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摘要】: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于重视英语语言文化而忽视了相关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也要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Unit 3, Section A》为例,探讨了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 中国本土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缺失现状和大学英语课堂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2000年南京大学教授从丛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概念,这一概念明确概述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目标语即英语文化内容,忽视母语相关文化知识的现状。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传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西方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作为学习主体母语相关的的中国文化知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国本土文化缺失的原因包括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授课内容和形式单一以及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等。大学英语课堂中中国文化缺失问题应该引起广大英语教育者的重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非常有必要,对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传播中国文化意义重大。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实现培养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基本教学目标。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有利于大学生继承并传播优秀中国文化传统。
二、大学英语课程渗透中国文化的的建议及具体方法
基于大學英语课堂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笔者从实际出发,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第三版Unit 3, Section A, “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 的读写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
1. 在课文导入部分介绍中国文化
课文“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介绍了当今年轻人必须经历的一个新的重要人生阶段“奥德赛岁月”。教师首先根据本单元导语部分提出奥德赛岁月这一主题概念,并简单介绍描述西方国家几代人的一些专有名词, 如Generation Jones, Generation X, Generation Y, Generation Z等。在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这几代人的同时,教师顺势让学生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列举目前中国社会流行的关于几代人及一些特殊年轻群体的表达方式, 如:七零后( Post 70s), 八零后(Post 80s), 九零后(Post 90s), 赖校族(College Dwellers), 啃老族(Neet), 隐婚族(Pseudo-singles) 等, 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三代人的典型特征和不同之处。 对中国当代年轻人的分析和讨论引发了学生对奥德赛岁月的兴趣和思考:“中国当代年轻人是否也经历着奥德赛岁月?它有哪些特征?”。 在课文背景知识介绍中融入中国相关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不仅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理解相关主题的课文,也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的相关词汇和社会现实,达到了学习语言和了解文化的双重目的。
2. 在课文分析部分对比中西方文化
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的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某些角度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让学生通过了解中西方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异同点来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如在文章第3段作者提到“Then during this career they would start a family, ideally before they turned 30,”,在第5段提到“moving away from home, becoming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finding the right spouse and starting a family.”。这是60,70年代的年轻人对人生阶段和“成年”这一概念的理解,这与当代经历奥德赛岁月的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 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化中对“成年”的定义,学生很容易想到孔子的“三十而立”。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翻译其中的“三十而立”。 大多数同学将其翻译为”to find a good career and get married at the age of 30”,这与西方国家60,70年代年轻人对成年的理解有共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孔子生平,帮且学生理解在《论语》原文中, “三十而立”是用来表述了孔子在三十岁时已经开拓了自己的教育事业,成功立足于社会。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认识到在当代社会“三十而立”的“立”不仅仅指一个人在家庭、事业、经济等方面的稳固,它还包括个人修养方面的确立,如人生目标,道德价值观,行为准则等。 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段文字的英文翻译。以上教学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奥德岁月的理解,还帮助其了解了相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同时也使当代大学生意识到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奋斗目标和使命,达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3. 在课后思考部分融入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课渗透中国文化不仅体现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在课后练习、课后讨论等环节中实施。在本次课文学习的课后思考和讨论部分,教师也可以将融入相关的中国文化,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课文主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在课后问题讨论部分,教师可以在问题中涉及到中国文化部分,让学生自由讨论: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quotes ‘What I do is all for you and ‘Put yourself far enough away to give your child much room but close enough to help him or her if asked?”。 这一问题涉及到中西方国家父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陈述。这一环节既帮助学生复习了课文内容和相关西方文化,也促进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输出,提升了其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
本节大学英语读写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证明了在大学英语课常的渗透中国本土文化,既有助于学生扩展英语语言知识,丰富中西方文化知识,又有助于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成为主动的文化输出者和传播者。
三、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化和英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国文化意义更加深远,责任更加重大。大学英语教师应将英语语言教学和中国文化巧妙融合,培养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把当代大学生培养为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从丛. 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 光明日报,2000-10-19.
[2] 崔刚.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3).
[3]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 张红玲. 跨文化外语教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 郑树堂. 《新视野大学英语2》(第三版)读写教程.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