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新蓓
摘要:“十二五”期间,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条例规章制度,以改善各大院校的师资结构,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现状和建设意义,阐述强化“一德三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一德三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023-0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的指导思想[1]。纵观“十二五”期间,各类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采取有效手段推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本文主要探讨“一德三能”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和主要路径。
一、强化“一德三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所谓“一德三能”,可分为德行和能力两个方面,“一德”是指师德师风,“三能”指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强化“一德三能”的建设,具有以下重大意义。第一,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成长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能力的发展[2]。而这种成长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在一定意义上,学校的整体环境就是由教师自觉或不自觉营造出来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引起学生的模仿,教师良好的思想品德作风,自然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反之,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二,推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一德三能”的建设,能积极推动这个目标的实现。
二、高職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现状
(一)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现状来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相对匮乏,虽然部分院校有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但整体看来,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高职院校中,达到“双师型”要求的教师比例比较小,与教育部门规定的普通教师与“双师型”教师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比例标准还相差很大,[3]不仅如此,由于高职院校的等级不完全相同,不同层次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也有很大的不同。
(二)师生比例不协调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少高职院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并没有相应壮大。这就造成了师生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一些教师由于课业任务重,身体经常处于高负荷的状态,疲于应对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有课余时间来完善自身的各种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发展。另外,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的相关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
(三)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学识水平和相关能力有待提高。在当前的各大高职院校中,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有较大的比例[4]。但这些教师的学识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教学事业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学历的教师如果不经过一定的培训,往往不能胜任其所在岗位的专业任务和科研任务。第二,中青年教师偏少。这种情况不利于教学经验、科研经验的传承与发展,而且,对教师队伍自身的建设也会产生较大的制约。
(四)培训力度不够
由于历史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并不十分专业。在不少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甚至还未达到《教师法》对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对不同岗位的教师缺乏应有的培训机制。很多教师的思想作风亟待改进,工作能力急需加强。高职院校在教师的选拔与培训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实际要求相差甚远。
三、强化“一德三能”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一)师德师风的建设培养路径
首先,学校教务处、学工处、人事处、宣传部等各部门联合成立“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组,负责领导院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制定“师德师风”建设条例,从舆论导引、制度制定、方案实施等方面统筹规划,同步协作,奠定组织基础。其次,开展“师德师风”的主题学习活动,在高职院校内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和培训,自觉遵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风尚。邀请思想作风优良、品德高尚的教师参与其中。再次,教师根据“师德师风”的建设条例,对照自身的情况,写出反思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最后,专项组组织学习讨论会,针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帮助大多数教师解决难题。
(二)强化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定期举办新教师岗前培训,邀请校内外名师举办讲座,帮助新教师及时了解高职教育的政策法规、教育学基础理论、教学规律、教学手段方法等。实行“以老带新”,组织受到学生普遍好评的教师以及在教学岗位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教师开展示范课堂、新教师观摩和学习。同时,新教师开展汇报课比赛,听课组给出建议和意见,以赛促教,促进新教师教学成长。考虑到高职院校对技能要求比较高,因此,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或企业高技术人才做实践教学演示,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技能双提高的目标。
(三)强化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路径
教师专业能力的强化,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成立各专业能力建设小组,访谈本院校在专业能力方面比较突出的教师,并整理各个教师的相关资料,注意教师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二,根据以上的材料,整理出一份供各专业教师学习的“能力建设”条例。第三,教师总结自己在专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与“能力建设”条例相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正办法。第四,各专业能力建设小组集中解决各专业的主要问题,确定专业能力建设执行表。之后,教师根据执行计划表,一一落实整改方案[5]。与此同时,各专业教研室定期对专业能力的建设情况进行摸底考察,并实行一定的奖惩措施。
在顶层设计方面,学校人事部门与教务部门协同制定激励制度与奖励办法,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学历层次。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和执行依据,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与培训,定期下企业锻炼,帮助教师掌握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6]
(四)强化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路径
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三项能力建设中最难的。因为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高职教师具备其他多个方面的能力,例如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分析能力等。因此,要使教师的科研能力获得实质性的提升,首先应做好前面两项能力的提升工作。通过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为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科研条件。通过制定各种管理条例、奖励办法,使更多的教师乐于申报课题。在这里,特别需要加强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以培养不同层次的科研队伍,同时,壮大中青年教师的队伍。最后,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提高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来带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
下面是一个案例分析,案例如下:
例子:D教师,男,1973年生,本科学历、农学硕士学位,现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副教授。主要从事林业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为学科带头人。在数年的工作期间,恪尽职守,以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精神从事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科研方面秉承着严谨的学风,积极帮助年轻教师提高学识水平、专业能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设目标:通过D教师的言传身教、现身说法,引导新教师树立优良师德师风,提升教師的三种能力: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
建设过程:
1.思想品德、思想作风建设方面。D教师将自己在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所获得过相关荣誉整理成学习材料,重点突出思想作风的建设、优良品德的弘扬这两个部分,以供其他教师学习参考,以及对照反思。之后,按照笔者前文所述,开展各项活动。
2.三种能力的建设。D教师从一名本科学历的讲师,逐渐上升到副教授的位置,之所以能达到这个目标,与他在专业方面努力钻研,科学研究上苦下功夫是分不开的。将D教师能力的发展过程,整理成一篇文字稿,供其他教师参考学习。其具体建设过程可以依照笔者在上文提出的具体建设路径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60/201112/xxgk_128045.html
[2]张焕国,吕莎,黄明清,等.关于地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J].职教论坛,2012,(11):80-82.
[3]韩漪.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J].科技资讯,2014,(5):115,117.
[4]田晓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3):71-72,73.
[5]王社民.浅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结构、问题和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12,(12):68-69.
[6]王宝进,杨坚.实施“一德三能”培养 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素质[J].交通职业教育,2015,(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