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现今的信息化社会,素养对我们每个公民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技术素养没有统一的概念定论,各国的学者对这些概念定义也是不尽相同,造成了运用上的模糊。
关键词: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78-01
一、混乱使用的现状
(一)概念使用混乱
1.政策层面上
(1)美国。在使用信息素养、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这些概念时各国没有统一的标准。美国威斯康星州早在1998年就推出了一系列完备的“信息技术素养”的统一标准,从四年级到八年级和到十二年级这三个阶段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了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以修改和完善,现如今早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2)我国。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发展趋势迅速。2003年,教育部阐释了信息素养的含义,即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但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对信息素养、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的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限制。由于国别的不同,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国家发展程度的不同,在政策层面上所使用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的用法是不同的,使用的现状也是混乱的。
2.实践层面上
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是采用信息素养这个概念,而美国最典型的代表是威斯康星州,他们运用的是信息技术素养这个概念。采用不同的“素养”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不同的。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课程上所学到知识,对自己接下来的学习活动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安排。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学活动模式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有效的使用必要信息和技术的能力。可见,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交流、合作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比纯粹地掌握技术重要得多。然而,在我国,虽然颁发了一系列纲要,提出“信息素养是人的基本素养,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可效果不理想,学生的信息技术课主要参照书本,对一些信息知识的掌握还处于表面,他们所掌握的是对电脑一些基本操作、简单的资料收集,可见我国信息素养现状不是很乐观。
3.理论层面上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每一个公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公民对信息和相关技术敏感度,在必要时判断这个信息是否有价值,选择恰当技术利用信息,对信息的把控是每一个公民生活在信息时代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二)混乱引发不良后果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技术素养没有统一的定论,各国的学者对这些概念定义也是不尽相同,造成了运用上的模糊。学者们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存在分歧,学术界使用混乱。
(三)界定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只有概念清晰,、研究起来才能够有侧重点,才能更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把概念区分清楚,才能有效的提升公民在信息时代生存的能力,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信息技术素养的含义历史变迁
(一)技术素养
技术素养主要侧重强调的是技术的应用。“技术素养”的提出和当时信息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美国因特网创建成功这个大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当时的社会就是需要有培养出在技术方面过硬的人才,将技术素养分成了三个相互依存的维度,即知识体系,思维及行动方式,还有能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以此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二)信息素养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车可斯基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概念,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近些年来我国互联网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进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阶段,这个阶段重点要推动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创新,要在这个日益复杂、信息膨胀的知识型社会中成功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公民必须学会有效地利用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素养
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把信息技术素养分为基本技术素养和流利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指使用工具、资源、程序和系统负责任地获取和评价任何一种媒体的信息,以及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进行清楚的交流、做出信息决策、建构知识、开发产品和系统的能力。设置信息技术素养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适应信息化社会和高技术社会。
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出更加全面的诠释了信息社会对人要求的不断提高过程,公民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来适应信息社会,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三、为信息技术素养正名
信息技术素养是培养人的综合能力,现在信息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对人们的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素养作为人才培养基本素养已经成为国际化的趋势。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素养概念统一。
(一)政策层面进行规范
我国在大政方针上运用的是信息素养这个概念,但是信息技术素养包含信息素养这层概念,又增加了技术这个层面,这样即符合我国的国情也符合时代的要求。
我国要在政策上明确的提出要求限定学者使用信息技术素养这样概念的统一要求,避免出现使用混乱的现象,使学者更好的对信息技术素养进行研究,从而促进素养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规范
中学生素养结构是重中之重,各级各类的学校对学生的素养结构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做出明确的指示,各级各类学校也要以身作则,起到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素养结构的完善。
(三)课程标准方面进行规范
不能再走原先的老路,只在信息技术课程上促进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要将信息技术素养延伸到各个学科之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国家要在课程标准上进行大方向上的规范,然后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性化课程标准,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詹青龙,祝智庭.美国威斯康星州《信息技术素养》课程标准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2]高榆,于宝证,张辉,王章豹.大学生技术素养教育探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2).
[3]王晶莹,马龙敏.高中生技术素养的维度与水平——基于北京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