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斌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高速发展的时代呼唤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现在作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扩展作文教学的环境,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习作教学;信息技术;有效途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扩展写作空间
创设写作情景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书面表达,这种表达的起因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有的语文老师说作文教学是一个费时低效的教学过程。当学生亲身参与了一个活动之后,已经有了表达的需要,但对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印象模糊,只记得大致轮廓。而现代教育技术因其有准确记录和反复播放的功能,无疑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一)情境再现。我校曾经组织过一次拔河比赛,比赛当中我请电教老师用摄像机记录下了比赛的全过程。作文课上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回忆当时的比赛情景,个个说得兴高采烈,好像比赛还没有结束,他们仍在赛场一样。对于精彩的情节,暂停下来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而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引发出更加深入、广泛的思考。
(二)反复播放。在训练写人作文时,我鼓励学生写自己身边的同学。但要表现他们什么呢?典型事例又在哪儿呢?好办,把以前拔河比赛的带子找出来再放一遍。引导学生观察平时极腼腆此时却拿着小旗在队伍前面大喊“1,2,3……”的班长,观察站在队伍最后脸憋得像茄子一样,但还拼命拽绳子的体育委员,观察其他奋力拼搏的同学。好了,孩子们记忆的大门打开了,人物有了,事件也有了!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一个活动利用了两次,甚至可以更多次地利用。
(三)扩展写作空间。李吉林老师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学习语文是非常重要的。潘自由老师也认为学生习作的需要可以由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而现代信息技术恰好给我们这样一个平台,使我们能更好地创设出习作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世界,认识一些我们平时甚至不可能接触的事件,从而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突破时间限制。比如说彩虹,我们可以搜集到许多彩虹的图片、视频,制作成剪辑播放。学生可以仔细观察,一次没看清再来一遍。从彩虹一点点出现,到彩虹慢慢退去,即便此时教室外艳阳高照,学生却早已陶醉在自然界瑰丽的奇观之中。
(2)突破空间限制。如在训练学生写《我又找到一个家》这篇想象作文时,我首先出示了许多优美的风景图片,接着播放用flash制作的动画视频:地球上的树越来越少最后一棵也没有了,土地慢慢变成了黄色的沙漠,以同学形象制作的人物缓缓出现在屏幕上,一群无家可归的小鸟,以为找到了一棵树,纷纷飞了过来。图片、视频前后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被震撼了,陷入了沉思当中。许多同学的作文出奇地深刻,有的同学写到:“我似乎感到那个人就是我自己,是我剥夺了鸟类的家园,也失去了我自己的家园,看着无家可归的小鸟,我哭了。人们啊!觉醒吧……”
二、运用信息技术,在合作中作文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合作是比竞争更重要的素质,而传统的作文教学认为习作是学生个人的行为,不重视甚至忽视合作的功能。有的老师虽然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但却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使之能真正为学生服务,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21世纪之所以称为信息时代,人们之所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就在于信息技术使人们之间的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更深入。我们的作文教学既然定位在习作的基础上,就不应只让学生“单兵作战”,应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使学生互学、互助、互评、互赏。
(一)写前合作,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最广泛的素材。学生总说作文没得写,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但一个人的材料再多也没有集体的材料多,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互相交流、材料共享,从而使每个人都能拥有更广泛的素材。
(1)搜集材料。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指电脑、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只要它能够有效地传递教育教学信息,我们都应把它视为现代教育技术。我鼓励学生坚持每天观看新闻节目,鼓励学生收听广播、看报纸,开阔学生视野,及时积累好的写作材料。
(2)材料共享。以前,我经常在班内召开“小小新闻发布会”做“日记展览”等活动,使学生个人积累的材料能被更多的同学获得。随着学校电子教室的建立,我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上建立电脑日记本,通过这种形式,学生能够更方便、更仔细地浏览他人的资料,互相学习。从而避免了以前班内展示时不全面和走马观花的不足。当学生需要资料时,只要进入别人的资料夹,就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当然,我们所说的材料共享不是简单的照抄,不是毫无体验地拿来就用,对于好的材料可以让搜集材料的同学详细介绍,还可以制成幻灯片或排成小话剧演一演,为学生创造出习作的情境。
(二)写中合作,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最便捷的交流平台。学生完成草稿后,我们经常要进行再指导,肯定学生文中的成绩,指出文中的不足。我在处理这一教学环节时,经常是在电脑上进行。学生通过学生机首先欣赏优秀文,教师电脑演示,指出文章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然后出示需要修改的文章,学生先自行修改,然后将文件另存,指导时展示这些被同学修改后的文章,经过和原文比较及修改后文章之间的对比,使学生明白应该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既明确了写作的方法,又增强了合作的实效性。
(三)写后合作,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全新的习作展示园地。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为了能更充分地利用网络,使之能科学地为习作教学服务,我除了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在班上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外,还大胆鼓励学生在网上发表作文。
这学期,我通过调查了解到,班内尽一半的同学家里具备上网条件。我就鼓励同学登陆中小学作文网站,申请网上作文本,将自己的习作在网上展示出来。 利用网络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园地,使同学有用武之地,更能将合作推向更广泛的范围中去,使学生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作文观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搜集、积累材料,在更快捷的平台上写作文、展示作文,有助于消除学生对的畏难心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材料,事事皆可作文。
(1)习作应成为学生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延伸功能,它可以使作文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在大量的资料面前,学生必然有话可说,甚至不说不行,从而主动地习作。
(2)习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可以是一个个体独立思考与创作的过程,但不应是一个个体唯一孤立而封闭的生命活动过程。习作是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生成的,所以,应该在习作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开放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使这种交流更及时、更广泛。
(3)习作应成为一种生活行为。通过网上作文本的建立,使作文从课堂延续到生活,使作文生活话。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课堂上完成的作业,而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处处可作文,时时应作文。
本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效语文课堂构建研究》之研究成果,课题批文号GS〔2014〕GHB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