的结构层次关系,加深对词义的记忆,可以有效地避免遗忘。语义场理论被许多研究者接受并用来分析词与词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人们认识到词与词之间不仅存在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还存在上下义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等。相较于国内的二语英语词汇教学,汉语词汇网络更具系统性,因此将语义场理论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扩大词汇量
虽然汉语词汇系统很庞大,但是却不是杂乱无章地排列而是有潜在的系统,语义场的建立强调了对词汇信息的整体输入,使学习者建立起了内部的汉语心理词库,扩大了汉语词汇量。根据意义轻重、范围大小、集体与个体、搭配对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性上的不同来区分词。通过对比记忆,使学习者准确地掌握词义,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贾彦德先生说过“大类之下分小类,小类之下又可以分更小的类,层层叠叠,虽然复杂,却也严整”,将庞大的词汇规整到各个语义场的大类下进行记忆,无论是对二元的同类词还是多元的同类词,都能大大提高识记的效果。
2. 辨析词义
学习者在学了一定数量的二语词汇之后,通过对语义场理论掌握的加深,把握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词汇各义项之间的联系,清楚词汇间的横纵聚合关系,可以有助于区分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语义相关联的词。并且根据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等在相关语义场之中对词进行分类,在新词与旧词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词的内部含义或外在的形式建立起语义场,使学习者可以更通透地理解词语,更为清楚词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准确地使用词语达到交际的目的。
3. 区分义项和词
语义场的建立有助于区分义项和词。“词在具体句子中都是以义项出现的”④但是并不说明某一义项就是词义。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词的某一义项与词本身混淆。词的多个义项会在不同地方出现,甚至有不同的语法功能,这给学习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例如在《汉语口语教程》中出现的“怪”字,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奇怪,顺理成章的造出了“怪人”“怪事”的例子,但是这只是“怪”字的一个义项:“奇怪”,而文中则是“责怪”的意思。语义场是基于词的某一义项而建立起来的,一个词的不同义项出现在不同的语义场中意义会有所不同。因此每次义项与形式的联系,都应该是一次新的联系,需要重新学习。
4.巩固熟词
Selinker(2011)认为完全掌握一个词语包括它各种语体形式、意义以及用法等若干方面。然而在对外汉语的学习中,很多高频词的学习并没有涵盖这些方面。所以学习者会出现语义和语用等偏误,如果根据词汇的不同义项归类到相应语义场,对之进行组织整理,在将新学到的词进行归类的同时也复习了旧词,一定程度上可加深学习者对词的认识深度。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可得出:不断的重复和及时的复习更易于将已学知识保存到大脑的长时记忆中,使得留学生建构汉语心理词库,减少遗忘。
四、语义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初级汉语习得者的任务是扩展词汇量,而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主要任务则是此基础上加大汉语词汇学习的深度,以及丰富词汇的表达。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呈现方式多是课堂教学,那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根据语义联系,主动地扩展词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词汇的输入和学生对词汇输出的质和量,避免学生出现词汇石化现象。通过多样化的语境,让学习者掌握词的各个义项,并体会其含义和用法,从各义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各义项的关系网络。多个义项可形成一个大的语义场,而不同语义场之间的联系可再形成更大的语义场,由此学习者的词汇积累会越来越多。不同的语义场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存在着重叠或更为错综的关系。一言以蔽之,语义场之间是具有纵横聚合关系。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根据词义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记忆单纯的词汇转变为有意义语义场系统,记忆会更深刻;汉语词汇中同素词极多,一系列的词在一定联系和归类原则的控制下共同使用同一语素并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相关性,从而形成一个包含有共同语素的语义场。教师通过对构词规律的教授,使学生了解常用词根和词缀的含义,将反映上下义、整体与部分、反义、同义等关系的词进行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将语义场理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文化教学是贯穿于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词汇教学不仅仅是对学习者词义的灌输还是对中国文化的渗透。由于学习者拥有着不同的母语文化背景,因此来自于母语的干扰会阻碍对汉语的学习,教师应树立文化语言观念,通过让语义场和文化的完美结合易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汉语的热情,例如中国所特有的十二生肖的教学,农历节气、亲属称谓等。教师通过文化语言观念来培养学生在中国文化方面上的素养,在词汇的学习中不仅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意义,还了解了词汇的文化背景,能够让学生运用地道的汉语进行交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掌握部分中国文化。
最后,语义场理论可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汉语敏感度。当学生掌握某个核心词汇后会过度的使用造成泛化。学习者很难用其他更具体的词来替代它,从而阻碍了汉语词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培养学习者的汉语敏感度,扩大词汇摆脱对核心词汇的依赖,教师可在同一语义场内,比较同义词在语义上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再归纳它们对应的习惯搭配和特有语境,从而更准确地运用词语。当遇见新词语,学习者通过汉语敏感度的培养可以在心理词库中进行适当的对比猜义,如学过一系列表示手部动作的动词后,可以帮学生建立起表“扌”部类动作的语义场(根据实际义素不同还可继续划分):“打、抛、投、撕、捏”等,当在实际中遇到“捧”字时,可以进行猜义,可以想到是与手部有关,表示动作的动词。
五、结语
词汇教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词汇量的缺乏和词义的辨析一直都是困扰学习者和教师的难题,通过对现有的词汇教学方法分析,不难发现对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上还有欠缺。为了避免汉语词汇石化现象,语义场理论旨在让汉语学习者建立起汉语词汇系统和心理词库,并认识到词与词间具有某种同义、反义、类属等关系而非零散,通过学习者主动地归纳、抽象等思维过程,建立新旧词语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词义的掌握,不仅有助于记忆归纳,而且对扩大词汇量也有帮助。因此语义场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有着建设性的意義。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注解:
①D.A.Wilkins,“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8
②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第147页。
③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49页。
④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第303页。
参考文献:
[1]贾彦德.汉语语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孙德金.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
[5]文艳琼.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综论.华中科技大学,2013.
[6]李爱琴.二语词汇习得中石化现象的认知分析.海外英语,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