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小鹿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的趋势明显,自去年12月以来在岸市场汇率走弱约3%。汇率调整本是正常现象,但在近两周股市动荡的背景下,人民币的“贬值”引起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国内民众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开始加剧,而美元的持续强势也似乎给迷茫中的中国投资者一丝光亮,正如当年大妈抄底黄金引发热潮一样,一次“换美元”潮似乎就在眼前。
其实,只要稍作理性的分析就可以发现,大规模兑换美元没有必要。
首先来看2015年8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央行政策让人民币逐渐与美元脱钩。自去年8月以来,人民银行已经多次明确将调整汇率政策框架,转向更多地参考一篮子货币、更加市场化和更具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事实上,虽然今年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加速贬值,但其对一篮子货币则大致稳定,这也印证了当前人民币已经逐渐与美元脱钩的现状。第二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些被高估。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元持续强势,包括欧美、新兴市场国家等货币在2015年8月之前一年均相对美元贬值幅度5%-10%甚至更多,而人民币则相对美元并未明显贬值,因此形成了人民币高估的情况。最后是国内“资产荒”的影响。2015年8月“股灾”以来,“资产荒”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主要矛盾之一,表现为金融资产回报率全面下降,导致资本对外投资需求上升,这从利率平价和供求角度支持人民币贬值。
由此可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和资金面因素,而不是通常的基本面因素。
再来分析人民币的未来走势。一种货币贬值的因素主要是基本面的市场因素和政府的主导因素,不过从这两方面看来,人民币继续大幅度贬值的可能都很小。
此次人民币贬值与当年的泰铢、卢布不同,不存在崩盘的可能。泰铢崩盘的背景是东南亚危机。当时东南亚国家有大量外债,资本的外逃导致实体经济撤资严重,进而引起了国家经济崩溃;俄罗斯卢布危机的背景是原油价格暴跌,导致俄罗斯经济重创,GDP直接下滑了超过6个百分点。2015年中国经济基本面下滑并不大,GDP仍保持7%左右的增长。人民币贬值既不是外债问题,又不是实体经济严重恶化,所以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贬值,也不存在大量资本外逃导致经济崩盘的可能。
而从政府行为看.中国政府利用人民币大幅贬值这一汇率工具的可能也不大。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的确会对对促进出口产生效果,但国际大环境变动,外需疲软、出口竞争对手相应贬值等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掉人民币贬值的效果。相反,人民币大幅贬值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贬值预期,引发资本外流,冲击国内金融和经济稳定。
因此,不管是出于经济因素还是政府政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不高。
最后,还要分析下投资美元的收益前景。
这次不少人兑换美元的目标跟2013年中国大妈大举买入黄金略有不同。当时投资者是抄底黄金以期获得“增值”收益,而当前民众对“美元”的需求基本上都是出于“保值”的目的,是对当前“资产荒”现状的盲目选择,对外汇市场的了解不够充分。
外汇市场跟商品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不仅要靠对美元汇率走势,还需要看其实际购买力。虽然对美元汇率下降,但人民币仍能够买到更多的欧元、英镑、日元等,对美元汇率的走低实际上并不会对人民币的币值有太大的影响。就在人民币对美元出现贬值的最近两年,相对全球一篮子货币来说,其购买力依然在上升而非下降。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美元真正大幅升值是在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初,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冲着持有美元以保值和增值,投资者可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面临踏错节奏的风险。
综上所述,靠兑换美元来保值甚至增值并不是无风险套利,就算有收益,也不会太大,4%左右的收益相对稳健型理财产品没有任何优势。为不高的收益而负担美国资本市场的风险,是个不怎么明智的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