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部分
★器乐
器乐的表演形式有独奏、齐奏、重奏、合奏等,体裁形式有交响曲、组曲、协奏曲、序曲、室内乐、前奏曲、进行曲、幻想曲、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
西洋乐器一般分为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弦乐器音域宽广,富于歌唱性,表现力极强,是很好的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乐器,是交响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等。木管乐器因用乌木或硬木制造而得名。新式长笛虽改用金属制作,但其发声原理仍同木管乐器,所以仍属木管乐器。管体发声如长笛、短笛,簧片发声如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木管乐器音色丰富优美,可以演奏音阶、半音和音程跳跃。
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铜管乐器是以唇代簧,气流通过号嘴使管柱振动而发声,以其雄厚威武的音响常用于表现弦乐器和木管乐器本身无法达到的音乐高潮。
打击乐器:定音鼓、小军鼓、钹、木琴、三角铁、钟琴、钢片琴等。打击乐器种类丰富,音色各具特色,都是靠敲击发声,基本用于合奏中。根据其表现性能可分为节奏类(定音鼓、小军鼓、钹、锣等)和旋律类(钢片琴、钟琴、木琴等)。
室内乐原指在室内演奏的小型重奏曲,以弦乐四重奏居多,如吴祖强的《弦乐四重奏》、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用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琵琶协奏曲等。协奏曲通常为三个乐章,也有单乐章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一钢琴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等。
交响曲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快板、慢板、小步舞曲或诙谐曲、急板或快板。
圆舞曲以三拍子、慢速、滑步和旋转为特征的舞曲,著名的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
进行曲:配合人们行进步伐的乐曲,节奏鲜明、铿锵有力。著名的有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贝多芬的《土耳其进行曲》、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柏辽兹的《拉科齐进行曲》等。
小夜曲: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在傍晚演唱的情歌,具有宁静抒情的气质,通常用吉他或曼陀铃伴奏。近代的小夜曲既有声乐作品,如舒伯特的《小夜曲》、托塞蒂的《小夜曲》,也有器乐作品,如海顿的《弦乐小夜曲》等。
★声乐
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重唱、对唱、合唱、轮唱等,声乐的形式有颂歌如《延安颂》、抒情歌曲如《祖国,慈祥的母亲》、叙事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讽刺歌曲如《跳蚤之歌》、诙谐歌曲、摇篮曲等。
人声分类
男声:分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三种。男高音音区较高,音质清朗嘹亮,如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胡松华的《赞歌》、李双江的《红星照我去战斗》;男中音音域略低于男高音,音质比较厚实,如刘秉义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胡宝善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等;男低音音质低沉浑厚,如俄国著名男低音夏里亚宾的《伏尔加船夫曲》。
女声: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三种。一般女声比男声的音域音区高,音质音量更清亮华丽,女高音如马玉涛的《马儿啊,你慢些走》、李谷一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女中音如罗天婵的《黑子赛琳娜》、关牧村的《打起手鼓唱起歌》;女低音较少。
童声:指变声期前男女儿童的歌唱发声。童声音质近于女声,但发声更稚嫩、清亮。按实际音域和音色特点,童声又分为高音和低音两种。童声歌曲较之成人歌曲易于分辨。
歌曲分类
进行曲:一般是用来配合队伍行走步伐的乐曲,多采用强弱分明的二拍子,具有雄壮有力的气质,如法国的《马赛曲》,我国作曲家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麦新的《大刀进行曲》、郑律成的《解放军进行曲》等。
抒情歌曲:抒情歌曲表现为内容广泛,风格多种多样,以独唱形式居多,具有曲调优美、歌唱性强、感情细腻等特点,如刘雪庵的《红豆词》、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田歌的《草原之夜》、雷振邦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颂歌:以歌颂祖国、人民、党、领袖、英雄以及一切令人尊敬的对象为内容的歌曲,多采用宏伟磅礴的气势、舒展性的节奏和宽广性的曲调,如田光、傅晶的《北京颂歌》、刘炽的《祖国颂》、关峡的《公仆赞》等。
艺术歌曲:十九世纪起源于德国的一种精致的独唱歌曲,现多指由专业人士演唱的难度大、声乐技巧要求较高的声乐作品。艺术歌曲的歌词多采用名作家或名诗人的作品,由作曲家精心谱曲并谱写的伴奏。此后,世界各国凡具有类似特色的创作歌曲均被划入艺术歌曲之列,如舒伯特的《小夜曲》和《菩提树》,库尔蒂的《重归苏莲托》、托塞利的《小夜曲》、古诺的《圣母颂》等。我国作曲家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青主的《我住长江头》、黄自的《玫瑰三愿》、贺绿汀的《嘉陵江上》、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陆在易的《祖国,慈祥的母亲》等。
另外,还有诙谐风趣性、讥刺嘲笑性、叙事性和舞蹈性的歌曲等,但数量较少。
歌剧:最早源于十六世纪的意大利,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朗诵词)及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及说白等艺术形式组成。歌剧音乐是器乐和声乐的综合,器乐部分由管弦乐队演奏,全剧开幕之前有序曲,幕间有幕间曲,幕中有场景音乐。声乐部分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欧洲歌剧的典型代表作有比才的《卡门》、威尔第的《茶花女》、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等。中国歌剧的典型代表作有《白毛女》(包含《北风吹》《扎红头绳》《廊檐下红灯照花了眼》《老天杀人不眨眼》《太阳出来了》)和《刘胡兰》,张敬安、欧阳谦叔的《洪湖赤卫队》,羊鸣、姜春阳、金砂的《江姐》等。
组歌:由多首内容有关联的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如我国反映解放战争的沈亚威等人的《淮海战役组歌》和唐珂、生茂等人的《长征组歌》,还有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冬之旅》《美丽的磨房女》等。
大合唱:一种大型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形式,如我国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以及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弥赛亚》、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创世纪》。
舞剧: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法,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人物和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欧洲称之为芭蕾舞剧。舞剧音乐包括序曲、舞曲、进行曲和场景音乐、幕间曲等,代表作有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普罗科菲耶夫的《灰姑娘》,吴祖强、杜鸣心等人的《红色娘子军》,商易的《小刀会》等。
★音乐流派
巴洛克时期:大约从十六世纪末到1750年之间的音乐,人们习惯称之为巴洛克音乐。以德、意、法几个国家为物有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等。
古典乐派: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于欧洲的音乐潮流及创作风格,古典三杰有海顿、贝多芬、莫扎特,其他音乐家还有勃拉姆斯、罗西尼、帕格尼尼、韦伯。
浪漫乐派: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中叶产生于欧洲的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及创作风格,代表人物有李斯特、门德尔松、舒伯特、肖邦、柏辽兹等。
民族乐派:十九世纪中叶浪漫主义音乐中后期在俄罗斯、东欧、北欧各国兴起的一个音乐流派,艺术家大多是激进的爱国主义者,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善于采用本国优秀的民间歌调作为音乐素材,表现爱国主义的英雄主题,赞美祖国瑰丽的山河。代表人物有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格里格、西贝柳斯、格林卡、巴拉基列夫、鲍罗丁、柴可夫斯基等。
★部分音乐人
巴赫:德国著名作曲家,作品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最早确立了弦乐四重奏和近代交响乐的结构形式。他是一位多产作曲家,仅交响乐就写了一百多部,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代表作有《告别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四季》等。
贝多芬:德国人,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被称为“乐圣”,一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这在其音乐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主要作品有交响乐九部(其中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钢琴协奏曲五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部(包括《悲怆》《月光》《热情》《皇帝》等)、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弦乐四重奏十六首、管弦乐曲《埃格蒙特》、歌剧《菲黛里奥》及大量的声乐曲。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因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一生在封建反动复辟势力的统治下度过,主要作品有歌曲《魔王》《菩提树》《野玫瑰》《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交响乐《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钢琴曲《军队进行曲》、钢琴五重奏曲《鳟鱼》等。
莫扎特:奥地利音乐家,被誉为“天才音乐家”,主要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乐《降E大调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及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大量作品。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四百多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主要作品有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以及轻歌剧十余部。
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主要作品有《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和歌剧《水仙女》等。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禁卫军》、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及钢琴曲《四季》《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
肖邦:波兰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代表作有《军队波兰舞曲》《英雄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等。
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最大成就是交响乐,主要作品有《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等。
比才:法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等。
普罗科菲耶夫:原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主要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三个桔子的爱情》、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他的作品旋律清新,和声新颖,手法独特。
圣一桑:法国作曲家,主要作品有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交响诗《骷髅之舞》以及小提琴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强力五人集团:十九世纪俄罗斯五位音乐家组成的集体,他们是巴拉基列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居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他们提倡以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民族风格,重视俄罗斯音乐的民族化问题,并在自己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实践了他们的主张。普希金的戏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成了穆索尔斯基的同名歌剧的基础,古老的俄罗斯史诗《伊戈尔王远征记》在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王》中再现,梅伊的历史剧成了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歌剧《普斯考夫姑娘》和《沙皇的未婚妻》的创作材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雪女郎》、果戈里的《五月之夜》和《圣诞节的前夜》也都成了他的题材,后来他又以普希金的神话《萨旦王的故事》《金鸡》为基础创作了神话歌剧。
(申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