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 20:35:41赵素芝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应用高中历史

赵素芝

摘    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各高中学习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也有了极大的优化和创新,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导学案作为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其在高中课堂教学中也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本文简要概述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并就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导学案;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导学案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新兴起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它的主旨是通过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引导教学和自主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下面,文章就导学案的含义、原则等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和分析,并研究和提出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好的应用导学案模式,从而有效发挥导学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成效和质量。

一、导学案的概述

1. 导学案的含义。导学案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新课程大纲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集体研究—个人备课—集体研究”的模式,对教学课程所编写的学习方案。它的编写目的就是素质教育,其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优化发展。

2. 导学案的编写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具体表现为:

1)问题化原则。即通过设定一个具体的情景,将课堂教学中所用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导入和串联。

2)课时化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实行“一课时一学案”的模式,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导学案的时效性、针对性和计划性。

3)递进/层次性原则。即在编写导学案时,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在导学案的内容上有不同的体现,例如鼓励下游学生、激励中游学生、挑战上游学生,这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

4)方法化原则。即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对问题的自主学习、探索、解答等环节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正确、科学指导。

3. 导学案的备课模式。目前,导学案的基本备课模式可大体概括为“预前备课、集体探索、轮流备课、学案优化、师生合作”。其备课方式主要包括有几种,具体为:集体备课、整体备课、轮流主备、课前备课、课后备课以及整理成册。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导学案的应用措施

高中历史教师要想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导学案的应用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以应用和强化。具体措施如下:

1. 优化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设计是顺利开展导学案模式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优化和加强导学案的设计编写质量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认真学习和研究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大纲要求,并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当前社会环境进行问题情景的设计,避免学案内容偏离大纲。同时,还要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以及能力出发,综合性的编写学案规划,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对于不同历史成绩和能力的学生,在编写学案时要予以区分,严格遵循梯度性和层次性原则,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

2. 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导学案模式中虽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师在其中的指导、引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在导学案发放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和书目,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预习和研究,寻找、学习和探讨本课时的历史知识点,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对其出现的疑问和错误进行及时引导和指正,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够积极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3. 提高课堂讲学的效率。教师要通过导学案首先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自学,并交流和探讨课后问题,从而使其在认识上对历史教材知识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掌握。而后,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着重探讨,并对知识点进行精要讲解。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并指出其在理解、掌握等方面的错误,指导学生加以纠正。注意,在疑难解答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启发性教学,切忌面面俱到,从而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和研究能力。

4. 完善课后评价总结机制。在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教师要在课尾或第二次上课时对本节课或上堂课的相关知识点以及运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反思、自评、初省等),并对学习过程中的优秀表现进行表扬,对错误问题进行指导改正。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上次导学案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的调整和优化之后的学案内容,以期使导学案的内容紧扣历史教材的大纲要求,更好的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自主学习、探索、解疑等综合素质能力。

结语

导学案作为一种符合新课改大纲要求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水平。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合理的运用导学案模式,明确教学中的师生地位和关系,将“导”和“学”科学、正确的贯彻落实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更好的激发和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更好的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大中.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04):

141-142.

[2] 张方.以导学案为载体、“先学后教”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

环节探讨[J].学周刊,2013(03):143-144.

[3] 周兵.“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黑龙江史

志,2014(13):378-379.

猜你喜欢
导学案教学应用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56:58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2:40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7:00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3:28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