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
【摘要】:刘云虹教授目前就职于南京外国语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在翻译批评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本文针对刘云虹教授关于翻译批评的研究现状和成果,通过搜集和整理,大致归纳出其翻译批评研究主要关于三个方面:翻译批评的构建、译者主体性与翻译批评、对外译介与翻译批评。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解释和说明刘云虹教授关于翻译批评的相关观点和理论,从而对今后的翻译批评与赏析提供指导,并以此指导,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形成翻译策略。
【关键词】:刘云虹;翻译批评;译者主体性;对外译介
1.引言
刘云虹教授目前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任教,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通过知网检索刘云虹教授的论文,截止到2016年10月,共检索到23条结果。经过筛选,符合刘云虹教授所做的翻译批评条件的共12篇。因此,本篇研究综述即是针对这12篇关于翻译批评论文的整理与分析。
通过对刘云虹教授这12篇论文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其翻译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翻译批评构建、译者主体性和翻译批评、对外译介与翻译批评。本文将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对这12篇文章进行分析。
2.翻译批评空间构建
翻译事业的理性、健康发展离不开翻译批评,但是翻译批评在当前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并长期处于非理性状态,没能得到合理的发展和构建。造成这一现象和问题的原因在于未能建立起积极、有效的批评空间,从而限制和约束了翻译批评的开展。刘云虹教授在《论翻译批评空间的构建》(2008)一文中提到要“要从翻译批评话语权的重构、翻译批评精神的树立以及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维度论述翻译批评空间的构建。”
首先,翻译批评话语权的失落,表现在对某些重大翻译问题和翻译现象的漠视,例如译本选择、网络翻译批评等。要想建立积极有效的翻译批评空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重构翻译批评的话语权。
其次,翻译批评发展看似繁荣的背后,其实潜藏着诸多危机。存在许多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缺少真正客观、平等和宽容的批评精神。无论是文本比较批评,还是印象主义批评;无论是鼓吹式批评,还是挑错式批评,都是缺乏科学批评精神的表现。刘云虹教授在《论翻译批评精神的树立》(2009)一文中指出“翻译批评空间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翻译批评精神的树立。”并且从客观、创造和求真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树立科学的翻译批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批评的价值,从而使翻译批评真正起到监督和促进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第三,翻译批评的空间构建还应建立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价值评价体系,首先要对翻译批评标准有正确的认识。刘云虹教授认为翻译批评要符合合理性、互补性、历史性和发展性的标准。
最后,翻译批评空间的构建还离不开翻译批评的多重视野。劉云虹教授在《从林纾、鲁迅的翻译看翻译批评的多重视野》(2010)一文中提到翻译批评要尊重译者的翻译观和翻译价值观,不能仅停留在语言表面和文本之中,而是要深入翻译过程之中进行判断。
翻译批评只有重构其话语权,树立科学的批评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评价体系,并能够从多重视野出发对翻译进行综合、客观、理性的评价,才能使翻译批评健康发展,从而真正发挥翻译批评对翻译理论和实践活动监督、引导,促进翻译事业的真正繁荣。
3.译者主体性与翻译批评
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在翻译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刘云虹教授在《选择、 适应、 影响———译者主体性与翻译批评》(2012)、《译者行为与翻译批评研究》(2015)和《论文学翻译批评的多元功能》(2002)都提到翻译批评要充分考虑译者的主体性因素。
重视译者的主体性还体现在意义与翻译批评的关系。刘云虹教授在《意义与翻译批评研究》(2005)一文中指出翻译的首要过程是对原文意义的理解和解读,译者本身就扮演着批评者的身份。翻译批评应当切实关注意义这一翻译的核心问题 , 从翻译的本质中探寻自身理论建构的可靠途径。
4.对外译介与翻译批评
近年來,媒体、学界和翻译界围绕翻译的重要性与翻译对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作用、影响等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翻译无疑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翻译批评不应处于缺席和失语的状态。刘云虹教授在《翻译的挑战与批评的责任——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语境下的翻译批评》(2014)一文从对翻译现实的关注、对翻译根本问题的再审视以及对翻译理论的构建等方面探讨翻译批评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所肩负的责任。她认为在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的历史语境下,翻译既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刘云虹指出,翻译批评应当以实际行动帮助翻译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为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承担起批评应尽的责任,展现出批评应有的力量。
5.结论
刘云虹教授对翻译批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近几年也发表了诸多关于翻译批评方面的文章。本文选取了其中12篇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翻译批评的空间构建。其中包括重构翻译批评的话语权、树立科学的翻译批评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以及建立翻译批评的多重视野;第二,译者主体性与翻译批评。翻译批评应该尊重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尊重译者理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译者的主体性地位;第三,翻译批评与对外译介。翻译批评应当以实际行动帮助翻译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承担起批评应尽的责任,展现出批评应有的力量。
刘云虹教授深切关注翻译批评领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以说是为翻译批评的发展方向指出了一条明路,也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云虹. 论翻译批评空间的构建[J]. 中国翻译,2008,03:11-15.
[2] 刘云虹. 论翻译批评精神的树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9:62-65.
[3] 刘云虹. 从林纾、鲁迅的翻译看翻译批评的多重视野[J]. 外语教学,2010,06:101-104.
[4] 刘云虹. 选择、 适应、 影响———译者主体性与翻译批评[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4:48-54.
[5] 刘云虹. 论文学翻译批评的多元功能[J]. 中国翻译,2002,03:28-30.
[6] 刘云虹. 解释的合理性:文学翻译批评的基础[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5:55-57.
[7] 刘云虹. 翻译的挑战与批评的责任——中国文学对外译介语境下的翻译批评[J]. 中国外语,2014,05:88-94.
[8] 刘云虹.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关于翻译批评的对谈[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04:1-8.
[9] 刘云虹. 译者行为与翻译批评研究[J]. 中国翻译,2015,05:65-70.
[10] 刘云虹. 意义与翻译批评研究[J]. 外国语,2005,03:37-42.
[11] 刘云虹. 在 场 与 互 动——试析许钧关于翻译批评的思考与实践[J]. 外国语,2015,02:98-105.
[12] 刘云虹. 翻译价值观与翻译批评伦理途径的建构——贝尔曼、韦努蒂、皮姆翻译伦理思想辨析[J]. 中国外语,2013,05: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