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作为一名好的中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只知埋头苦干不行,投机取巧、走模仿的捷径更不行。教师必须了解语文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了解作文教学的最新动向、发展趋势及内在规律。作文教学改革并非一定要提出新思路,采用新方法,走出新路子。只要能够在教学中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成功的教学。为此,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夯实教学基础适当提高能力.
作文,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她在语文,乃至各门学科中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作文教学败不得。
作文教学要求一味拔高,那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得从基础抓起。基础是什么?就是各种文体的写作。
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急于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训练,而要扎扎实实的练基本功。记叙文是基础的基础,教师要以此文的训练为主,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记叙文所适用的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文最能锻炼、也最能体现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所以,记叙文练好了,作文便成功了一半。议论文是中学作文的另一个重点训练项目。虽然现在的教科书对议论文的训练不是太多,但是议论文能反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各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所以成功的习作有不少就是议论文。其他诸如说明文等应用文体也要进行严格有序的训练。各种文体都训练到位了,就不可能出现四不象的话题作文。
此外,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爱好写作。要想真正把学生作文教好,教师要擅长写作,要通晓各种文体。一个没有技术的师傅要想带出好徒弟,这是不可想象的。学生有了好的写作基础后,教师就可适当提高要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长,让其专攻一体,涉及文学创作,或微型小说,或散文,或美文,或杂文,或政论文,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二、课堂,教学之经生活,写作之纬
学生写作的最大难题不是不会表达,而是没有内容可以表达。现在的作文已经走出了道德说教的藩篱,开始正视生活,贴近生活,叙写生活,演绎生活,这正是当今作文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趋势。新型人才不是经院型的,而是有实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那么书斋式的作文教学必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丢开生活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成功的。
怎樣才能把生活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呢?
教师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适当控制。毫无疑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所掌握的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主要是在课堂上获得。作文课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任。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要到点到位,丝丝入扣,从积累素材到审题、选材、构思,到动笔写作,修改,誊抄,一步不让。各种结构形式、表达方式、写作技巧都要教师一一传授,反复训练。课堂训练要有计划,不能跟着感觉走。有梯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有深度,作文训练有了一定的深度,写作水平才会提高。有信度,作文训练要真实有效,不能让学生失去信心。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要求新求活,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是唯一的方法。“功夫在诗外”,课堂教学只能解决基本问题,打好写作基础,成功的作文教学必须走课堂与生活结合之路。但是现在的教学计划所安排的社会实践很少,少得可怜的学生休息日也被大量的课后作业所占用,上课、考试、分数是他们的全部生活。这种情况下,我们要鼓励学生尽量挤时间接触生活,汲取生活中鲜活的东西。同时还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收集信息,以记日记的方式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热点,即社会上一段时间引起反响的事件。可以随意点评,也可以作深入思考。以此来进行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未尝不可。
三、培养学生情智学会系统思辨
好文章从不停留于浅表的客观叙说,她必须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理性观照,智慧之光时时闪亮,思辨之语频频出现。
就近年的中考而言,不少作文题需要你用辨证思维方式统领全文。有些题目为考生作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作了一些暗示,便于考生把握、发挥。有些题目粗一看,浅而又浅,一眼见底。没有任何深化主题的指向性,缺乏情智的深度诱导,也无思辨的立足点。学生如果在平时缺少情智、思辨方面的训练,写作就会在感性层次上徘徊而流于肤浅。情智的培养应该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盲区。
在追求考试成绩的今天,老师们都看中智商而忽视情商。殊不知,智力超群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大部分学生属于中等智力。在这一大群人中谁会脱颖而出,谁会逐步沉沦,关键是看情商的发展。具体落实到作文教学上就是情感的体验、勃发。
如何培养情智,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在阅读课上,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激发情感,让学生充分体验,领悟作者贯注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作文课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如何用手中笔把自己的激情表达出来。老师在设计作文训练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有感而发,方能充满睿智和激情。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小到身边琐事,大到国际国内的新闻热点。看多了,听多了,想多了,必能有所感触。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除向学生渗透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外,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方法。不管写什么内容,要想得深一点、透一点,问题的答案不要单一。要想一想有没有多种答案,比较一下,哪一个更好。一个论点提出来,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是,会怎样,不是,又会怎样。同时要充分积累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样,文章写出来才具有辨证性。
四、多读课外书籍感受古典气息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在中国文学史上,任何一部著名篇章的出现,都有中国古典文化精粹的传承,任何一个文学大师的诞生,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国的古典文化有着特殊的魅力,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时代的国朝文学都有大批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这些作品构思精巧,立意深远,韵律和谐流畅,辞章凝练华美,语调铿锵有力。那些国学大师们从小就受这些民族文化精髓的熏陶,即使是年逾古稀,仍能大段大段的背诵古典文学名篇。可见,他们的成功,是有着多么雄厚的国学基础。
现行的中学教材,不管是何种版本,都有一个共同趋势,即古典文学所占的比例逾来逾大。这就传递了一个信息,即人们逾来逾认识到古典文学对一个学生语文素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多读古典文学,除能提高语文修养外,还能为写作作有效的积累。熟记一些文学名句,了解一些文学人物、名人轶事、文化典故,在写作中恰当的加以运用,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从而以深厚的感情来打动人。
当然,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真正地让作文教学“脱贫致富”,方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勤于积累,夯实基础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