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
本人专业教学十年,统考考官当了三年,在考场上看到了许多考生的成与败,结合自己近二十年的专业生涯,给同学们分享一下高考艺术统考的心得。由于我是竹笛专业,因此主要以笛子为例。
我认为准备考试可分为基础准备、曲目选择与处理、临场发挥三方面,下面为大家展开讲解。
基础准备
技术准备:每天都要练习基本功
你吐音清楚吗,长音稳定吗,循环呼吸、双吐循环呼吸学会了吗,手指灵活吗等等,看起来这些最普通的问题,相信从小开始你们的专业老师没少问过。现在,我又要特别强调一遍:这些基本的演奏技术是一切的基础,任何的风格、乐感都建立在此之上。没有技术的支持空谈艺术,就好比一个空有很多想法却虚弱得连床都下不了的病人一样,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懒于基本功练习,否则,你会发现成绩也“偷懒”!
曲目库:要有一定规模
以前遇到过一位来找我辅导的学生说他从小就一直很注重基本功的练习,每天光长音就练两个小时。我让他把准备考试的三首曲子《鹧鸪飞》《幽兰逢春》与《秦川抒怀》演奏一遍。
从曲目名称上看似乎都还可以,但问题是《鹧鸪飞》既非赵松庭版又非陆春龄版,而是混合版,《幽兰逢春》大概是之前老师也不会循环呼吸,居然把最能体现此技术特点的一段快板处理得支离破碎(很显然《鹧鸪飞》也是这样处理的),唯独《秦川抒怀》还说得过去,至少从技术角度上没有太大的出入(本身此曲也没有很特别的技法要求)。很显然,我对前两首很不满意,希望他更换,结果他说其他的都不会了。
乐器:谨防粗制滥造
乐器作为演奏音乐的工具,应是能更好地辅助演奏者发挥自身技术的,“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是懂的。
然而对于中国民族乐器来说,相对天然原始的材料、比较传统的制作工艺,以及一些不踏实的生产厂商不切实际地扩大产能,同学们手头的乐器质量实在是参差不齐,甚至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
这里解释一下:由于笛子的特殊结构,笛头通常是粘上去的,除了装饰外并无任何其他作用。而许多人判断制笛材料好坏的简单方式,就是从笛尾处将笛子拿起掂量轻重,然而杠杆原理已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从而制造出材料很重的假象。而由于配重问题,用其演奏负担很重,辅助好发挥更是不可能了。拿着这样的乐器,即使是演奏家,更多的时候也只能做到尽量控制音准而已,无暇顾及乐感,更何况是考生!
曲目选择与处理
“老师,我用的是很好的乐器,很注重基本功,且会许多曲目,一定能得高分吧!”“那可不一定,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考官们是人,他们想听到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艺术考试的分数大多从主观出发,考官也是人,有不同的喜好、习惯,有些地方还会存在跨界监考的现象:也许坐在下面的这位压根不会你这件乐器,甚至不是民乐专业的老师。毫无疑问,这会对我们的分数有一些影响。
下面举一个令人有些恼火的例子:我曾经有两位同在某省的学生,乐器用的是一个标准,基本功也差不多,唯独曲目选择有些不同:一个激进派选择了《故乡的圆月》;另一个保守派则选择了《西湖春晓》。
如果仅从曲目本身来说,《故乡的圆月》无论是其偏向现代派的风格,还是相对较复杂的指法与技巧,更符合本科专业院校学习的标准,因此在上海音乐学院等通常被作为本科生学习时的必修曲目i而《西湖春晓》作为一首南方风格的传统乐曲,在大家的印象中无疑更加熟悉,但技术难度跟前者是无法相比的。
照理说,技术难度越高的作品获得高分的机会应该越大,结果考试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保守派取得了全省三百多名的好成绩,激进派却只排在两千多名。
这里就涉及到以下几点:
并非越“难”越好:考虑当地接受度的具体情况
这并不是要大家一定要保守选择,关键是要根据自己当地的情况。若是北京、上海等有音乐院校的地区,考官即便不是百分之百来自专业院校,起码也是对专业发展情况比较了解的,可以放心大胆地选择一些更能代表你技术水准的作品;如果你不幸在一些常常请剧团人员担任考官的欠发达地区,还是老老实实找更传统、接受度更高的曲目吧。
风格与技巧:一切从实用出发
像上面那个例子,除去发挥等不确定因素外,考官对乐曲风格、概念的熟悉程度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故乡的圆月》一曲有不小篇幅的散板,同时运用了区别于传统五声音阶的较为现代的音阶进行,考官若对类似风格不熟,仅凭现场发挥的几分钟怎能熟悉?也许当考官听到你的演奏时早就疲倦了,哪还有心情研究自己并不熟悉的风格!
对于技巧同样如此,即便《故乡的圆月》后面有一段很炫技的快速吐音段落,依然不会影响打分者对演奏者的整体评价。
实在拿捏不准的话,在这里有种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根据乐曲整体风格取向,把该表达出来的技术表达清楚,不要加入过多的个人习惯。以笛曲《秦川抒怀》为例,既然是陕西音乐风格,就以北派装饰音为基础,谢绝一切“颤叠赠打”的南派技巧,把吐音吐清楚,甚至宁可吐重一些(相对于原版),也要把该展示出的技巧展示清楚。这个意图在于暗示考官:“我的基本功很好,基本风格正确,这样的处理是老师教的。”通常情况下,考官还是会认为底子好更重要些,起码规整的处理看上去会比完善的野路子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学会“讨巧”
这里并非教大家投机取巧,而是充分利用各方面因素占据优势。比如同一个曲名的两个不同版本,简单一些的通常更容易获得高分。继续以笛曲为例,同是《鹧鸪飞》,陆春龄版没有循环呼吸技巧的要求,赵松庭版除了此技巧外,更对乐曲的深刻含义有着很强的要求,那么应付统考的话,显然陆春龄版更具性价比。同样,周成龙版与冯子存版的《挂红灯》选择周成龙版,李大同版与刘富荣版的《帕米尔的春天》选择李富荣版,都属于比较讨巧的。
再比如在一些具有特定传统音乐的地区,选择当地传统音乐风格的曲目,如上海的“江南丝竹”、广东的“广东音乐”等,一是这类乐曲与本地语言密切相关,音乐语汇对于本地人很容易掌握;二是这类曲目通常比较传统,技术不会太难;三是本地考官容易接纳这些作品。因此演奏这类作品,比较容易做到完整度好、风格地道等音乐共有的要求。
当然,以上方法仅限于统考,如果打算奔着专业音乐院校的话,还是按照该校标准进行准备吧。
临场发挥
准备充足总是好的
大家都知道,准备越充分,发挥就越好,我下面要介绍的就是如何准备。
记得每次看到天气突然变化,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该死的坏天气,而是这是一个练习特殊情况的好日子。尽量在平时多适应各种环境:空调房、冰冷的室外、潮湿或干燥的环境。因为考官不会听你解释这里的环境是否跟你平常有所不同,我们无法控制环境的变化,只能适应它。
每次感冒鼻子不透气时,我没有想今天不舒服不练了,而是会想难得感冒一次,这是一个练习循环呼吸的好机会,肠胃不适没有力气时,也不妨当成锻炼毅力的机会吧。因为考官不会听你解释今天身体状况是否正常,我们无法保证考试当天一定是健康状态,只能适应它。
当然,有些事情我们还是可以养成好习惯的:
平时多练练基本功,尽量形成条件反射,以求发挥稳定。
平常好好保养乐器,关键时刻通常不会掉链子,该带的配件带齐,建议多花些时间练熟换弦、贴笛膜等配件更换动作。
身体当然要充分做好准备,尤其是在饮食上面,考试前一个星期尽量不要吃容易上火的食物,考试前三天尽量不要碰鱼、排骨等带刺、有硬骨头的肉类,以及过烫或过冰的食物,以免意外受伤;考试当天依然以清淡为主,但必须保证营养与热量,关键原则还是不能扎伤、烫伤、拉肚子。
总之,减小发生意外状况的概率,万一发生了还要能克服或适应。
沉着冷静是重点
当你能应付各种情况时,心里应该很笃定了。此时,应该可以将更多的情感投入到乐曲中,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投入,始终记得留一些精力用于控制音准、节奏以及应对突发状况。比如笛子的笛膜状态随着笛身温度与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高音是否会把笛膜吹爆,亦或是笛膜是否过紧,影响中低音的发挥。随之对应的口风、气流角度的调整,肯定跟平时基本功训练是不同的,也跟日常练习有所区别。
所以,一切以音准、节奏合理,完整度良好,风格恰当为前提,在冷静的基础上再去发挥你的激情,比经常在考场上看到的一些“自我陶醉”的同学能取得更高的分数。
总之,在这里与同学们分享考场上的情况,希望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