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2016-05-30 14:49朱成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5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策建议

朱成伟

摘要:文章从经济因素、生活环境、医疗条件和文化教育四个方面构建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13个市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从经济、基础设施、环境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来探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生活质量;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对策建议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然而这并不是一个高水平的均衡的小康社会,城市的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收入差距扩大、公用设施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都对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副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我国在重视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的同时,也需要重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2005年,孙峰华、魏晓等对31个省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并进行了排序和等级划分。2009年,白燕对西部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并进行排序。江苏作为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一直处于前列。研究江苏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对更均衡、深入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分析,为制定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有关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缩减城市之间的差距,更好更全面地建设小康社会。

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生活质量既包括客观的生活条件,又包括主观的生活感受。然而主观感受一般以客观条件为基础,且其具有较强的相对性,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选择客观指标来测量居民生活质量,将重点放在影响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即从影响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方入手,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根据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及特点,来确定指标体系:收入与消费:人均可支配收入(X1)、人均消费支出(X2)、人均食品消费支出(X3)、人均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性支出(X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X5)、污水处理率(X6);环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X5)、污水处理率(X6);医疗条件:每万人拥有医生数(X7)、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X8);教育:每万人拥有图书馆藏书量(X9)、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学生数(X10)。

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

(一)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SPSS对江苏省13个市的指标数据(数据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2014)进行因子分析,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由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可以看出,检验值 KMO=0.745,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χ2=137.567,Sig.=0.000<0.05,说明进行因子分析有效。由总体方差解释表可得,提取前三个主成分作为公因子,能解释总体方差84.80%左右的变动。

采用方差极大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前三个因子的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它表示所提取的各因子与原始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即各因子是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找出在每个因子上载荷较大的变量,根据这些变量的意义给因子命名。

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F1在人均可支配收入(X1),人均消费支出(X2),人均食品消费(X3),人均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性支出(X4),每万人拥有医生数(X7),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X8)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反映了经济发展和配套基础设施情况,因此,将公因子F1命名为经济与基础设施因子,该因子方差贡献率为48.75%。第二个主因子F2在每万人拥有图书馆藏书量(X9),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学生数(X10)上有较大的载荷,是反映城市教育文化的综合指标,因此将公因子F2命名为教育文化因子,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1.54%。第三个主因子F3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X5),污水处理率(X6)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些反映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情况,因此,将公因子F3命名为生活环境因子,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4.51%。

下面计算因子得分并排序,以各因子的信息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各城市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Zi=0.575F1i+0.245F2i+0.171F3i,其中:(i=1,2,3……13)为各城市综合得分。据此计算的江苏省各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得分及排序如表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因子得分数值是负数,并不是说明其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是负的,而是表示该城市该因素因子得分低于这13个城市的平均值。

为了使因子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明晰化,便于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采用组间连接法对各城市因子分析的综合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以把江苏省13个市按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分为四类:第一类:南京;第二类: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第三类:南通、扬州、徐州、泰州;第四类: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

(三)结果分析

1. 南京在综合得分上排名第一,可以看出南京是省会城市,经济比较发达,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生活比较优越。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污水处理率作为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来看,南京的环境因子排名是靠后的。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虽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如果不注重生活环境建设与保护,势必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2. 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排在后4名的是盐城、淮安、连云港和宿迁。由于这四个城市位于苏北地区,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因而居民收入不高,基础设施还不全面,服务消费支出较少,主要反映在第一主因子F1上得分相对比较低,虽然有些城市在第二或第三主因子名次靠前,但由于第一主因子的贡献率较大,因而他们总体排名较靠后。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3. 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排在中间的是南通、扬州、徐州和泰州。他们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位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上下。其中南通的综合得分为正,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南通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居民生活水平必将显著提高。扬州的综合得分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在第一主因子F1排名比较靠后,随着宁镇扬同城化的发展,扬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针对前面对江苏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分析以及得出的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 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当前应该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3. 改善环境质量。改善江苏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髙度重视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要把城市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继续做好建设园林城市工作。

江苏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生态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孙峰华,等.中国省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01).

[3]蒋青.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04(01).

[4]白燕.因子分析在西部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04).

[5]任俊俏.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实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10).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策建议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