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萍
【摘 要】建构主义理论是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之一,将其贯穿于教育中,能够打造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化学作为一门十分主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丰富其知识结构,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需要加强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建构主义理论展开深入研究,并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化学中,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化学学习;研究
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情况下,学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加以改革,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对自身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为了确保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获取丰富的化学知识,教师必须加大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力度,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期间,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将生活与化学科学问题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格拉塞斯菲尔德、弗尔斯等人认为人们的认知结构是从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形成的,在不平衡和平衡的循环关系中得到发展,所以建构主义理论能够阐明人类学习时的认知规律,通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形成一套完善的认知学习理论,并构建完善的学习环境[1]。建构主义理论思想体现了知识并不完全是教师所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下,以社会文化背景为基础,在教师或者其他人的帮助下,然后充分运用各种学习资源,从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化学教学模式
1.随机进入教学模式
为了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教师已经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到化学教学中,对于随机进入教学模式而言,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够在不同时间内多次学习化学知识,而且在不同的情境环境下,侧重点有所区别,进而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全新的理解。
2.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然后通过支架逐步将化学知识向学生传授,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进而深入探索化学知识,从而使得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3.认知学徒制模式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作用下,所形成的认知学徒制模式主要是学生开发和利用领域的方法,从而为学生学习某领域知识提供支持。认知学徒制模式强调的是学习时体验活动重要性,所以在情境和文化背景下,学生加强对内容、方法、社会性和排序的认知,进而积极的学习化学知识。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1.加大随机教学模式的运用
某学校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加大了随机教学模式的运用,从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最终有利于其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随机学习环境,然后通过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确保对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有深入理解[2]。此外,教师选取合适的软件,将所制作的课件向学生播放,播放后学生立即进行讨论。在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讨论时,教师要予以评判和个别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化学内容有深层次的了解。总之,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能够有利于学生针对薄弱环节强加练习,从而促进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学习有更好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到丰富法化学知识。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学习中有更好的应用,化学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下才能为有效学习提供保障。在特定的情境环境下使得学生能够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记忆的情况下使得学生对原有知识加以改造。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课程内容,需要向学生讲解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事件,然后学生针对有关化学物质中的元素性质加以分析,或者是操作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从而明确同周期元素和非金属性等的变化关系[3]。因此,为了将建构主义理论有效的应用于化学学习中,化学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下能够有利于其学习化学知识,并通过相互讨论,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到丰富的化学知识。
四、结束语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对完善教学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教师应该将建构主义理论与化学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在完善的学习理论指导下,对教学方法加以改革,然后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展开化学教学,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在相互探索中实现培养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存山.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初中化学学习摭谈[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10):90-91.
[2]唐建伟.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中化学学习小组建设策[J].关爱明天,2015(6):436.
[3]李爱芹,邹瑞玲.浅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7):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