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君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但由于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相关需求有较大差距,落后的就业体制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文章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结构矛盾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其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结构矛盾;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27-02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文化教育意识的提高,高校不断进行扩招,高等教育由培育精英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再加上就业结构矛盾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关乎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此,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找出有用的解决途径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就业结构矛盾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一)就业结构矛盾的原因
我国的高等教育关于培养人才的方案和目的不够明确,不能按社会的需求培养技术型人才,还会出现有的专业人才饱和,有的专业无人填报的不均衡现象。高校不断进行扩招造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缓慢,对学生的就业观和就业指导不到位,人才的质量与社会的经济结构模式不匹配。以上这些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而产业结构多态化发展的模式使得工作岗位变少,大学生就业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之间产生了矛盾。许多大学生自身能力不够,缺乏竞争力,不能脱离传统的就业模式,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大多数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只考虑工作环境和就职单位,不愿从基层开始做起,而是扎堆在大城市中求职,导致找不到工作,或是经常跳槽。
(二)大学生就业结构矛盾的主要表现
1.市场结构需求视角下的毕业生就业结构矛盾。大学生数值过大,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用工荒并存,我国的市场结构与职位空缺存在供求矛盾。高校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速度与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增加速度相差太大,导致人才供需市场与配置出现过长的时间差,但是,目前的高校教育对这方面几乎没有形成正確的认识。另外,无论是本科或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其对基本工作能力的掌握和应用达不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这一矛盾来看,缩小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市场岗位的需求之间存在差异,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
2.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科结构视角下的毕业生就业结构矛盾。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科结构、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培养人才的目标、课程安排和教授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结构发展需求脱节,选择专业时严重的两极分化导致我国少数专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出现一系列毕业生月收入低、专业不对口、离职、行业与职业的转换率高、适应岗位的时间拉长等就业问题。
3.大学生对岗位的期望视角下的毕业生就业结构矛盾。大学生对岗位的期望和自身能力与社会岗位需求不相符。很多毕业生对就业地区、行业规模、企业性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等条件的要求过高,对稍微偏远一点的地区的用人单位,或是小型的用人单位不感兴趣,但其自身的能力水平并未达到很好的程度,从而陷入了大单位去不了,小单位不想去的局面中。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知自己,不愿从基层做起,导致自己一直处在求职或转换工作的状态中。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矛盾的对策
(一)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为大学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要想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除了依靠市场,还需要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第一,政府要加强研究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落实各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扶持的政策,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加强监督,落实政府维护民生的职责。第二,政府还需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控和完善,整合社会资源,统一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推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最后,政府还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和贫困山区历练,加大宣传力度,并对积极参与的大学生给予物质奖励。政府部门做好就业保障工作是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二)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最核心的还是要加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大学就业结构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高校的教育专业设置和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结构需求严重脱节。为此,高校要加强专业课程设置,建立系统、全面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完善就业基本信息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以市场经济结构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市场结构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课程培养体系和设置专业,重视就业指导课程,依据行业的发展前景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掌握求职技巧。高校还要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建设学科专业与市场人才需求的预测机制,形成就业、招生、定向培养人之间的长效互动机制。
(三)毕业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就业竞争力
很多毕业生没有做好正确的自我定位,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没有行动计划,不了解内外环境的变化,找不到自身的发展方向,直接拿着简历面试,不停地更换工作,在选择工作单位时只选择大城市、大企业,一味追求高工资,不愿从底层做起,这些错误的行为和思想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只有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正审时度势,才能更好地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自己的能力与预设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从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让自己更快地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四)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为大学生权益提供保障
用人单位要改善工作条件、环境和薪酬,保障大学生的工作稳定,拓展发展空间;要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签订劳动合同,重视和规范大学毕业生的档案管理、转正定级、保险和员工福利制度;要给予大学生工作稳定和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保证,让大学毕业生没有发展顾虑,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所学知识和自身特长。这些措施不仅能改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推进用人单位的发展。
(五)家庭对就业的支持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只是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还需每个家庭和亲朋的支持。家长过分操心孩子的就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职业,往往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阻碍。家长应该转变观念,尊重孩子的就业观,在子女选择就业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的支持和安慰非常重要。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有利的意见和建议,给他们以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适应社会。
四、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就业观
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即使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许多问题:①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和实现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②只追求工资待遇,不考虑专业。③只强调个人发展需要,追求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工作。④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对职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就业结构矛盾还要从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做起。
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减少其理想与实际的差距,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将个人想法融入到社会的实际情况当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个人能力和性格,树立自己的人生方向,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發,依据社会实际需求对职业目标做出一个精准的定位。在选择职业时尽量找自己擅长的和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只有自己擅长,才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只有在社会上找到了适合的职业,才会有发展的空间。
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还需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将个人的意愿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摆正二者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才能让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大学生在择业中要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基础,重视国家和集体利益,利用自身的专业和特长投入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小型企业、偏远城市和农村建设中来。
创业已成为新时代鼓励的一种就业方式,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灵活自主地创业、就业。这不仅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方式,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也使大学生的视野更宽广,能够树立起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农村和偏远城市发展的灵活就业观念。
五、结语
就业结构矛盾是由于高等教育结构的发展速度跟不上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这种矛盾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只能在发展中解决,需要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缩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差距。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部门要加强完善就业市场的环境;高校要改进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加强就业指导;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用人单位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工作环境。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结构矛盾需要各方面努力,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曾喜平.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188-189.
[2]陈志华.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65-66.
[3]孙红永.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探索与交流,2012,(12):176-177.
[4]曾湘泉,李小曼.破解结构矛盾推动就业质量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22-23.
[5]陈志华.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