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争春

2016-05-30 10:48周传馨
海峡摄影时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靖州斗牛苗家

周传馨

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曾说:“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苗族,曾被迫离开故土,五次大迁徙,如蒲公英吹向四面八方。他们与山水同吟,与日月共舞。身披对故土的思念,头顶对幸福的向往。他们在湖南西部的张家界、湘西州、怀化、邵阳,闪耀着奇异的光彩。

斗牛迎新春

苗寨自古有着斗牛迎春的习俗。每年农历腊月十六,只听斗牛堂边上“砰、砰、砰”三声铁炮巨响,场上腾起三柱白烟,比赛正式开始,第一对斗牛开始打斗。斗牛中,参战的牛主将两牛头相对,牛身对立,在相距约两米处,同时将牛鼻绳放开。两头牛好像“仇人”一样,径直朝对方冲去,八蹄狂奔,四角相撞,一声“轰”响,四只硕大的弯角纠缠在一起,相互处于胶着状态。两边主客人都在为与自家有关的牛喝彩助威,同时他们也可以从后头或侧面用手推肩顶,给牛助力。四面观众也为两边斗牛吆喝助彩,气氛热烈。几经交手,一头牛不敌对手落荒而逃。

据悉,斗牛风情起源于三国时期,由于那时诸侯割据称雄,四处争霸相互残杀,刘备请来军师孔明指点江山平息战乱。当时苗王孟获称雄于月亮山腹地不愿归顺。孔明七擒孟获,终于平息月亮山区各路诸侯纷争的战火,故将“故格山”改名为“孔明山”,为使月亮山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建了“孔明斗牛堂”,用牛打架来取代各山寨间、各宗族间、各诸侯间的战争。

斗牛所选之牛,是每个村寨集资共同购买的水牯牛,专人饲养,专供角斗,不从事生产,谓之“打牛”。斗牛时间多在春耕前或秋收后,逢亥日举行。先由主办村寨发出通知,届时各寨把牛牵到传统的“斗牛塘”,少则六七头,多则十余头。有的披红挂彩,头戴彩色球,颈悬响铃,有的背负龙凤木鞍,上插五色小旗、雉尾,威风凛凛,神气十足。临斗之前,双方各派代表观察牛角,商议“角斗”时间,谓之“比角”,若无异议,即各自给“打牛”灌上米酒数斤,使之眼红发威,在三声铁炮和众人前推后拥下怂牛入场,直往前冲,对碰。斗至预定时间,若仍不分胜负,双方各自用绳索套住牛腿往后拉开,是为“平局”。无论是赢是平,都鸣锣击鼓燃放鞭炮,牵牛绕场数周,欢呼胜利。客人燃炮庆贺,场上一片欢腾。散场后,主人要邀请庆贺者进寨,设酒肉款待。

模拟大自然的“和声”

你有没有听过一种歌曲,由讲到唱,由低到高,由单声慢慢向多声部聚合,一句上升一级台阶,让你思绪飞扬,仿佛乘着一支轻巧、悠长的歌梯,通往白云深处的天堂。它是苗家特有的歌,叫歌蓥,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

沿沅江支流渠江一路向南就可以找到它。怀化西南部,紧邻最南端的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山歌之乡,苗族占了全县人口的40%。

“太阳出来照山冈,苗家儿女喜洋洋,渠江绿水荡碧波,靖州城乡好风光。”呵,苗家男女青年交友结伴的茶棚里好热闹,歌声欢腾,银饰叮当。

无需乐器伴奏,经验丰富的歌师不慌不忙,沉着地张开嘴。低浑的男声渐起,苗家新貌娓娓道来,像拍岸的轻涛,渐渐覆盖天空与大地。一个嘹亮的男声突起,直冲云霄。紧接着,更多热情的声音起来了,盘旋上升。

“抬脚难走五里路,举手难攀五尺山”的深山老林成为滋养苗歌的沃土。“歌肇鸿古,曲变竹枝,咏土风,陈古绩,声绰约,流漫,旷达”——《靖州乡土志》记载了当地苗人模拟大自然“和声”的悠长历史。加上生产、生活的狩猎声、伐木声,苗人在山里学会歌唱,学会生活。他们失去了平原的悠闲富足,却拥抱了大山的美好纯净。

“饭养命,歌宽心。”苗人在,歌就不会停。茶歌、饭歌、酒歌、烟歌、嫁歌,婚礼后新郎给新娘娘家打糍粑,请新娘担水时唱担水歌。那口水井,那座茶亭,那些吊脚楼,都听过许多歌。

猜你喜欢
靖州斗牛苗家
快乐苗家女
反对斗牛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
有头斗牛不爱斗
小小苗家妹
苗家小阿妹
湖南靖州设立湿地自然学校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西班牙斗牛的来历
苗家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