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肖红
摘要:大学生廉洁教育带有诸多共性,但也应基于不同专业的特点区别对待。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应与职业信念的培养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公正、诚信、公共利益至上、尊重儿童、以人为本等信念。系统的课程学习、扎实的实践锻炼、真实的名人事迹等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信念和廉洁品质的养成。提升教师地位、健全监督机制、扩大资源投入等亦不容忽视。
关键词:廉洁教育;教育腐败;学前教育;职业信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37-02
自2005年教育部启动大中小学廉洁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如何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廉洁教育受到了持续关注。但已有研究多针对大学生全体,很少有针对性地分析特定学科专业的廉洁教育。在实践工作中则表现出“高校廉洁教育限于形式,缺乏针对性,不能紧密联系学生实际”[1]等问题。虽然廉洁教育带有诸多共性,但若不把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与其正在学习的专业和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则难免流于空洞。因此,在当前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背景下,针对性研讨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既是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回应,具有必要性和现实针对性。
一、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实意义
廉洁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预防腐败。很多人误以为腐败只跟官员有关,离普通老百姓很远,与幼儿教师更不沾边。因此,对于将来要做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而言,廉洁教育毫无必要。这种看法存在明显偏颇:一则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将来未必只做普通幼儿教师;二则即便普通幼儿教师身上也可能发生教育腐败。
教育腐败是“系统地使用公共职权为个人谋取利益,对教育升学机会、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造成严重影响的行为。”[2]就成因而言,既有外部大环境和诱因的影响,也有内部需求的推动,在外部因素中,“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3]学前教育领域有没有这些内外因素呢?其一,学前教育领域的机构,包括个体教师,都拥有教育资源分配权等公共权力。个体教师掌握的教育资源分配权至少包括对单个儿童的教育时间分配、座次排列、活动安排等,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微观层面的教育资源配置,事实上才是决定单个儿童受教育质量水平和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其二,学前教育领域“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虽然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供求矛盾,城乡之间、幼儿园之间、甚至幼儿园内部不同班级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别仍然存在,有较强收入水平的家长花高价为子女择园、择班的动机依然强烈;其三,幼儿教师整体收入微薄,如果忽视与儿童相处的快乐、创造的成就感等精神回报,在一个经济利益被过分夸大的舆论风气当中,幼儿教师也可能存在巨大的“寻租”驱力。
有主观需求、客观诱因、可供支配的公共权力,如果缺乏良好的职业信念和廉洁自律的品质,在教育监督体系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学前教育领域也容易发生教育腐败。它一方面直接损害诸多当事人尤其是发展中的儿童及其家庭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容易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有失公平正义的阴暗种子,以至儿童长大之后秉承沿袭而浑然不觉,因而仍然需要关注和警惕。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除了对所有大学生都具有的普遍意义之外,其特殊意义还在于回应容易被人忽视的教育领域尤其是微观教育领域的腐败问题,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专业素养,从源头上保障学前教育领域质量、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核心内容
由于“大学生尚未走向工作岗位,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主要侧重于从知到信的教育,侧重于传授廉政知识,澄清是非观念,树立敬廉崇洁意识,增强敬廉崇洁信念。”[4]因此,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廉洁教育的内容应当与职业信念的培养结合起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核心内容。
(一)专业认同感教育
“专业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具有较高专业认同感的教师,其成长为优秀教师的目标更为笃定,其作为教师的情感归属更强烈,更愿意投入到专业工作之中,且对工作的胜任效能感更强,进而也更容易赢得社会的尊重。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加强对学前教育特殊价值的认识和体验,提升专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在尚不能极大改变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增加选择和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所带来的精神回报和自我价值实现,有利于降低可能存在的教育腐败行为的内部动力。
(二)民主平等观教育
加强教育民主平等观念的教育,提升尊重人的意识和平等地爱护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意识。在分配教育资源的时候,尽量兼顾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利益,尽量确保教育的公平,避免为了谋求个别人的利益而损伤其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出现。
(三)是非辨别力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尤其是与自身专业工作相联系的是非观念。有必要专门指出可能发生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腐败行为,并且把学前教师通过劳动谋求经济利益的合理、合法的行为与腐败行为进行清晰划分,为学生将来的职业行为提供良好的参照。
(四)诚实守信度教育
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我们要求学生实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信守承诺。当这些原则内化为学生自身做人的需要时,就能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树立起反对腐败的防线。
三、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施方式
廉洁教育的实施路径归结起来就是从认知走向信念,最终形成建立在公正和公共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基础上的信念,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与专业课程整合明确伦理底线
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由于其培养的学生大多进入学前教育机构从事儿童保教或管理、科研工作,因此学校阶段就需要向学生灌输和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伦理,尤其是伦理底线。新近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当中涉及了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基本伦理要求,可供参考。归结起来最为核心的就是要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和权益,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这些涉及伦理底线的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在一起的。例如在《发展心理学》课程中,对儿童各个阶段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命(发展中的儿童)的敬重和喜爱;在《学前教育学》课程中,对“儿童观”专题的学习有助于系统地反思人类历史上的各种儿童观及其带来的影响,并联系自己的童年经历感受儿童在不同教育行为下的处境;而“家园合作”专题的学习则能够引导学生感受多样的家庭及其各自的境遇,进而形成对家长的基本尊重。而一旦个体确立了对他人利益的基本尊重,则廉洁品质就有了生长点。
(二)以角色情境扮演丰富情感体验
如上所述,学前教育领域的腐败行为主要表现为在不当得利后有意改变教育资源的分配。这种资源的不当分配可能是机构审批、入园机会、分班安排、班内位置安排、游戏材料的提供、教师与儿童互动的频率与性质等。某些行为如果不加以深刻反思,很容易忽略掉其带来的不良影响,也难以与廉洁与否联系起来。例如,如果一个小朋友总是被安排在最远离教师和教室中心的位置,则其与其他儿童和与教师的有效互动都可能受到消极影响;如果老师明显表现出对某些儿童的偏好,则其他儿童就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这些儿童对比,并且由于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三)以有效见习实习增强职业幸福
腐败行为往往基于人的物质需求。因此,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更多更早地体验到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所带来的精神幸福,则有助于减少其物质方面的不当攀比和盲目追求,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为廉洁品质找到生长点。作为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最大的精神幸福莫过于与儿童为伴,由于自己的用心付出而换来儿童的喜爱和认可,见证儿童的改变和成长以及家长的感激和同事的认可。高质量的见习实习和有效的指导是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获得这种成功和幸福体验的基础。
最后,必须指出三点:其一,正如提倡“高薪养廉”的人所主张的那样,反对腐败、颂扬廉洁应以尊重每个劳动者的合法劳动为基础和前提。更直接地讲,要让每个合法劳动者的劳动付出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和精神回报;其二,廉洁和反腐既需要关注内在个人修养的廉洁教育,也不能少了关注外在规范制约的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规范教育机构准入和审批、幼儿入园分班等资源分配行为,也将有助于减少和消除学前教育领域的腐败行为;其三,从外部诱因来看,学前教育领域极易引发腐败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质量学前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分布不均衡,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事业的投入,合理规划事业发展布局,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上述三点加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结合职业信念养成所进行的廉洁教育,则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前教育领域内气正风清。
参考文献:
[1]徐惠红,石佑.试析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25-127.
[2]张家勇,张家智.联合国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教育伦理和教育腐败”专题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5):17-21.
[3]吴宏超.“教育腐败”的经济学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8):3-5.
[4]夏云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改革与战略,2006,(8):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