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6-05-30 22:41:08郑兴碧
亚太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服务模式自主学习

郑兴碧

摘 要: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它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为学生走出校门后更好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诸多方面中,图书馆是不可或缺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尤其重要。本文提出了服务理念创、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以及服务宣传几个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教育;自主学习;图书馆;服务模式

一、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当今的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新的资讯传播方式不断出现,特别是网络和移动平台的迅猛发展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数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日趋增加。

(一)为适应新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需要自主学习

当今社会是开放性的社会,现代传媒与资讯的高度发达,完全打破了空间界限,特别是网络世界如同信息海洋,这有助于我们的大学生更加便利地接受大量新鲜的信息和先进的观念,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这种开放性、交互性远超以往,这一切都促使教育模式发生变革。信息网络将文本、视频、音频等集成一体,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以与外界自由地进行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这要求大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所谓创新,是以有别于常规或不同于常人的思路、见解为导向去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路径、环境的行为。这需要教育打破常规,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的能力的人才,为此,大学生也必须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是大学生适应客观社会的必然要求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知识的不断更新,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知识的广泛应用导致新职业和新技术的使用,个人知识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不然将被知识发展的大潮吞没,被社会淘汰,迫使从业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拓展业务能力,才能够适应新的问题和任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斯指出,在半个世纪前,人们从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可以运用到其退休,而在当今,这个数字缩减为2%。大学生在校字习到的知识技能不再是一劳永逸,有些知识在毕业时可能就已淘汰,这就需要大学生不断地从社会这个大学中汲取知识,否则将不能胜任专业岗位,毕业时即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机。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更新自我、提升自我,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

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终身学习,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了确立学习者主体、关注学习者需要、形成学习的正确态度、保持学习的延续、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能力、利用学习资源、拓展学习场所等方面。而这些条件的具备必须要求学习者具备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的学习多数是迈向社会前的最后学校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开始。所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所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如前所述,无论是科技进步还是职业发展,都要求个体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来不断掌握更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完善自己的生活。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毕生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我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为了分析我校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中找出图书馆可以发挥作用的方面,探索图书馆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进行服务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此次调查的对象是贵州财经大学的学生,通过在教室、图书馆、寝室发放问卷2000余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看出,我校大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现状如下:

(一)大多数学生愿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从课余时间设置的问题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大学生大多认为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占70%,而且是要利用课余的大部分时间来学习;大多数学生认为课余时间的学习主要由来自己安排,而不是老师和学校强迫,这说明学在认为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者部分学生学习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从学生的课余时间的数量上来看,我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2-5小时的占59%,5-8小时的占25%,这说明我校大学生每天至少有两个小时的课余时间。但是,从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来看,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的课余时间是用来学习,用课余时间来娱乐的学生所占的比重比用课余时间来学习的学生所占的比重还要偏高,这表明大多数学生愿意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多数学生却把时间用于娱乐,他们在学习氛围相对轻松、学习时间相对宽裕的大学校园里放松了对学习的警惕而感到迷茫以至于对较多的课余时间没有做好安排。

(二)多数学生选择在图书馆进行课余学习

通过调查发现,在选择学习场所、到馆率和到馆时间上,有53%的学生选择图书馆作为课余时间的学习场所,90%以上的学生每周到馆一次,13%的学生每周到馆5次以上,有47%的学生每次在图书馆学习的时间达到3-5个小时,有19%的学生整天呆在图书馆学习,这说明图书馆已经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重要阵地。所以我们选择图书馆的使用情况来分析我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三)学生依然偏爱纸质资源

在到图书馆主要利用的资源选择上,38%的学生选择纸本资源,12%的学生选择电子资源,34%的学生表示都使用过。使用纸本资源的学生高出使用电子资源的学生26个百分点。这表明,我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上还拘泥于纸质资源上,还是把纸本图书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这说明学生的阅读习惯还没有转变过来,同时,图书馆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任重而道远。

(四)阅读媒介的选择

57%的同学认为他们会偶尔使用手机或计算机作为主要的阅读媒介;62%的同学认为偶尔使用手机或计算机来学习;46%的学生认为传统纸质文献比计算机或手机更适合阅读;同时48%的同学认为计算机或手机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在选择自主学习媒介时更希望使用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手机或者计算机,但是由于现阶段技术发展的制约影响,导致手机或者计算机没有传统纸质文献更加便捷,所以现阶段同学们更多的使用纸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媒介仍旧需要更强大的技术支持才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流方式。

(五)图书馆资源基本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图书馆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43%的学生认为是提供资源,38%认为是提供场地,只有9%的学生选择教授学习方法,10%的学生选择提供疑难咨询。在图书馆的资源满意度方面,22.4%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资源能满足他们的自主学习,60.2%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资源基本能满足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要求,17%的学生认为图书馆的资源不能满足他们自主学习的需求;至于对图书馆文献资源不满足的原因,22%的学生认为内容不够合理,30%的认为结构不够合理,34%认为图书馆的资源更新太慢、过于陈旧,14%认为学术性不够;在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和服务方面,我校大学生认为图书馆的数据库、电子书、多媒体资源、参考咨询服务都需要加强,这说明图书馆的资源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

图书馆的服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只有16%的在图书馆实通过工作人员来查找图书,自主在书架上查找的是41%,其他的是通过网站或手机客户端查找;在图书馆的其他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方面,28%的认为是馆舍设备,22%的认为是工作人员的水平,26%的认为是咨询服务质量,24%认为是学习环境;我们不难看出图书工作人员的素质及服务水平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图书馆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发挥工作人员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

三、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以读者需求为发展方向,注重信息技术环境下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图书馆海量的信息资源优势,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服务理念创新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面对面服务,发展变化为更多虚拟环境下的参考咨询及信息服务。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求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要随之发生改变,具体体现为:服务方式的个性化、服务手段的自动化、服务内容的精品化、服务过程的人性化。要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加大数字阅读环境下对读者服务工作的研究和投入,加大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做好数字资源的推荐、宣传工作,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开展移动服务,让读者通过多种渠道,从图书馆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

(二)服务手段创新

快速且高效地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所要达到的目标。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合,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搭建起了交互式的沟通、交流平台,信息得以快速传递和反馈。

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开发的QQ、微博、微信是人们常用的即时免费通信软件,也是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发布的重要平台,在智能终端设备上的应用非常普及。图书馆利用QQ、微博、微信的用户数量优势开展读者服务,可以向读者推送多种形式的信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用最少的投入达到快速传递信息的目的,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而高校读者群体中学生、教师对以上三种通信软件的应用率更高,图书馆可以对不同类别的读者进行细分,通过嵌入或创建用户群,如班级群、学生社团群、教师科研群及其他各种功能的读者群等,在群中实现高校图书馆各种服务,包括图书馆新闻发布、图书到期提示、新书推介、阅读推广、参考咨询、学科服务、用户培训等,以达到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空间、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三)服务方式创新

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时代,服务对象的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兴趣爱好都不一样,由此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层次也各有不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应在深入了解读者需求的前提下,主动为读者的个性需求“量身定制”,提供读者真正需要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向有需求的读者提供移动阅读服务、订制服务(RSS),读者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关注的最新信息。

(四)服务宣传创新

网络带给读者的是海量的信息、精准的检索和快速的传递,而我们并不希望读者因此而远离实体图书馆,从而无法感知图书馆优美的环境、人文的关怀、温馨的氛围。这对阅读推广和培养读者人际沟通能力、自主阅读能力是不利的。因此,在数字虚拟环境以外,图书馆还应该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服务宣传活动,鼓励读者走近实体图书馆。服务宣传活动的创新举措可以有这么一些:1.“学霸养成计划”。在发给新生的录取通知书里,都附有一张介绍图书馆的宣传页,上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图书馆的资源及环境,并向新生推介本专业书籍,倡议新生积极利用图书馆,争做多读书、读好书、成绩优异的“学霸”。2.“读书达人”评选活动。图书馆通过借阅量统计,选取借阅册数最多的三名学生,分列一、二、三名进行表彰,并请获奖学生上台演讲,分享自己读书的体验和快乐。3.“真人图书馆”活动,是指读者可以“借”一个活生生的人交谈,获得更多的见识的活动,它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是阅读和交流方式的创新,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http://www.chuban.cc/ztjj/yddc/2015yd/201504/t20150422_165753.html.

[2]中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超过50%.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5/04-21/7222949.shtml.

[3]陈恩满.高校图书馆QQ群嵌入式服务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5):48-52.

[4]陆波.阅读模式变革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3,(3).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服务模式自主学习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科教导刊(2016年20期)2016-12-27 17:06:43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30:21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40:05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基于用户馆文献传递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1:16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