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如何避免硬伤

2016-05-30 17:26韩朝胜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入题小巷面条

韩朝胜

[选材切题是第一位的]

审题失误,选材偏了,就不能表现对考题的价值判断。如面对“品味时尚”这道作文题,不少同学把“爱国主义”当作“时尚”,大写特写爱国人士的事迹。有同学受提示语的影响,认为“只有经典才是时尚”,选材回到了古代。一同学写“熟悉”,从古龙小说中选材,亦犯大忌。一同学写“弯道超越”,真写自己两次在上学路上的弯道上超车的事情。以上都是选材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切题不到位,影响到后面的发挥。

以上几名同学审题失误了,就算选材再准确也是白费力气,因为材料不能表达中心,为题所用。所以,同学们不能一心想着在选材上不与别人撞车而忽略了与题目的衔接。创新是在切题基础上的创新,这是考场作文的重要原则。

[起笔入题忌拖沓]

一篇800字的作文,哪有余墨转弯抹角,必须快速入题,把主体内容表现出来。而许多同学常犯“入题慢”的毛病,显示主旨的内容“千呼万唤不出来”。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给人的印象就像皮厚馅少的包子。来看一篇问题记叙文的开头几段:

①我喜欢独自欣赏初春时枯树枝上钻出的一抹新绿,那是它们在展示自己争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旺盛的生命力;我敬重破茧时斑斓的蝶影,那是它们不甘于束缚、力争活出美丽的宣言;我敬佩面对湍急的水流仍拼命向上划的渔夫们,那是他们在力争上游时一道精神风景。力争人生的上游,在不断地感悟中去寻找生命的真谛,生命才更有意义!

②一个人怎样才能在人生旅途做到力争上游呢?

③记得初中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每次考试都在及格线上“徘徊”。为此,父母没少在我面前唠叨,老师也多次找我“面授机宜”,大家都希望我能加把劲,力争上游。但我却总是提不起劲,因为我喜欢语文,喜欢语文世界里散发出来的馨香;我也喜欢英语,喜欢二十六个字母于千变万化中展现出来的美丽。而一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公式、定理和一些奇形怪状的“符号”,我的头就会一个变成两个大。

④然而,高一时的学校运动会改变了我……(《力争人生的上游》)

咋一看开头,还以为是议论文。接着往下看,却发现主体部分是记叙文,详细讲述了作者参加运动会的经过与感悟。这样看来,这篇作文开头的一段议论就属于画蛇添足了,完全可以直接从②节切入。

2015年高考江苏作文阅卷组公布的几篇优秀记叙文入题都很快,作者下笔都是开门见山,不绕弯子,直奔主要情节。在下文中,笔者出示的范文《小巷面条香》就符合“快速入题”这一特征,同学们可以验证一下。

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主人是位老人。(起笔入题,简洁明快)

……

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可不会谦虚,总是热烈地应承,并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制的,卤是到乡下的钓翁讨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搶了生意?”老人却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诀,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老人的智慧就体现在这里)

老人的儿子也是厨师。熟客们会发现,父子俩的面颇为不同。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一句:“老爷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至于我,偏爱老人的面。老人的面筋道,叔叔的面偏软;老人的面味轻,叔叔的面味重。有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的确,叔叔的面上会淋一勺虾子油,而老人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人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迸溅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人的智慧,也许便是他灵魂留在面中了。(精彩描写大大刺激了读者的味蕾)

终于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小巷。临走时,老人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三根香菜和几滴猪油。老人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后来,我又去吃一次面。老人已经不在,但叔叔的面里却分明有几分父亲的影子。至于在客人间熟稔地招呼着的,却是一位与我差不多大的小伙子了……

记叙文之所以容易得高分,靠的就是它有故事,有人物,让读者觉得这个人就在你身边。有鉴于此,记叙文的开头就要像《小巷面条香》这样直奔故事,不要拖沓。

[适当点缀议论抒情]

一些同学写记叙文时,喜欢大段题记或议论开头,大段抒情结尾,中间加一个情节松散的故事。这种用散文式的笔法写成的记叙文,其实不是正宗的记叙文。记叙文应靠精当的记叙和精彩的描写吸引读者,议论与抒情只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若大段议论或肆意抒情,就会喧宾夺主,影响记叙文的文体特征。2015年高考江苏满分记叙文《王大爷的早餐店》在处理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的比重问题上恰到好处,值得同学们学习。这篇作文堪称最典型的记叙文了,情节虽不复杂,但文中飘出一股浓浓的生活味。这些都得益于叙述与描写的生动,如第6节“王大爷笑眯眯的,我甚至觉得他的皱纹都特别可爱”一句,写出了考生观察的专注、想像的逼真、情感的饱满。此外文章只在结尾处轻点一笔议论,挑明了主旨——

王大爷,你一点也不傻,你就是心里敞亮才过得好啊!

[不给读者留下质疑的情节]

情节合理是记叙文的基本要求,但是2015年高考江苏阅卷组公布出来的多篇优秀记叙文在情节上也有美中不足之处。比如上文的《小巷面条香》开篇简洁明快,人物形象丰满,生活味浓厚,几乎堪称完美之作。但读到后面,仍然有一个小小的瑕疵——这家面馆的口味最后到底走的是哪条路线?在笔者看来,不如将最后一节文字删除,反而能使故事的结尾有一种“余音绕梁,面香犹存”之感。

猜你喜欢
入题小巷面条
门前的小巷
《古村小巷》
辽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入题”“破题”和“点题”
辽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入题”“破题”和“点题”
小巷深处
晒面条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乡土文化资源与高中历史学科整合的实施办法
擀面条
煮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