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

2016-05-30 09:50:37张立峰
亚太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作体系构建高校

张立峰

摘 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首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推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然后再从三个“相结合”具体分析了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最后提出了两个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措施,一起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构建

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是由共青团组织发起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当前经济形式下的青年工作所做的有力探索。如今,在各种领域和活动中,青年志愿者行动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也因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一、推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青年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载体。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其自发的要求,也是加强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志愿服务包括了众多的思想教育信息,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去对教育客体产生有效的影响。志愿服务将分散的道德热情融入到制度化的体系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更好地扮演了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重要角色。而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数量大,更是极好地宣扬了社会正气。

(二)青年志愿服务实现了失真教育主客体间的互动。志愿服务同时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双向互动。高校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有效地将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要求转化成了志愿者们的信念和自我要求,也影响着服务对象以及周围的大学生们。大学生们在自愿服务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学习,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因此,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将志愿者们的客体形象转化为了主体,也由被动转化了主动,也逐渐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局面。

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一)加快探索青年志愿服务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虽然大学生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对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掌握并不全面,同时大学生的服务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对于青年志愿服务的现状来看,如何有效地将青年志愿服务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将结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要有效地加强高校志愿者们的服务技能的培训以及对其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视。

一方面,高校要注意加强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让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将学到的扎实的专业知识落实到服务的领域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志愿者的技能培训。由于当前的文化发展对志愿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要求志愿者们不断地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同时,由于志愿者们的个体差异性,要有效的根据志愿者们自身的爱好和需求来安排培训的项目。因此,加快探索青年志愿服务于大学生自身专业学习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志愿者们的服务质量和效果,还能更好地宣传志愿者服务的意义和精神,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加快探索青年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由于很多的学生适应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其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对青年群体实践能力的重视。青年志愿服务是一项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提供了很多的机会让大学生接触社会。青年志愿服务强调发挥参与者的主体意识,是对学生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良好的补充。同时这也是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使其参与到志愿服务网络中。青年群体在服务中,也是一个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让志愿者们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其自身的团队合作以及创新学习等各个方面能力,这也就充分地将青年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了。

(三)加快探索青年志愿服务与择业就业相结合。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才的短缺,以及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等问题,有关部门制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去号召大量的大学生参与到西部建设中,给大学生们提供了就业以及创业的平台和机会,极大地缓解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各大高校也积极地响应号召,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投身到西部的建设中去,例如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这也使得青年们在思想和能力上都有了提高,同时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很多的青年们最终留在了西部和基层,更好地实现了青年志愿服务于择业就业的有效结合。

三、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机制。由于青年学生参与高校志愿服务的渠道的多样性和随意性等特征,对志愿者群体的有效管理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全世界最为管用的管理的核心就是利用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来构建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许多国内外NGO组织在志愿者组织管理上都采用了这一方式。

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作为对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并按照其志愿服务的情况给予认证的制度,形成了权威性的注册认证机构,同时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也出台了方便有效的注册认证程序,还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

(二)构建青年志愿者培训实践体系。青年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趋势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则需要为青年志愿们尽可能的提供平台。同时,志愿服务项目作为一个好的载体,建立具体可行性的服务项目开发运作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项目开发运行过程中,首先要推进科学化的管理,完善项目的运作步骤。还需要充分调动青年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展现自身的优势,去树立和打造品牌项目,实现立体的项目格局。

四、结束语

在高校推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思政教育意义,加快探索青年志愿服务与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和择业就业相结合,是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的三大途径,除此之外,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机制和构建青年志愿者培训实践体系也是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姜岩,宋瑞梅.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144.

[2]许人冰.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1):72-79.

[3]姚靖.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对策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01):56-60.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

猜你喜欢
工作体系构建高校
高校二级团组织服务型工作体系的建设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3:36:18
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5:33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1:17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