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俊
【摘 要】课程的变革总是由一定的动因引起的,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更新,也推动着教学活动的继续革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适时地创设更多更好的自主探索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大胆地去探索,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现代社会是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会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所必须的能力。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使得学校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埃德加富尔在《学习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是自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与机会,还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升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下面结合我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看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而且对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也必须对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精心设计、策划。教师不能只把网络资源当成是备课寻找素材的来源,也不能仅把计算机当作教师粉笔、语言功能的延伸。而应把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转变成学生手中的笔和纸,最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学生的情感是易于被激起的,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相关教学场景、景象,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信息技术无疑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
这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很多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的问题解决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去自主学习数学。这类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收集的实际生活中的有关素材加以设计,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制作课件,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我也注意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生动形象的鲜活情境,尤其是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过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收集、筛选信息和进行自我分析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欲望。例如教师在教学“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使学生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
这是指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和开放的课外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自主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精心创设情境,集视、听、说、做于一体,设计符合知识结构、适合学生的具体活动形式,比如:实验式、讨论式,竞赛式等等;运用电教媒体,以美丽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以活泼动态的生活情景吸引学生,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如在九年级的“概率”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抛硬币”的模拟游戏活动情境,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形象模拟的功能来进行“抛硬币”的游戏。这样既节约了学习时间,又通过较多次数的实验使结论更具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去认真地想、去理解、去计算、去感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心理情境
这是指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学习的情感场景、景象或氛围,优化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去自主学习数学。教师通过网络等平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并运用信息技术对进步的学生及时地给予鼓励。如在课堂上,当学生表现出色时,给出一个“笑脸”或“竖起大拇指”的鼓励图标;在课外,注意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博客等网络工具,以发E-MAIL或博客留言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学习进步的地方,及時进行鼓励、表扬。这较好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自我,建立起学习信心,促进了相互关心理解、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学习的强烈欲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地演示分析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习题的分析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例如传统的媒体就很难实现相向相遇问题中两个物体同时行动的演示,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教师利用网络、课件等创设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数学的知识库,使之能有所选择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发展。知识库创设的原则是紧扣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由浅入深、分层分类;知识库的利用主要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等,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夯实数学基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林.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新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3
[2]艾修永.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化学习.山东电大学报.2002-1
[3]成尚荣.校园e时代——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