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视角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翻译课程的设置方向研究

2016-05-30 04:08:04杨帆
亚太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课程设置效果

杨帆

摘 要:高校英语课程的设置问题是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将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国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招聘需求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目前英语专业课程中翻译课程设置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市场需求试提出翻译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块。

关键词:翻译方向;市场需求;课程设置;效果

一、我国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翻译课程设置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多数人还未走出一种传统误区,以为学会了英语就可以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没有重视培养适用于国际市场需要的专门翻译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入,交流面不断推广,翻译活动显得日益重要,对专门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高校培养翻译人才的任务也显得更加紧迫,更具时代意义。

我国高校招收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学生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最初的英语翻译专业很冷僻,全国高校几乎没有设置,几乎不存在翻译专业的概念。一些重点大学为增强本校的综合实力,在英语专业设立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翻译方向的课程。

2006年,教育部批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翻译专业,首先在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试办翻译本科专业学位,尝试招收翻译专业学生,培养翻译专业人才。2007年,教育部批准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设立翻译本科专业。2008年1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外语学院6所高校获批设置翻译本科专业。此后,很多高校紧跟经济发展的时代步伐,雨后春笋般在英语专业课程中设置了翻译方向课程。但由于各校条件不同,设置英语课程的情况千差万别。

二、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设置内容分析

下面具体以一所北京地区大学某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为例,分析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方向课程设置普遍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该校开始招收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本科生,招生范围仅限北京地区,生源层次为三类本科。但市场对翻译人才英语基础的要求远远高于学校的培养目标,该校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英语专业课程和规模。到2010年,该校已相应提高了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招生层次,开始在较大范围内招收二类本科生,从当初的北京地区扩大到了北京、河北、贵州、湖南等不同地区,生源覆盖全国五十多个民族。虽然招生规模与总体层次已有较大提升,但从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生源质量和教学效果来看,还是不够理想,英语写作与翻译能力等方面较低,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英语教学成果无法与其他科目专业学生相提并论。

2007年时,该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课程,建立在原有英语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始设置口译与笔译课程,增加口笔译练习内容,面向市场设置了商务英语等相关课程。从2008年起,该校根据形势,逐步调整课程,修改教学内容,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材料,添加了翻译课程中的口笔译实际训练的内容。

但是在此阶段,该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课程还是比较单一,体系不完整,翻译技能课程、应用专业课程不足,教学材料、教学手段亟需整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环境限制在教室与校园,未能深入实际市场环境与实践基地,不能很好得获得翻译工作的实际体验;学校也未意识到学生专业知识的使用效果,未能开展有效的教学调研活动。

三、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设置面临的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设置与教学采用了传统的或与其他专业相似的教学方式,多数内容依赖课本与教案讲解,未能很好地融入到英语实用环境中。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将经历从不足到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面临很多实际问题:

A.原定英语专业教学课程是不是与经济市场需求接轨?

B.原定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距离有多大?发展方向在何处?

C.本校/地原定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本校/地学生的特点?是否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

D.本校目前的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课程将如何改进?分为哪些教学模块?

E.提高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课程教学效果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以上几点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还会有其他困难接踵而至,迫使我高校及时采取措施,根据国内外市场形势不断调整教学课程,借鉴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级翻译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四、对我国某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及结果分析

翻译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实用性,就需要先进行实际调查与分析。本文调查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1.对本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2013届和2014届的15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40份,问卷有效率为97.1%。2.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网络搜集,访问了50家公司与用人单位,了解其翻译人才招聘的要求以及翻译方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翻译方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结果与分析

A.翻译方向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

本次调查结果分析得出,该校翻译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行业较多,范围较广,进入的重点行业为贸易/进出口行业(24.2%)、IT行业(23.8%)、媒体/出版(20.8%)、旅游/酒店行业(15.9%)、教育/培训行业(15.3%)等。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迫切问题,很大一部分源于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的设置问题。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工作实际遇到的问题,设置一些行之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专门课程。

B.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强烈渴望设置专门英语类课程

这次关于英语专业新增课程意向的调查发现,超过78%的毕业生希望学校开设商业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等具有较强专业性质的英语课程。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多数困难,源于学生阶段知识积累过程中专业素养与专业意识的缺失,他们除了表示要在工作中进行自身的后天学习外,也提出了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具体诉求与建议,这些也是高校翻译方向课程设置值得改进的方向。

C.翻译方向的毕业生对学校英语教学方式有所反思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该校多于6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学到的英语较为简单基础,实用效果不佳,专业知识未能与实践紧密衔接。他们更希望课堂的知识能在实践的英语环境中锻炼,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由此看来,拓展英语实践环境也是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设置应该发展的方向。

(二)接受翻译方向毕业生实用效果调查结果与分析

A.市场翻译人才需求层次大部分为本科毕业生

从调查的结构得知,翻译行业门槛较高,专科毕业生很难进入,仅有2家公司要求是专科毕业生;标准为硕士学历的公司有12家;36家公司要求为本科毕业生,超过八成。

B.用人公司对翻译应聘者的实践经验要求较高

这次调查研究得出,对应聘者没有工作经验要求的公司占少数,只有4家没有提出要求,其余46家均要求应聘者至少有一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公司对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本科毕业生的能力较强,有可能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地方,得到录用,而这是高校教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C.用人公司在翻译业务领域逐步扩大

通过调研发现,用人公司翻译业务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重点集中在经贸(35)行业和科技(28)行业,有18家单位涉及法律、新闻等领域,此外还有12家公司提出毕业生要具备一个或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形势要求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必须加大与市场需求结合的力度,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D.用人公司对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用人公司对翻译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包括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而翻译人才的语言能力在于三个方面,即英语能力、中文能力、翻译能力。36家公司要求翻译方向的毕业生有良好的双语能力,32家公司要求应聘者具备较强的翻译能力,便于公司产品制作、销售等国际化的推广。

非语言能力要求重点是以下几方面:能够较好运用雅信、SDLTrados等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21)、责任感(44)、团队精神(40)、学习能力(9)以及沟通能力(8)。语言能力可在高校的课程中得到培养,而非语言能力需要怎样提升呢?这个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分析

我国高校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用人单位对翻译方向毕业生的需求,着眼于毕业生的未来与世界经济前沿,及时调整现有的英语专业课程中翻译方向的课程,做到系统地、全面地、时效地教学英语课程,做到语言能力与非语言能力两手抓。笔者认为应该将课程分为几个方面:中英文基础知识与技能模块、翻译理论知识与技能模块、文化背景与个人综合素质模块、翻译工具与实践模块。

中英文知识技能模块包括基础的听、说、读、写课程,在前两年重点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第三个学期开始开设翻译课程,同时注重提高学生中文水平,夯实文字基本功。较高的中文水平,是提升翻译技巧与质量的前提。

翻译理论知识与技能模块主要包括笔译与口译课程,如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旅游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翻译批评与赏析、视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课程。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翻译原则和技巧翻译不同文体的文本,能将经济、外交、法律、商务、科技等不同领域的文本进行英汉互译,要求忠于原意、语言流畅;掌握数字口译、笔记符号速记等基本口译技巧,能够承担导游、联络陪同口译以及一般难度的交替传译任务。

文化背景与个人素质模块主要指与翻译相关的通识类课程,包括中国文化概要、英语国家概况、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计算机与网络应用介绍等课程,使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现状,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与文化,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工具与实践模块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理论、软件系统知识与操作技巧,通过不断的培训与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翻译工具的原理及其操作(包括语料库检索软件、翻译记忆软件、电子词典、本地化软件等),使学生能根据文本内容与翻译软件性能,进行相应的译前编辑与译后编辑,提升学生的文字编辑能力以及翻译效率与质量,以提升学生作为译员的职业感与市场意识。

六、结语

本文讨论的课程设置的效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验证,还需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学校务必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形势不断调整课程,将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作为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一部分。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结合实际、因校制宜,进行科学的实践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任月花.国内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J].文学教育,2008(7):128-129.

[2]任月花.社会需求对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启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9-111.

[3]贺学耘.英语专业翻译方向课程体系现状及其调整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0):133-135.

[4]汪淳波.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92-194.

[5]文军、李红霞.以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界,2010(2):2-7.

[6]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2011(3):20-24.

(作者简介: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课程设置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4
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羽毛球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