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颖
随着课改步伐进一步加快,高考语文分值进一步提高,新的形势对教师的素质及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能反映这两点的就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如何高效地完成写作。高考题本身神秘莫测、不可捉摸,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方法,抓住关键,任凭狂风巨浪,你依然可以笑傲江湖!
语文写作的形式与类别多种多样,有散文的写作、记叙文的写作、小说的写作等,而我只就议论文写作这一方面谈一谈课内教材教学与它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篇完整的议论文需要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构成:为了让文章有力透纸背之功效,就必须有鲜明而又一针见血的论点;要让文章内容具有强烈的论辩性,就要有多样的论证方法;要想文章充实又深刻,要有充足而丰富的论据;要想使文章无懈可击、一气呵成,还要有严谨的论证结构。这些对于语文素养较高的老师来说尚且难于应付,更何况是涉世未深的学生呢?对于刚上高二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教育具有普遍性,要让大部分学生学会阅读与写作,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除了扩大学生的视野,多读多练外,其实课内教材教学是一块不可忽略的阵地。教材中的文章都是历经“大浪”淘尽的精华,我们要从中汲取更多的养料来灌溉成长中的学生,让他们“有法可依”,灵活运用课内所学,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无懈可击的议论结构得法于课内
有人把议论文的结构比喻成相亲的女子,无论是亭亭玉立的还是娇小可人的,总之,第一眼要给人爽心悦目之感。这足够说明议论文结构对于审阅者的重要性。一篇好的议论文首先要做到结构严密。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无外乎总分当中的并列式和总分当中的层进式两种。对于议论文写作不成熟的高二学生来说,能够准确而灵活地运用第一种结构模式就相当不错了。这种模式的范本就来源于课文《六国论》,这篇文章中的论证结构之严谨可见一斑。苏洵为了驳斥当时宋朝的当权派对契丹、西夏所推行的妥协、进贡的政策,他就历史事实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观点。为了全面而准确地论述这个观点,紧接着就又提出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一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第一段就构成了文章的总写段落。在文章的第二和第三段分别论述上面的两个分论点,这两段之间就构成了并列关系。这种并列结构对学生来说易学习、易掌握、易应用。讲完结构就布置相应的作文训练,哪怕是只列个提纲都能强化记忆。
二、充实而丰富的论据来自于课内
学生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难的恐怕就是没有材料可写,审完作文材料,找准立意后大脑一片空白,想不出可作论据的素材。在“题海”战术抢占学生大部分时间而造成学生零阅读的现状下,课内教材就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素材储备的仓库,好好利用就会开发出无限的再生价值。这也是一些老师常常忽略的一点。
在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根据课文内容可提炼出下面的重点:赵国朝堂上,蔺相如位居“廉颇之右”,廉颇乃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后蔺相如见廉颇车至,则“引车避匿”,以致引起门人心中大不满。相如的一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可谓千秋生辉。廉颇闻之,负荆请罪,且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这一段材料就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运用。如:从廉颇的角度可用于“勇于承担错误”的话题;从蔺相如的角度可以用于“智勇”“团结合作”“小与大”“宽容”等话题。
在学《鸿门宴》时,可以记住里面几个人物的几个典型事迹,从中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比如:刘邦在处境艰难时的善于聆听;樊哙在强敌面前的不卑不亢;项羽在与敌手竞争中的光明磊落等,这些在不同的话题中均可引用。还有很多例子,只要善于思考,就会发现教材是一座丰富的宝库,等待你去挖掘。
三、多样性的论证方法汲取于课内
恰当运用论证方法是议论文论述深刻的有力保证。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一)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二)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三)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四)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
(五)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的。如《六国论》就运用了对比、假设、引用等几种方法,把“赂秦”策略的不可取与坚持抗争能延续国家的统治论述得非常到位,使得文章内容充满着思辨的深刻性。《拿来主义》在论述对待文化遗产不同态度时运用了化抽象为具体的形象的比喻论证方法,文章通俗易懂而又让人有回味无穷之感。
四、简练而优美的语言源自于课内
议论文的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铿锵有力,带有一定的严肃性,但也不必板起面孔。句式的灵活多样会为“正襟危坐”的议论文带来灵动的活力。尤其是对偶句式、排比句式的运用会为议论文的写作增色。《劝学》里时而气势磅礴的大段排比,时而婉转多变的整散结合,时而整齐划一的并举对偶,文章读起来节奏和谐、朗朗上口。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过秦论》《六国论》等等。
鉴于议论文写作的特点,我归纳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学习的几个方面,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借“课内教学”之石来攻“议论文写作”这块美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