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和营造良好学风的思考

2016-05-30 20:26刘平礼赵立强熊友明杨志梁光川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人才培养高校

刘平礼 赵立强 熊友明 杨志 梁光川

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建设的人才后备力量,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复兴有着紧密的关系。学习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社会活动,在大学四年中居于核心地位。而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障学业顺利完成的前提,同时也为大学生以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大学生学习态度问题,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站立科技前沿,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学生态度。良好的学风是高校的软实力,也是其灵魂所在。教师对教学的高度投入和对课程的严格要求以及不断完善落实规章制度是有效解决学风问题的措施。而解决这两者问题,都应当以大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学习态度;营造学风;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23-03

由于我国在1999年开始了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在2005年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就达到了21%,达到并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8%~21%)。按照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至50%之间的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根据这一标准,我国高等教育早已跨入了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有一部分发达地区开始进入普及化阶段[1]。然而,伴随高校的扩招政策以及某些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下滑趋势。高等教育的现状已被提出并得到各方关注,其形势不容乐观。

一、高等教育现状的忧思

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待改进。随着教学系统的日臻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之以往发生了新变化。但是这些举措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多少影响,甚至还产生了反作用。其根本原因教学内容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变化的只是形式而已。在现在的大学教学中,课本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空洞,课本中理论方面内容占绝大多数,与实际应用的连接性不强。许多教材内容仍然是十几年前的技术。授课方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因此这很难充分调动老师的授课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2.部分教师降低教学标准和要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者,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对自己的标准不仅决定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所谓“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而今,在高校中,个别教师平日不用心备课,上课打擦边球,考前给学生划划重点,让学生突击过关。这样做虽然老师同学都皆大欢喜,也很轻松,但考试过后,学生发现自己除了分数一无所获。另一方面,当老师降低了教学标准和要求时,必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3.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强,课堂参与度不高。大学四年是大学生储备知识技能的关键时期。合理地规划学习、科学地利用时间、积极地完成学业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基本保障。在大学的学习中,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的理想,学习态度消极,求知欲不强。在很多课堂上,老师虽然用心备课,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所用心。一个概念或一个定理每节课都强调,但是下次课提问的时候,仍然一问三不知。同学逃课、旷课,上课不听讲,玩手机,课下不复习,考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端正学习态度

1.学习态度的含义。学习态度在大学生态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在学生现实生活中,学习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学生在学习中会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人和事对他们的影响。同时该影响作用于学生心理,他们在反馈出对人和事所持的态度。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学习态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美国的马丁·加德纳认为“学习态度中积极地态度体验至关重要[2]”。我们可以得知,对学习的热情就是积极地学习态度的重要体现。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拥有足够的热情时,他才能积极地体验某一事物,并从中产生自己独到的感悟。中国的陶德清教授认为“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抽象、较宏观、较综合的精神现象[3]。”同时,他认为學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2.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大学生成长的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人才上。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建设的人才后备力量,对国家的持续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学习作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在保证大学生健康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学习态度作为大学生态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对学习价值取向的反映。其体现了大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是一切学习的基石。良好的学习态度,保证大学生的健康发展。(1)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当代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而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产生去功利化的作用,静下心来学习,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他们在四年的学习中能够达到高等学校对当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学有所获,从而顺利完成学业。(2)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大学生顺利走入社会的保障。学习态度具有延伸性、推动性和可塑性[4]。当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时,对他以后的工作态度、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漫漫人生路中,新生事物不断产生,“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能够使人们积极地了解和认知事物,从而对达到良好的实践效果。同时学习态度虽然在一个人身上表现得稳定,但并非是不变的。当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待改进时,通过合理的手段加以引导,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

3.关于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措施分析。端正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主体是学生,但同时教师和高校在这一行为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始终立足于科技前沿。同时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高校也要不断改进教学体制,改进选课制度。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媒介的导向作用,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1)优化教学方式,站立科技前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课堂参与热情有着直接的关系。不断优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果。如教师布置作业时,可以列出书单,然后要求同学们读完相关文献书籍后写出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再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感想。大家通过发言交流,取长补短,也是一个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这样,同学们对专业领域的认知广度就会更大,视野也更开阔。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也需要教师们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校可以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接触了解相关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或思想,并把对最新成果的认知感悟落实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而这就如一股清新之泉,能够使学生们的思想保持活力,深化他们对专业的兴趣。(2)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融入情感因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言一行都会得到学生的评价并产生影响。教师除了教好课程,做好本职工作以外,也有必要与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可以积极引导。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勇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高校教师有责任对学生们的价值观加以正确引导。当学生遭遇生活的挫折时,鼓励与安慰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与学生和风细雨般的交谈,能够让学生重塑信心,相信未来。(3)改进课程设置,学校积极引导。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理论教学形成互补关系,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实践教学,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工作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另外,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校也可以发挥导向作用。例如,多举办一些思想教育讲座,告诉他们在哪个阶段该干什么,什么是大家弘扬的,什么是大家反对的。多举办一些就业讲座,让他们认清就业现状,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紧迫感。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站、相关网站等媒体,发挥价值评价作用。

三、营造良好学风

“学风”即学校风气,具体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学生学习风貌、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的外在表现[5]。“学风”是高校的软实力,其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建设来抓》中指出:“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涵,它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观念和理念,体现了学校的校风和大学精神,体现了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好的学风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谋求生存发展的基础[6]。”

1.营造良好学风的意义。(1)优良学风对学生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学风的最大作用即育人功能。优良的学风能夠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是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优良的学风在个人层面表现为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7]。它是促进当代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也是历练学生人格修养的基础。(2)优良的学风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积极的约束力。正如诗人杜甫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团结进取、勤奋学习、严谨治学、创新的学风能够教育、鼓舞、熏陶学校的每一位成员,从而使他们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困难挫折面前,不退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在优良的学风中,正确的是非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正常的群众舆论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能够净化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和告诉学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3)优良的学风可以推动学校稳定发展。每一位大学生所持有的学习态度,在宏观方面体现着一个高校的学风。在现今整体浮躁的社会之下,一种好学风是强大的正能量,给学生们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激励他们自立、自强,形成一种稳定、强大、持久的力量从而鼓舞人们自觉地维护良好校风、校纪和抵制从社会中渗入学校的不良言行,使学生身心不断地健康发展。

2.关于营造良好学风的措施分析。(1)高校教师对学生学业严格要求。国内大学近年来曾多次呼吁同学们要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要爱学习,可似乎学生们就是主动不起来。只有教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课程的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管理、自我规划。所以在美国的高校中,学生们所选的课程虽然不多,但每门课的老师几乎都要列出书单,要求学生阅读大量图书,学生稍微掉以轻心,就跟不上,再加上美国教育“宽进严出”或“严进严出”的教育体制,才有同学晚上在图书馆看书到深夜的情形。高校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保障了大学的学习氛围。(2)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学风建设。学校的规章制度蕴含了学校的管理理念以及育人思想。其都有一定程度的指引性和约束性,能够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加以引导和约束。制定实施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保证良好学风的顺利建设。高校不仅要完善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同时也要不断更新,深化细化规章制度,使之更符合学生生活学习实际。比如,建立辅导老师与任课教师管理联系制度;建立教师与学生定期教学效果沟通机制;坚持做好日常教学监管环节;落实期中教学质量审查环节等,有利于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相互促进。(3)以大学生为主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作为是大学各种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所以其具有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定期举办一些高水准的学术报告和校园文化活动,如专业知识讲座、读书沙龙、知识竞赛等,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这也可以使大学生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增强大学生使命意识。同时,如前文所列举的,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不断完善选课制度以及优化教学方式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高校让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我意识,由“制度管理”为主向“自我管理”为主转变[8]。

四、结语

良好的学习态度,筑成学生的软实力,而良好的学习风气,彰显高校的软实力,也是高校的灵魂所在。无论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营造高校良好的学习风气,都应当以大学生为主体。通过合理的方法手段加以引导,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并产生积极的效果。通过学生、教师和高校的一致努力,一定能让处于人生黄金阶段的莘莘学子树立远大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收获成功的同时,也强化发扬了良好的学风,而这使得高校能够脱颖而出,拥有这个时代强力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伟.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教育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525-529.

[2]Goleman,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York:Bantam books,1995:94

[3]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45

[4]郭力源.中美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5]王秀华.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7,(01):04-06.

[6]赵沁平.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的基础来抓[J].中国高等教育,2002,(13):3-5.

[7]谢莉莉.浅论当代高校学风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0,(09):153-154.

[8]吴丹.试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2(2):30-32.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人才培养高校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调研