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苗云
摘 要:技能大赛在职业学校的地位逐渐上升,已经成为检验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尺,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已不能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更无法满足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技能大赛的要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技能大赛 服装师资 教学模式
近几年,中职学校的技能大赛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学校在中职服装专业的技能大赛中成绩显著。但中职服装技能大赛的教学还不具备普遍性,更不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数量充足的高质量制版人才,每年一个项目只有三位选手可以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这就形成了一方面企业需要大量的服装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服装专业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就业的怪现象。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多数在企业都待不到一年,所在岗位也大多是普通机工,要使服装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技能大赛的水准或企业要求的标准,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将技能大赛的要求、服装行业的标准与服装教学结合起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设置。
一、服装教材和制图方法的改革
服装结构制图是学习服装专业的基础,更是手工制版和服装CAD制版的基础,也是服装专业的学生必学的科目。但是,中职服装结构制图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实用教材少,教材中的款式陈旧,教材编写只考虑到基础性,代表性和流行性欠缺。例如,基本款女衬衫、无领女式两用衫、大衣、西服等,按照书中的规格和款式制图,缝制出的衣服在袖笼、胸围的松量等方面都有问题,这样的教材只能起到引导入门的作用,不能让学生在款式的学习和制作中获得更多的技能。而技能大赛明确要求选手用新原型方法制图,教材中的平面制图法已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在制图方法和教材的选用上要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可以选用以日本文化式原型为基础的《服装造型学》和刘瑞璞主编的《女装纸样设计原理的应用》等作为参考书,补充教材在款式和方法上的不足。
二、教学师资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大多数中职学校,特别是农村职业学校,服装教学活动基本都是在校园内完成的,偶尔带学生出去看看款式和面料,教学偏重对书本知识的简单理解和传统技能的传授,教学手段简单、重复,训练方法陈旧。而学校教师多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任教,没有经过服装企业的实践训练,业务和技能水平不高,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严重背离了培养目标。
学生在学校接触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掌握了款式图的绘制以及成品服装的缝制,但这些还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带学生去企业锻炼,采取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例如,笔者学校有校办服装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理论学习之后,可以到服装厂实习。工厂制版操作严谨、流程合理、排版准确,学生体验之后,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各学科紧密结合,取长补短
一般来说,技能比赛的所有科目都是由同一个教师教授。比赛的项目分为服装工艺组和服装设计组两大项;服装工艺组分服装CAD制版和服装缝制工艺两个项目;服装CAD制版包括制图基础理论、手工制版、富仪CAD操作系统的使用,还有放缝和推板技术的运用;服装缝制工艺包括手工打板、放缝、裁剪和缝制等。每个项目涉及面很广,学生要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由同一个教师来教授,知识的连贯性会更好。而服装专业的实际教学并非如此,几个教师分别教不同的科目,教师之间缺乏沟通,这样在教学中就会出现大量的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将各科相互融合,做出来的作品问题百出。
所以,必须结合技能比赛教学的优点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例如,教材上的款式陈旧,可以让学生选择面上流行的款式,也可以在网上搜索款式进行参考,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款式。然后,在基本制图的基础上打板,教师对打板过程进行指点,采用平面制图和原型制图相结合的办法。板型绘制好后,先进行样衣的试制,试制出的样衣进行立体裁剪修正,再用面料进行裁剪、放缝、缝制,这样层层把关,做出来的衣服既有流行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一方面,各学科相互融合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结合了服装企业的生产方法,让学生了解、掌握了工厂的生产流程,为毕业后进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技能大赛,带动中职服装专业发展,反思中职服装教学模式,服装专业的教学需要更大胆的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雅琴.服装结构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汪薇.中职服装教学的反思及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