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16-05-30 19:15宋胜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环境课程整合初中语文

宋胜霞

【摘 要】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学习环境;教学模式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手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而且也影响着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这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从当前的教育现状看,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多彩的信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知识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原理、文学场景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学生们在仿真环境下感受、理解知识的内涵,进而为其建构稳定的知识基础创造了条件。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以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近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我感受到了网络的神奇,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更有魅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2)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3)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4)学习的主动性:以上特性决定了信息化的学习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其余如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特性已是众所周知。

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三、教育理论基础

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中国石拱桥》教学时,将搜集的形式各样的桥的图片与课文文本、课文朗读声音文件结合制作Flash朗读影片,随着课文朗读,适时展示处于田间地头的各种桥的图片。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制作拱桥形成过程动画,按步骤演示处于黔东南境内施秉县城的几座大桥。抽象的事理在几十秒的动画演示中变得直观可感,学生情绪高涨,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运用此类方法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语文教学,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体会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符合教学要求的情境,使教学形式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如,在《乡愁》这篇课文教学时,课前先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学生初步认识到读这篇课文时应使用深沉的语调来表现浓浓的“乡愁”,语速舒缓,情感真挚。然而由于学生对于“乡愁”的了解不是很深,更不能理解当时作者余光中自少年时期的漂泊至人到中年后的沧桑,因而无法酝酿出真切的感情来读课文。于是学生便用了延长声音的朗读法,使诗歌读得怪声怪气,本来一首情感真挚的抒情诗歌被学生读坏了。为此,创设语境便成了必然。先给学生放一段“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的歌曲、再播放很多的海外游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的录像,再配乐朗诵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于是,趁热打铁、厚积薄发,让学生谈自己所了解的“乡 愁”。这时,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这一遍,学生的感情非常真挚。此时,随着情境的移动,乡愁的内容再一变,变成了那可恼的海峡。这种融图像、画文于一体的形式,生动活泼,强化了对课文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传统媒体。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多媒体教学替代传统媒体如黑板、粉笔等趋势,成了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权代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粉笔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任意增删,而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会有忽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无法加到板书中去,如果借助粉笔和黑板这种“灵感”就会得到充分展示。

(2)计算机操作不能代替讲述。计算机操作代替讲述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虽然也有学生与计算机对话的过程,具有趣味性、动态性、交互性的特点,而且色彩鲜艳,画面精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缺少与教师、同学的交流,显然对学生的语言不利,无法弥补人文境界和语用环境的缺失。因此,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

(3)人机的交往不能代替师生的交流。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实践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课件“统治”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人际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教学技巧和现代化的教学“武器”,更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如果过分突出教师的“表演”,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便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只要我们注意在运用中克服其局限性,充分发挥其长处,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必将对新课程的实施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学习环境课程整合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