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厚财
摘要:当进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扭转以往教学过程中所坚持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而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不能再充当机械的知识传输者,而要担当起教学活动的协调、指导以及践行职责。教师要给学生求取知识创设出优越的课堂条件,把学生带入充满幻想的知识殿堂,将他们塑造成能够自主求学的探究者和知识的拓荒者,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进其能动性的发挥。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效率 提升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8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文明程度地不断提升,社会对于所需人才的素质及学校进行基础课教学的实施效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我们唯有制定出一套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才能造就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下面就影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关联因素及实施策略做一下粗浅的阐述。
一、历史性的教学观念已不适应当今时代要求
由于我国现阶段普通高中新教学课程改革正在整体推进阶段,新的课程教学模式也正在迅速普及,因此广大任课教师应尽力扭转和摒弃旧的教学观念,采用和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扶植和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深入挖掘同学们的个性潜能,使他们练就出研究和剖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时俱进的科学务实理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素养,开拓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进而优化整个教学过程。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整个社会都把教学活动本质误认为教师的“教授”是根本,需要先有教师的“教授”过程,然后才能出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完全依从于教师的教授过程而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的过程是由“教”的过程来主宰的。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变成了只有“教”的单方面内容和过程,根本不存在学生学习能动性发挥的空间。这样势必压抑和埋没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展现和个性潜能的发挥。教师只管机械地去讲授书本知识,此类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只会造成学生学不进知识,而且越学越不知如何去学、越不乐于学的结果。
二、目前使用教材的优缺点
当前我国正在广泛运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系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并发行。基于历史科目本身的限制性条件及所定教学任务的局限性,教科书中所列入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单调、枯燥的历史性结论,没有那些图文并茂、内容详尽且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情景描写,也没有帮助学生去深刻理解课程内容的辅助资料,故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而言,需特别注重课程讲解与历史背景的密切结合过程,要坚持“以史为鉴,证史统一,理论来源于历史且高于历史”的原则。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史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去研究和看待历史;加强对生动历史事件发生过程的讲解,引出经典历史事件对当今时代的感染力和借鉴力,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使他们勾画出人生奋斗的蓝图,而不能只强调结论性的内容,忽视了精彩的历史事件发生过程。我们应将历史课程的教育作用发挥彻底,重视“立足当今时代,怎样看待历史进程”的历史研究方式,引导学生不但要了解历史事件,而且还要懂得判定过去历史事件的性质,做到史为今用。
三、课堂教学研究的目的
我们应该立足于高中历史课堂,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构建一系列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课堂教学研究的内容
通过对我校高中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发现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仍存在若干问题:
第一,从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讲课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过少,致使“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第二,从知识形成上,教师活动还没有真正从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学生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落实,而不关注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推导和知识的内在联系。
五、结论
教师教学观念得到根本转变,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学为主体、教为辅导”“先学后教、精讲精炼、当堂过关”等教学法则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中心的转移,由此整体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丽群.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J].网络财富,2009(11) .
[2]蒋钦.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反思[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