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探析

2016-05-30 08:26蒋秀霞
科教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

蒋秀霞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交往性教学是在教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它既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方法。本文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了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的涵义、特点以及实施。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交往性教学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6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l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theory and teaching theory, communicative teaching is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a new teaching idea, it can as a guiding ideology of teaching, but also can be used as a teaching method. In theor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teacher; student

随着人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究,交往性教学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交往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期望能够完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 解读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

1.1 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涵义

“交往”(英文Communication)指的是因为有相同的需求,所以在人与人之间便有一种发展以及建立的多方面关系的一种过程,这是苏联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从哲学角度讲它指的是人所特有一种相互往来关系的存在方式,也就是一种人与他人相互联系中的存在方式。在深度上,指的是交往从物质层面到思想、情感等精神领域的延伸。

从目前的教学理论对交往的研究来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交往性教学。陈旭远和杨宏丽对交往教学的定义是:“以合理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前提,在平等合理的指引下,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学文本之间,以语言为主要交往方式,以师生内在的、自觉的、共生共长以及文化的理解生成为旨趣的双重建构教育活动”。孟庆男教授认为“所谓交往性教学,是指以社会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以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为外在表征,以主体建构和自主创新为价值取向,以交流活动和探究活动为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形式”。张希希从有效的课堂交往角度入手,她指出课堂交往有效性的四条基本策略,即“课堂交往需要的满足策略、课堂交往的引导策略、课堂交往环境的优化策略和课堂交往行为的合作策略”。

综合分析,笔者认为,所谓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以交往为思想核心和目标取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精神交往,进而引导学生围绕着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采取各种交往和互动方式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

1.2 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特点

1.2.1 多元性

所谓多元性,既包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多元性,也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的多元性。从教学内容角度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政治常识,生活常识,经济常识,国家与国际关系等等内容,既包括知识的学习也包含情感、品德、价值观的形成,交往性学习的这种多元性内容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自身修养。从教学载体来说,交往性教学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取得预期效果,而教学手段的多元性,既包括教学媒体的多元性又包括教辅的多元性。例如:多媒体、彩色图片、真实模型等等,都是在交往性教学过程中,为达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多元性载体。

1.2.2 互补性

交往性教学的两大主体是指教师与学生,而交往性教学效果的达成是需要两大主体的相互努力,这一互动中体现着交往性教学的互补性。教师在教的过程中通过个人的知识储备、教学手段、教态语言及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促进着学生的成长。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反馈答疑过程中教师也会产生新的思考,促进自己的提高。

1.2.3 能动性

实际上基于交往性教学本身的性质就体现了交往性教学其能动性的特点。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根据教学大纲,能动设计教学计划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认真学习,也从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的质量,从而达到了教师所设想的一种教学效果。教师及学生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而各自努力。教学的两大主体具有较大的能动性,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展现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2 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2.1 愉快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精心设置交往情境,注重教学中的情趣发挥,将学生的情绪调节至有兴趣的状态,让学生在快乐中交往,在快乐中学习。在师生愉快的情绪交往中,不仅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自身的最大动力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发挥积极的情绪对交往性教学的促进作用。因此,只有坚持愉快性的原则,才能保证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2.2 生成性原则

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时刻贯彻生成性原则。教师与学生在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中围绕对问题的分析讨论,通过交往与合作的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一起创建教学框架,确立教学主题。

2.3 创造性原则

所谓创造性原则,指的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根据预定的交往目标,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交往性教学成果,其核心是创造性的交往,创造性的教学。

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的创造性应该是个性的,即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交往手段、情境、思路的独创性。从交往手段来说,教师多媒体技术交往手段,巧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向更深度和更广度的层面交往。从交往情境来说,每一堂课教师都会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学生交往的教学情境,不同的交往情境都是源于教师对交往性教学的个性把握。从交往思路来说,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出独特的交往思路,进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析和处理教学内容。

3 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3.1 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的课前准备环节

(1)确立交往性教学的目标。交往性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交往互动活动,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应该将“解放”作为教学目标。这就意味着整个交往性教学目标是在探索、交流和启蒙的过程中确定,而不是在灌输和束缚的过程中确定。(2)创设交往性教学情境。所谓交往性教学情境,也就是要创设一种平等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一种教师之间、教师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性教学氛围。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交往性教学情境包括:自主学习式、问答式、感官式、启发式的交往性教学情境。通过创设这些交往性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更好的机会从交往中学习和理解思想政治课的知识。(3)搜集交往性教学材料。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材料,它使教学内容得以明确,教学过程更加具体,教学活动更有目标。这些交往性材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参与到交往中来,教师事先准备好相关背景材料,从而使新的知识借助这些材料,能够很快地被学生所接受。

3.2 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的课堂操作环节

(1)基于对话式的课堂交往性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中,无论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还是说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同学生之间的交往,都是在对话中进行的。这是基于对话式的交往性教学,主要是指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往关系。(2)基于合作式的课堂交往性教学。基于合作式的交往性教学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式教学不只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交往的过程,让学生在交往中合作,在合作中交往,从而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做人。(3)基于探究式的课堂交往性教学。思想政治课构建探索式的交往性教学,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组织和引导,在交往中来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探究式的课堂交往性教学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在这一交往中,探究学习的乐趣、探究过程的挑战性、探究结果的成就感相互交融,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驱动力。(4)基于体验式的课堂交往性教学。基于体验式的课堂交往性教学是体验学习与交往性教学两者的复合体,它既是体验学习状态下的交往,又是交往状态下的体验学习。“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只有满足主体的需要时,才能发生迁移”。而学生作为体验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就非常注重体验与交往性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交往中体验、感受和领悟教学内容。

3.3 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的课后评价环节

(1)进行基本式的总结与评价。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在交往中的表现,为使学生的交往性学习能取得成功,学生要对整个思想政治课交往性教学的互动交流情况进行初步的总结与评价,以便给全班同学和教师一个明确的反馈。一方面,学生要自我衡量。另一方面,学生小组进行成果评价。(2)进行提升式的总结与评价。在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后,教师就应该进行提升式的总结与评价。它主要指的是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交往性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总结与评价,课下教师与教师之间对交往性教学效果的总结与评价。

从学生角度来讲,教师要对学生的交往性学习进行肯定和赞扬,让他们在肯定自己的状态下,教师再对不足之处进行纠正。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作为交往性活动的引导者,要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另外,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互相评价与总结。应该说,教师的自我总结性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整个交往性活动的一个提示。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不断地推进和深化,交往性教学理念也要逐渐渗透到教学中来,只有教师、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交往与互动,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将交往性教学的优势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相结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思想政治课中存在的一些教学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伟.交际教学的应用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9.57.

[2] 孟庆男.论思想政治课的交往性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12:27.

[3]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1.3.

[4] 张希希,徐继存.论有效课堂交往及其意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2):72.

[5] 袁维新.教学交往—一个现代教学的新理念[J].上海教育科研,2003.4:6.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圆我教师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