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心理困境研究

2016-05-30 00:27陈玉芳
西江文艺 2016年19期

陈玉芳

【摘要】: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常常是被人们忽视的群体,也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数量较大,他们的心理状态值得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心理状态研究,引起社会对其关注、关心,帮助这部分老人度过一个相对愉快的晚年。

【关键词】: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心理困境

一、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定义及现状

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本文讲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则是指生活困难基本不能自理的老人。

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2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4.9%。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6亿,而在这巨大的老龄人口的数字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数量将在2020年突破4600万。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都需要帮助,但人们常常忽视心理疏导方面。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樂观,积极向上,在克服身体病痛不能自理的同时积极的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大部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存在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有些老年人走向极端。有数据显示,自杀已成为中国老年人排行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在自杀死亡的老人中,95%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即使没有自杀,中国老年人患精神障碍几率达1.5%,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则更高,所以疏导心理困境非常重要。

二、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心理困境原因分析

1、脆弱的自尊

大多数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自尊心比较强,希望得到相关人员的尊重,希望护理人员对其呵护有加,尤其是离退休干部。如果这些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他们便会表现愉快,但是一旦受人冷落,便表现出极不耐烦,甚至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或暗自伤心,觉得自己的自尊心收到很大的打击,慢慢的可能会消极厌世。

2、性格固执、易怒

很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性格固执、刻板,常常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很多时候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周围的人和事,喜欢指手画脚,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怀疑别人意图,陷入心理困境。

3、心理孤独

心理孤独是很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心理状态。他们要么居住在家,要么居住在养老院,由于行动不太方便,丧偶或离婚,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想起亲朋好友,或者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看看现在孑然一生。他们最怕孤独,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

4、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大多患有慢性或老年性疾病,对自己的病情估计多较悲观,身体稍有不适就认为与衰老有关,心理压力很大,突出表现为老朽感与无价值感。对病痊愈往往信心不足,自卑自怜,敏感多疑,恶性联想,常把一些无关的病情同自己联系起来,怀疑猜测医护人员和亲人对自己隐瞒病情,从而导致精神恍惚、身体疲惫,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5、恐惧死亡

人本身的求生本能使人恐惧死亡,尤其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他们觉得自己离死亡更近一步,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需要面对死亡。对死亡的未知以及对亲人子女的牽挂,更加剧了其对死亡的恐惧。

三、克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心理困境的措施

1、给与子女一定经济补偿

虽然照顾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但由于家庭经济原因,尤其是照顾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子女所花费的精力、财力较大,有些力不从心。地方政府在有经济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帮助这些子女,给予子女一定的经济补偿。2014年南京开启了“照顾老人可领工资”的养老新模式。据悉照顾经济困难等五类老人,子女每月可申领300或400元补贴。虽然所申领的补贴不多,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的负担,被照顾的老人也能减少对子女的愧疚感。

2、尊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我们尊重今天的他们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尤其是尊重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他们虽然现在什么都不能为我们做,当人年龄大的时候,就会变得和小孩子差不多,他们的心灵相当脆弱,一点点的心灵创伤都会给他们相当大的伤害,所以平时多关心他们,多体谅他们多陪陪他们,在老人那里我们可以学到一些生活及做人的道理,他们的心灵是最善良的。想想自己小的时候,老人们是如果待我们的,现在他们老了,是我们好好回报他们的时候了,我们的下一代也在看着我的行为,我们怎么待我们的长辈,他们将来也有可能怎么样待我们。

3、提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价值

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终日无所事事,加之疾病折磨,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这种感觉对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健康是不利的。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刺激对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可以让有精力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口述经验,发表书籍,使其有事做,也能体现其价值,让这部分人觉得自己虽然自己渐渐老去,但依旧能发挥光和热,提高其成就感。

4、丰富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社会关系

在社会关系方面,作者发现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在亲属关系、朋友关系指标上的福利得分与其孤独感存在明显的负向关系。因此要减少这部分老年人中的孤独感,就要从维持一定的社会支持网络,避免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家庭社会地位的边缘化这些方面着手。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有关老年人教育、体育、文化活动的文件,但宏观性和指导性比较强,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在组织和资金保障方面予以贯彻落实。本文认为应该充分保障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的一些参与各项活动的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丰富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社会关系,减少其孤独感。

5、提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精神信仰

在精神层面,我们需要关注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精神信仰。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恐惧死亡,那么可以靠精神信仰来解决这一问题。有人说信仰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精神信仰可以填补了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世界,帮助他们度过孤独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朱丽萍.浅析机构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与心理疏导[Z].http:// www. Jsllw.gov.cn / news files/ 15/ 2010- 07/ 12643.shtml.3.

[2]林静.对城市机构养老的老人心理问题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0(7).

[3]周新荣.养老机构老人需求及护理对策.中国民康医学,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