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要:现阶段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即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又给学校预留一个创新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办学条件确立自己的办学哲学,确定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创立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主要载体。本文认为校本课程的特色应体现在独特性、针对性、适应性、民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六个方面。
关键词:校本课程;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198-01
“校本”的含义是什么呢?本文认为“校本”就是以学校的课程资源,师资水平,学生特点为出发点,开发富有创造性的校本课程,旨在丰富学校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化校本课程。那么校本课程的特色该如何体现呢?
一、独特性
独特性,即不同与其他任何学校,具有明显的独一无二的特色。常言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所完全相同的学校,这差异性也正是校本课程存在的理由之一。所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首先必须充分挖掘学校的特色课程资源,激发教师的潜力,彰显社区以及家长的独特优势。
首先,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既然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一种补充,那么校本课程就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课程又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所以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有且只能通过课程得以体现。因此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提炼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文化。
其次,激发教师的潜力。教育学博士徐玉珍说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想要让教师“站起来”就必须给教师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激发教师的潜力,尊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彰显教师在校本课程中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的地位和角色。
最后,彰显社区及家长的优势。学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国家社会密切相关,与所在社区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学校处于社区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的环境中,所以社区的生活性特色也无形中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广泛听取家长的心声,考虑家长的需求,彰显家长的独特优势,提高家长的积极性才能有效促进家校联合则。
二、针对性
针对性,即校本课程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的不同,使得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性的差异和不同的发展水平的需求,所以,校本课程要关注个性,关注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设多种类型的课程,学生可以参照校方提供的校本课程清单,从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满足自身的个性发展去求。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追求之一,从而真正落实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的目的,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三、适应性
适应性,即适合于学校的各种现实条件和发展可能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实赋予了学校一个创新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客观办学条件确立自己的办学哲学,确定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涉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学校组织机构、师资水平、课程资源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有从本校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校的各种条件,做到真正的因地制宜,这样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在具有特色化的同时,也兼具适应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适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适应学校的长远性发展,使校本课程能真正的做到,根植于学校,依赖于学校,服务于学校,彰显学校的活力和特色。
四、民主性
民主性,即学校要有一个民主自由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构。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校长是主导,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社区家长是重点,所以校本课程不是某一团体或个人的教育研究成果,而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学校想要进行变革或革新,首先就要有一个民主自由的组织机构,让教师敢于发言,学生敢于说出心声,社区和家长敢于建言献策,营造一个真正的自由民主的学术研究氛围,尊重每一个人的智慧;其次要有个性化的管理机构,反对传统的集权领导管理模式,实行多级管理,教师、家长、校长三者之间能够进行不断的对话和合作,广泛征求专家、学生、家长、社区等方面的意见,通力合作,积极探索形成一种民主氛围。
五、开放性
开放性,即学校要有要有一定的包容性,课程内容能够总览古今,兼并中西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以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但是他所设计的文化内容不应局限于风土人情、历史人物、民间艺术、传统体育、风景名胜等课程资源,还要从地方文化与历史、经济、社会生活相互联系的探究地方文化,探索学校与地方文化的时空互动发展,实现课程内容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在开发校本课程内容时,还应该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关知识纳入教学内容;适当引进当前的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先进的科学技术,前沿理论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做到博古纳今,环视全球。
六、多元性
多元性,即从多个领域开发课程内容、多个主体实施校本课程、多种方法评价校本课程。
第一,多领域开发课程内容。如果按照学生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自然与科学、人文与社会、身心与健康、艺术与情趣、生活与实践等五大领域。其中,自然与科学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与社会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身心与健康体现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艺术与情趣体现的是人与文化的关系,生活与实践体现人与生活的关系。这五大类既确保了课程的全面性,也确保了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二,多个主体实施校本课程。成尚荣先生说,课程是跑道,课程是“机会”,课程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礼物”。这一观点说明课程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机遇。既然课程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礼物”,那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就不应该忽视学生的主体角色。跬步课程的实施倡导师生共同参与,把教师和学生都视为课程实施的主体,追求多元的课程实施主体。
第三,多种方法评价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体现在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崔允.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李昌官.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J].中小学管理,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