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芝
【摘 要】近几年来,幼儿园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幼儿独立习惯的重要性,是影响幼儿入学适应性和健康成长的关键,也被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没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会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独立习惯;养成教育
幼小衔接中独立习惯的培养是影响幼儿入学适应性和健康成长的关键,被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没得到很好的解决。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其做了分析认为:从生活细节出发,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领域都重视好幼小衔接工作中独立习惯的培养,我们的教育事业工作就会获得提高,并且会有质的突破。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小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爸爸妈妈对待小孩子的正确态度、和谐的庭气氛、严而适当的教育方式及爸爸妈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小孩子形成健康个性和行为的必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睦的、平等的、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小孩子在良好的情感环境中生活、成长,他们会感到自由、舒畅、温暖、幸福,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的气氛,使幼儿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愉悦感,这是培养幼儿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必要的外部条件。
幼儿的独立性并不仅在幼儿园中经过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我认为只有家园共同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需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密切配合,经常沟通,采用家访、书信、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来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需要家园合作,齐心协力。
二、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枯燥又无味,学习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将游戏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后,游戏就能发挥特有的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兴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便于孩子掌握自理能力的技巧。从生活细节出发,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在常规上的要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在游戏中使幼儿获得知识,尽量在活动结束后喝水、上厕所,要求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1]。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一系列的事情,有些孩子出现下课先去玩,等到快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忙去厕所等现象[2],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开展了如何做一名小学生的主题活动,对入学前幼儿容易出现的问题设计成一些幼小衔接的活动,如“课间十分钟、整理文具、我心目中的小学”等活动,就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在“课间十分钟”活动中,就是让幼儿感受课间10分钟应做些什么,不应做什么。
三、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家长应该在这一阶段主动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给幼儿适当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让他们独立完成学校所布置的家庭作业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有意识地让他们协助家长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家长切勿固守传统观念,强制令幼儿在这一阶段读写拼音,或者忽视对幼儿兴趣的关注,导致孩子的身上背上大人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做法[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并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因为孩子写字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不好的习惯到高年级是很难改的。在大班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汉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
四、给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
在自由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老师提出要求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表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简单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确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4]。可以要求幼儿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等。虽然有时他们吃饭的速度很慢、他们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齐,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净,但是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做主,给他们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以此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教师更要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幼儿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 幼儿之间是存在能力差异的,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幼儿,我们应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周围世界,并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5]。
五、表扬增加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勇气
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时,应经常运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强化他的行为。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我们父母可以及时的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谢谢”,“你真棒!”,“孩子,你做的真好!”孩子听到赞扬的话语后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了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与此同时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只有经历过失败的洗礼才会看见成功的彩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我们应放手让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围内自理,让他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从而在其中学会协调自己的感知,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行为的方式,成为独立自主,具有健康人格特征的现代儿童。
总之,注重孩子的幼小衔接过程中独立习惯的培养,是老师和家长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大家皆受益的主题,做好此工作,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少走许多弯路,也是一个长久并且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教工作的必要性和不足之处,也客观地让家长、学校和幼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不同的情况。希望幼儿园把握好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加强交流与沟通,积极探索适合幼儿过渡过程中独立习惯培养的良好方法。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